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3014 篇文章
Photo by Bethany Legg on Unsplash
作者:兰启昌,财经畅销书《我们终将变富》作者,CEO 财富顾问,知识IP教练,先后在特斯拉、腾讯工作。本文来自:兰启昌(ID:lanqichang6)。
比尔·盖茨和巴菲特,这两位顶尖富豪,在生活中是特别铁的朋友。
有一天,比尔·盖茨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个疑问,可能你也产生过。比尔·盖茨问巴菲特,你天天讲价值投资,把方法都掏心掏肺地分享出来,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学不会呢?
扫地僧般的巴菲特,慢慢地回复道 — 没有人愿意慢慢变富。
“慢慢”,这是整个回答的精髓。
我们生活在一个节奏疯狂的时代,我们在媒体上看到无数“快速”神话:
几千万投资,投资人用 5 分钟就拍板;
用 21 天时间,你就会获得财富密码;
学一门课程,让你斩获 1 年百倍收益。
就连我们的生活和娱乐,也开始以秒计算。刷短视频的时候,3 秒内没看到亮点,你就会迅速滑动手指。
人人求快,恨不得一步登天。但世界的真相是,如果你遵循多数人的做法,你很难突出重围。
通往成功和幸福的道路,通常是林中小路,少有人走的路。长期主义,就像巴菲特这类高手们的“核武器”,它威力巨大,但少有人掌握。如果我们掌握正确的步骤,去践行长期主义,就会获得更丰富的人生果实。
虽然离偶像巴菲特的人生境界还很遥远,但因为长期主义,我的生活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
我从 2012 年开始公开写作,不论工作多忙,每个月至少写 2 篇公众号文章。因为这个习惯,我出版了人生第一本书,出书后得到很多反馈,我因此从腾讯离职,开启了内容创业的道路。
在这篇文章中,我把践行长期主义拆分成 4 个步骤,希望给你带来启发。
▲ 股神巴菲特,图片来自网络
定义“边界”,别迷信长期主义
人们容易产生幻想,希望找到一个包治百病的良药。
当我们听到一个方法时,很容易把它往各个场景套,一旦结果不理想,就责怪这个方法,把它扔到垃圾堆里。
“长期主义”虽然威力巨大,但它有自己的“适用边界”。简单来说,有些事情,不适合长期主义。
比如,你刚毕业,对人生方向挺迷茫,找了份工作,看上去挺光鲜,但其实你干着不那么喜欢。这个时候,如果你迷信“长期主义”,想着一定要征服这份工作,最后的结果,可能是被生活打服。
刚才举的这个例子,其实就是我本人。
2013 年刚毕业,我先在国内顶尖的财经媒体工作,然后跳槽到特斯拉,这两家公司都很好。但是,我都只呆了 1 年就离开了,因为我知道自己不太适合那些岗位。
当你在探索方向时,要保持灵活度,别轻易在一件事上死磕。
如果鲁迅死磕医学,就没有唤醒无数中国人的热血文字;
如果孙中山死磕医学,晚清覆灭就要再等待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马斯克死磕物理,就没有特斯拉一骑绝尘改变新能源进程。
因此,在践行长期主义之前,我们先要想清楚,哪些场景不适合长期主义。
这样会破除我们对“万能药”的迷信,从而找到,真正值得坚持长期主义的领域。
接受“规律”,放下速成妄念
那么,哪些事情适合用“长期主义”呢?答案很简单。
如果一件事的增长,不是对数增长,而是指数增长。我们要做好它,就需要遵循长期主义。
从下图中,我们可以看到对数增长和指数增长两条增长曲线。
图片来自作者
这两条线有怎样的不同?
对数增长,一开始就见效,立竿见影,但是越往后面,结果越放缓。
就好像你肚子特别饿,别人给你端来 3 个大馒头。吃第一个馒头时,你的“满足感曲线”大幅提升,吃第二个馒头时,满足感增加不那么明显了,吃第三个大馒头时,已经没什么作用,甚至会让你觉得难受了。
生活中还有什么事情,和这个情况类似呢?刷短视频就是典型,开始 10 分钟很开心,但到后面,可能会厌倦,甚至会讨厌自己。
指数增长,开始阶段很缓慢,甚至看不到变化,一旦超过临界点,扬帆起航。
我今年在练习网球,前 20 节课,一直觉得自己没什么变化,姿势难看,动作别扭,球总是过不了网。
学着学着,我开始自我怀疑 — 我是不是天生不是这块料?
幸好我坚持下去了,然后有一天,在击球的瞬间,突然感受到身心的合一,球也像精准制导的导弹一样,落到了对面场地的理想区域里。
人生中很多重要的“底层能力”,都遵循指数增长曲线。比如投资能力、写作能力、学习能力,它们都有一个漫长的平台期,如果你没有跨过平台期,就永远体会不了高手的快乐。
指数级增长的后期很漂亮,但前期需要坚持,我们该怎么样才能穿越周期呢?最关键的诀窍,就是接受规律,牢记本质,放弃速成的妄念。
要成为成熟的投资者,至少需要经历一个 3-5 年牛熊周期;
要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至少要练习 300 小时以上;
要想让自己的身体素质有本质改变,至少要锻炼 1 年······
你要让自己真正地接受 — 这件事就是快不了,就是需要投入很多时间。
▲ Photo by ogmentry on Pixabay
人类一切能力的本质,都是训练量的累积。要么你是天才,可以轻松超越常人;要么你接受自己是普通人,踏踏实实地遵守规律。
我一直有个心结,就是想学好英语。以前学英语的时候,我总希望 1 个月就见效。
最近,我重新启动学英语,但我变得更有耐心了。我定下的目标是,未来 3 年,在英语学习上花 1000 个小时。不是 1 个月,不是半年,不是 1 年,而是 3 年。
如果一件事足够重要,我们就值得投入 3 年,甚至 10 年。
快速“行动”,出来最重要
有一句话有点粗俗,但很深刻:
出来混,最重要的是什么?是出来。
在想象和结果之间,行动是最重要的桥梁。
我经常听到朋友说 — 启昌,能不能帮我介绍个对象。我就会问她:你最近见过多少男生呢?你有没有主动发起过聚会?
一般答案都是:最近工作太忙了,没时间,来不及……其实,这是借口。如果你真的想要做一件事,时间总能挤出来。
做个思想实验,假如明天比尔盖茨、巴菲特、马斯克或者你的偶像想见你,有时间吗?
我们经常把“没时间”当做理由,但在这个表象下的深层原因是,恐惧和贪婪。
▲ Photo by Counselling on Pixabay
我们先来说说恐惧。学习投资,害怕亏钱;学习写作,害怕没人看;学习英语,害怕口音被嘲笑······
恐惧深埋在人类的基因里,更被整个社会体系强化。从小到大,我们总是追求“正确”,在学校里考试不能犯错,在家里规矩不能破坏,在单位不能得罪领导。
我们害怕失败,我们害怕尝试,我们也因此远离成功。
所有伟大的成功者,都是伟大的失败者。
人们觉得马斯克太牛了,做什么什么都成功,但当年特斯拉起步的时候,非常艰难,2008 年的时候,公司濒临破产,那段时间,他半夜醒来,泪水都会打湿枕巾。
他说:
创业就像一边嚼玻璃,一边凝视死亡的深渊。
但是,在我们普通人的生活中,我们可能遭遇的失败,远远没有这么严重。
下次,当你感到害怕的时候,问自己一个问题:
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我可以怎么应对?
如果你能理性地做分析,你就会发现:除了死亡和爆仓,其他的风险都不值一提。
2020 年,我从腾讯离职,那是过往人生最大的转折点。从小到大,我接受的教育都是告诉我要找一份稳定的工作,不停地往上走。从那一刻起,我选择创造自己的事业,按照自己的意愿过一生。
在我下决心的过程中,我问自己 — 最坏的情况是什么?最坏的情况,无非就是我在外面混不下去,事业不成功。我还可以重新找一份工作,虽然薪水不一定有腾讯高,但至少可以活得下去。
没想到的是,离职以后,通过做课程、做社群、做投资,收入比腾讯时翻倍了,更重要的是,可以更自由地生活。
有一句我很喜欢:
真正的勇敢不是没有恐惧,而是心怀恐惧依然前行。
▲ Photo by Vlad Marisescu on Unsplash
在恐惧之外,阻碍我们行动的另一个关卡,就是贪婪。
什么叫贪婪?
一件需要 3 年才能学好的技能,你希望 21 天就学会,这叫做贪婪。要持续持有才能赚到的投资,你希望短期就获利,这叫做贪婪。正确的方法需要长期坚持,你希望有更快的捷径,这叫做贪婪。
求快、求捷径······这些都是贪婪的典型表现。
因此,你会看到各种各样的“快速”课程,它们迎合了你希望短期暴变的人性,从而赚得盆满钵满。
怎样克服贪婪?
去听那些真大师的教诲。他们没必要骗人。就拿投资来说,格雷厄姆奠定了价值投资的范式,巴菲特靠投资成为世界首富,他们告诉你投资需要长期耐心,需要持有 3-5 年,你不信他们,你信谁呢?
如果不相信真大师,而是轻信微博上、抖音上的"xx 股神",不亏钱的话,还有天理吗?
当你真正接受了万事万物的底层规律以后,就会变得平静、不疾不徐,然后开始迈出步伐,持续行动,就会产生“慢就是快”的神奇效果。
紧盯“过程目标”,脚踏实地前进
在改变人生的大事上,有两大常见困难,一种是从未开始,一种是过早放弃。
当你开始行动以后,第一个困难已经被制服,你要警醒的,是过早放弃。
人们为什么会过早放弃呢?因为黑夜太漫长,看不到远处的光亮。
在指数增长曲线中,需要经历一大段时间,我们才会到达“临近点”,看到巨变发生,这一大段时间,就是黎明前的“黑夜”。
▲ Photo by theartofsounds2001 on Pixabay
怎样熬过黑夜?最重要的方法,就是制定并公开你的“过程目标”。
最近,我提出一个公式:
结果目标 = 过程目标 + 随机性
这两类目标有什么不同?
以做个人 IP 为例,结果目标是 10 万粉丝,赚 100 万,等等。过程目标是投入的时间量、训练量,比如每天写作 1 小时,1 年写 300 篇晨间日记。
普通人盯结果,高手盯过程。
在大多数需要长时间积累的事情中,盯着过程目标,比盯着结果目标更有效。
第一,自我可掌控,及时得到反馈。
我一直比较瘦,希望能提高肌肉量。但我又不喜欢去健身房。我开始想办法,这件事的结果目标是肌肉量,过程目标怎么定?
我定了练 10000 俯卧撑的目标。10000 个,听上去有点多。有朋友可能会说,要不每天做 50 个,然后 200 天就完成了?
我做不到,每天 50 个对我来说,压力太大。在定了一个大过程目标后,我会把它拆分成小的步骤,每天完成一小步,就 OK 了。
所以我从每天 10 个起步,每隔 1 个星期,增加 1 个,更重要的是,我会在晨间日记中,公布每天的数量进展。这样,我自己会知道进展,还会被别人看到。
截止当前,现在已经完成了 644/10000。
在公开场合,写下当前进展/过程目标,这种记录方式极其有效,它会让你意识到,每一天你都在努力,每一天你都在取得进步。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是将未来可视化,将进度可视化。一旦你看到了进步,你就有信心了。
我们要习惯并且喜欢给自己催眠,告诉自己:我们很棒。黑夜太漫长,只有不断增强信心,才能迎来黎明。
▲ Photo by JillWellington on Pixabay
第二,数量比质量更重要,失败是成功的 Beta 版。
很多人对成功有误解,误以为天才是一击必中。其实,不论是商业、艺术还是科学界,成功都来自于大量的探索,大量的尝试。
传奇发明家詹姆斯·戴森(James Dyson)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在成功时,我已做了 5127 个吸尘器的原型,我失败了 5126 次。但每一次,我都吸取经验,这就是我解决问题的方式。
在实验成功之前,詹姆斯·戴森花费 15 年去试错,最终,他获得的回报是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约为 16 亿美元的个人净资产。
把生活当做一场实验。
永不停歇、永远在路上、永远在找新方法,整个世界都会给你让路。
第三,直面随机性,学会自我鼓舞。
遗憾地是,即使你做对了过程,结果也不一定马上发生。世界是一个概率游戏。概率就是随机,就是结果不确定。
拿投资来说,你算好了公司的内在价值,看准了企业的竞争优势,但无法预料到俄乌战争,而它可能对投资组合会产生巨大影响。
当我们明确地知道,随机性扮演极其重要的角色时,就会对结果多一份淡然。即使短期结果不如意,我们依然选择前进。
就像佛家说:“因上努力,果上随缘。”
但世界是公平的。
假如一件事,坚持 1 年的成功概率是 70%。
第一年结束时,你很可能成功,也可能失败。
坚持到第二年呢?成功概率变成了 91%。
坚持到第三年呢?成功概率变成 97.7%。
因此,很多人称之为命运的东西,其实不过是数学中的必然。
正是基于这样的原因,我分享了一个规律 — 只要坚持 1 年写 300 篇晨间日记,IP 大概率能做成。
很多事情,规律相通。
长期阅读,你大概率会越来越聪明,越来越智慧;
长期交好友,你大概率会越来越开放,越来越幸福;
长期投资,你大概率会越来越有耐心,越来越富有
改变命运的关键方法,就是通过长期正确的行动,让成功从小概率事件,变成大概率必然。
但行好事,前程自然到来。
诺言5.0《财富通识课》已经上线,用一年时间认真理解财富运行的底层规律,建立起健康的金钱观。


加入诺言不仅可以听 5.0 全部课程,还可以解锁诺言 1.0-4.0 的所有内容。
-  END  -
推荐阅读
10 条职场情商法则,让你少走十年弯路
完成一件件小事,比做大事更重要
放下完美情结,做一个不焦虑的人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