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795 篇文章
Photo by Benoît Deschasaux on Unsplash
作者:刘琳,领导力顾问、培训师,华东师范大学心理学硕士,《积极改变》作者,积极心理学爱好者与实践者。本文来自:有意思教练(ID:EmpowerLeaders)。
前几天居家,经过了最初的混乱,我们总算渐渐形成了规律,找到了平衡。我负责做饭,儿子上网课写作业,娃爹就在儿子旁边看着手机,等着检查他的答案。
但平衡之中还是有波动,就像昨天,儿子做完作业,交给了爸爸并申请去玩会儿电脑。可爸爸检查出两道错题,让他改完再去,儿子就有点不太开心了。刚开始,他爸爸挺有耐心的,说:“来,爸爸教你,不算难,很快就能改好。但儿子不知道怎么了,还是僵在原地不动。他爸催了两句之后,儿子开始抽抽搭搭地哭了。
这下他爸火了:“我又没批评你,我这么耐心跟你说话,我就是要教教你这种算术题应该怎么算,你哭什么?”儿子不说话,但哭得更大声了。
爸爸腾地站了起来,迈开大步走向书房,砰的一声把书房门也关上了。
得,爸爸也生气了。
当时正在做饭的我赶紧洗了洗手,准备走出厨房去调节一下这场“战局”。但很快我停止动作,因为我突然觉得这一幕似乎特别熟悉 — 是了,不久之前,我们家刚刚上演过类似的一幕。
然后我也是火急火燎的想要帮忙解决他们的矛盾,结果呢 — 不仅什么问题都没解决,还把自己气够呛。
我生儿子的气,为什么这么脆弱,只要跟学习有关,一点点小事都能让他哭上一鼻子,这到底是随谁啊?我也生娃爹的气,对孩子就不能稍微再有点耐心吗,我带孩子的时候遇到的麻烦比这个多多了,我也没跟你一样动不动就把自己关书房里啊。
后来,我自己气还没消呢,爷俩就凑一块打游戏去了。这就和好了?那我这气白生了?小丑竟是我自己?明明是爷儿俩之间的斗争,也没人来找我评理。没有人要求我,更没有人指责我,我为什么那么不开心呢?
01
我们总是忍不住
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对方
我和娃爹很少吵架,但有娃之后,因为带娃的事也闹过好几次别扭,特别是在娃两三岁最难带的时候。
每次的情节大致相同 — 他自己带娃几小时之后情绪崩溃,本来我只是想问问,到底哪里出了问题,但不知道为什么说出口就是:“我天天带娃那么长时间,也没像你这样啊。每次让你带半天,怎么就这么费劲呢。”然后一个崩溃,一个赌气,冷战两小时。
明明都是为了孩子好,明明都是为了对方着想,最后却总以争吵结束,为什么?
在《人人想做他人》一书中,有个很形象的例子:
办事认真的女佣,不满足于只做她份内的事,觉得应该用她旺盛的精力,为家庭里的所有人做出有益的事。
于是,她按照自己对于整洁的认识来到主人的书桌前,对书桌进行了一次彻底的整理。
可男主人回到家里,想要的东西却找不到,发现自己的书桌虽整齐却让人讨厌。
所以,不要用自己的标准去要求对方。
“我能做到,你怎么就做不到呢?”
“我在这种情况下能不生气,你怎么能生气呢?”
……
带着这种要求与评判看事情、做事情和人相处,我又怎么会开心呢?
02
我们被别人的情绪“扎伤”
错把挫败当愤怒
娃上了幼儿园大班之后,开始幼小衔接,每天学拼音、算算术、还要英文打卡。
在班级群一群积极打卡的小朋友的视频里,我渐渐感知到,我儿子可能是一个“小学渣”的事实。而且,他还常常有畏难情绪,遇到不会念的、不会做的,就直接拒绝,不愿意让我和爸爸教他,再多说两句,就会开始抹眼泪。
娃爹从小是个学霸,我虽然算不上学霸,但好歹也是没让爹妈太操心,一路重点高中读到 985 硕士。满以为娃能遗传点我们的基因,但他还没上小学,就遭遇了学习上的滑铁卢,我们俩真心没有任何思想准备。
其实,理性上来讲,我知道每个孩子成长的速度与节奏并不相同,他可能就是会慢一点,而他就读的幼儿园有点激进,我需要再多一点耐心。可感性上,却免不了会在脑海里不断夸大那个“灾难性的想法”,让我的内心产生了焦虑:
如果他上小学还是这样怎么办?
如果他因为没有信心厌学了怎么办?
如果……
在这份理性与感性的胶着博弈之中,儿子的每份挫败情绪,对我而言,都像是一个击退我的理性、点燃我内心深处那些焦虑与不安的扳机(trigger)
表面上,我是不能接受儿子在面对挫败与畏难时的情绪,但真实的情况,是因为我不愿面对自己内心的恐惧与焦虑。
而这次的冲突和矛盾,毫不留情地将这残酷的事实摆在了我面前,让我不得不直视它。
03
觉得对方的情绪中隐藏着
对我们的指责与攻击
很多时候,我们会不由自主地背上别人情绪的包袱。当对方不开心的时候,即使人家什么都没说,我们就会开始上演自己的内心戏:
“是不是我做的不够好?”
“他是不是对我不满意?”
……
如果时间一长,对方还是不开心,我们的这份内心戏就会升级:“我明明已经做的足够好了啊,你凭什么还生气呢?!”
几个月前,在我们部门的午餐小饭桌上,一个同事就分享了一个这样故事。时她已经到了怀孕中期,每两周都去做一次产检。
有一次,她产检的头一天,恰好她先生因为工作要熬通宵,第二天再陪她产检会很累,所以希望她能调整一个时间。她觉得挂号特别难,不好调,出于体贴提出要自己去,不用先生陪。可先生坚持,不能让她自己去,要陪她去。最后,两个人达成一致,不调时间,先生就辛苦一点,还是陪检。
本来这件事就这么过去了,可她在餐桌上跟我们讲:
我当然觉得我老公有点不开心,当然,他其实啥都没说,可我就是觉得他不开心。
于是,我就心平气和地跟他沟通:“我觉得自己没做错啊,挂号本来就很难,我都提出不让你陪着去了,你还有什么不开心的呢?”
先生也觉得很委屈:“我啥都没说,你为什么还有意见?你是不是觉得自己总是做什么都特别对?”
情绪就是这么一个奇怪的东西,它并不遵循能量守恒定律,只会不断发酵和膨胀。
就像我的这位同事,她并不了解先生为什么不开心,但却武断地认为那份不开心里蕴藏了对她的指责。因为她觉得自己做的已经足够好了,所以她并不认同这份“指责”。
于是这份不认同下酝酿的情绪不会随着时间淡忘,反而会越烧越旺,更试图通过沟通,将指责的情绪驳回,“反弹”到先生的身上。
我们的不接纳让自己内心拧巴不已,也让对方火上浇油。一来二去,小事就升了级。
有一期奇葩说里,詹青云提到她在美国念书时的一段经历:
我谈恋爱谈得太辛苦了,然后我和我的伴侣一起去做了亲密关系的心理辅导。
我们真的就学到了第一个但是就够用了的道理:最重要的情绪管理,就是相信没有哪一种情绪是不应该的。
阿詹这段语言,如果概括成一句话,就是“接纳每一份情绪”,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他人。这的确是一个在情绪管理领域里最重要的道理,却也是一个特别难以“知行合一”的道
这个道理,我懂了很久,却并不能时时做到,特别是在最亲近的家人面前。
当我们不能去接纳别人情绪的时刻,这份情绪不但不会消失,反而还会愈演愈烈,反噬自己。
写在最后
那么,我为什么会不开心?
就是因为我的内心不接纳、不允许我身边最亲近的两个人在那个场景下有那样的情绪:
  • 我觉得儿子不该哭,不该有挫败感;
  • 我觉得爸爸不该烦躁,不该生气;
所以,这一次,我没有火急火燎地跑到客厅加入战局。而是不急不慢地关上水龙头,擦干手上的水,关掉燃气灶。后像一个第三者一样,先默默地观察了一下自己的情绪与念头。
嗯,还行,没有太大波动,没有像上次一样生气。而且,我也意识到了,此刻,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事,就是接纳爷儿俩各自的这份情绪。
于是,我走到客厅,抽了一张纸巾帮儿子擦了擦眼泪,抱了抱他,说:“不着急,咱们先停一会,等你想改错题了,妈妈再带着你一起改。”儿子的抽泣渐渐停了下来。
至于娃爹,我看了看紧闭的书房门,没打算去打扰他。让他自己呆会吧,我对他的情绪调节能力超有信心,等他平复下来,自然会从他的“树洞”里爬出来的。
-  END  -
推荐阅读
我如何渡过患癌恐惧?
如何平静焦虑的身心?
从一个进京带娃的阿姨身上,我仿佛看到了财富、成功的真相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