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780 篇文章
题图:九十多岁的父母跟第四代在一起,文中图片皆来自作者。
作者:沈社华,医学博士,持美国生物分析师协会胚胎实验室主任执照。曾任加州大学旧金山医学院(UCSF)产科、妇产科与生殖科学系副教授,胚胎实验室主任。现任爱维艾夫集团首席科学家。
我的妈妈已经快 94 岁了,她依然自己走路自己吃饭,每次来我家都会问“有没有事情要做”,现在她仍旧喜欢叠衣服,叠得整整齐齐,象豆腐干一样。有一天我惊讶地发现她在打毛衣!妈妈的思维已经不太清晰了,但是她还是能够在 93 岁生日庆典上清晰地说:“我要活到 100 岁!”我总是在大家庭群里发她的照片,鼓励全家老少,“这是我们所有人的榜样!”
“生命在于运动”,这是妈妈思维还很清晰的时候经常说的。这个“运动 ”的概念是指不停地在做事情,总是忙忙碌碌,是我们中国文化里勤劳的概念。
在我的记忆中,我们的妈妈总是有做不完的事。60 年代末 70 年代初那时候大人们晚上常常开会,周末只有一天,暑假寒假也是常常值班。幸运的是,学校开会允许大家做针线活,于是妈妈和同事们总是边开会边打毛衣,纳鞋底,绣枕套,我们小孩子只要不吵闹,可以跟大人坐在一起。我跟妈妈学着做所有的事,我非常擅长绣枕套,以至于我后来在精子注射和胚胎活检时做得精灵精怪,我都想归功于小时候绣花的训练,那不就是眼和手的超级协调吗?虽然那时候觉得太费时间,但是我也记得当枕套完成时,我们那种富有成就感的喜悦,指不定这种经历磨练了我的沉耐。
▲ 妈妈三四十岁的样子
至今我都感觉奇妙的就是做鞋子,今天的孩子是不可能想象的,他们觉得那是耐克或阿迪达斯设计师和生产线才能做的事,但是,我们的妈妈为全家六口人做了所有的布鞋!鞋底用很多层布用自己调制的浆糊黏在一起,然后一针一线纳出来。为什么不是缝?因为鞋底很厚很硬,要用一个锥子钻一个洞,然后针才能把线穿过去,然后要使劲拉紧,是用牙齿咬住拉的,今天的牙医一定禁止这种做法。鞋底纳好以后,要用一把很锋利的刀,把多余的布切掉,鞋底的形状就出来了。鞋面也是几层布料,用浆糊黏在一起。做鞋面的形状是最关键的,妈妈从同事那里搞来一些样式,但是我记得她需要返工很多次,因为鞋面的形状直接影响鞋子的最后式样和舒服程度。至于鞋子的尺码大小,哪里精确到现在的半号,基本就是大中小,然后用鞋垫来调整大小,像我们小孩子长得快,总是从垫两层鞋垫开始,到垫一层,到最后不垫。我帮妈妈做事,就是玩家家,那时候没有太多玩具,于是累了无聊了,不高兴做了就放弃了。不能放弃的是妈妈,她必须克服所有障碍保证我们每一个人体面地有鞋子穿!
我们家最有回报的投资是那台缝纫机。那时候买缝纫机要用票,而且价格是 4 个月的不吃不喝的平均工资,妈妈说服爸爸,千方百计搞到一张票,借了 100 块钱买了一台缝纫机,除了钟和表,还有自行车,那是家里最重要的机械设备。我的记忆中,妈妈除了上班,做饭洗衣服,其他时间几乎都在踩缝纫机。看着今天的孩子戴上时髦的 Bose 耳机听着音乐做作业,我们那时候的音乐就是妈妈脚踏缝纫机的踏踏声,不知为什么,那个单调但不烦心的节奏给人一种安详的感觉。
一家六口人的春夏秋冬里里外外的所有衣服,全是那台缝纫机踩出来的,你能相信吗?
冬天最冷的时候,我穿两件半毛衣,然后棉背心棉衣,然后罩衣,我们还有线裤棉裤罩裤,除了围巾和袜子是买的,其他全是妈妈缝制的!并不是所有妈妈在那个年代都有这么能干,我一直很为我的妈妈骄傲!
那时候我并不清楚,是为了妈妈的智慧骄傲,还是为了她的勤劳!
▲ 我和我的父母,摄于妈妈92岁时
我是家里的老四,上面有两个姐姐,基本上轮不到我穿新衣服的机会,但是妈妈还是能够给我满满的幸福的感觉,这种被爱的幸福后来成为我的自信和笃定。那个年代穿打补丁的衣服是习以为常的,旧衣服往往领子和关节部位磨损,妈妈于是用另外一个颜色的布把领子换掉,把两只袖子彻底换掉,为了匹配,再用新的布料做两只小口袋,有时还用漂亮的纽扣装饰一下,一件姐姐穿破的旧衣服变成了我的式样“摩登”的“新”衣服!
因此,我从来不介意穿姐姐的旧衣服,而是很期待妈妈的魔法,有时还帮着一起设计,趣味无穷。
讲到“翻棉被”,我们的孩子已经听不懂那是什么意思,他们不能想象我的妈妈要把棉花胎晒得松松软软的,把被里子在大木桶里手洗干净,在专门的长竹竿上晾干,然后用漂亮的被面子
(还真的是锦缎或丝绸的)
和白色的被里子
(一般是白色棉质的)
,包住棉花胎,然后用一根特长的针,一针一线缝上,这个过程叫“翻棉被”。晚上盖上新翻好的被子,好舒服的感觉,记忆犹新,幸福的概念不需要奢侈。
现在想起来,也许那些细节决定了我们内心对美好品质的追求。
妈妈那时候很忙碌,周末只有一天,一大早 5 点起床去菜场买菜,去晚了就没东西了,一个菜篮子,沉甸甸地拎回来。我有时会自告奋勇跟去帮忙,我做的事就是排队,妈妈在买蔬菜,我就去排买肉的队,排到了,妈妈还没有来,那个焦虑到现在还记得!妈妈手上有一叠票,肉票、蛋票、油票、豆腐票,什么都是定量供应,既不能过期,还要均衡安排,如果某一天妈妈决定买块肉去绞成肉糜包馄炖吃,那就像过年一样高兴(今天的孩子们对过年的感觉是什么?我们只有在过年才吃到鸡鸭鱼肉的)。星期天妈妈花很多时间烧饭,然后洗衣服、晒被子、翻棉被,有一点点空余时间,抓紧打毛衣。我们想让爸爸妈妈带我们去公园玩,那是要预约的,等候的时间比预约美国专科医生的时间还要长,好几个月!还时不时因为他们悔约而哭闹一场。周日晚上没有节目的,因为要早早睡觉第二天准备起早去上学上班。
▲ 打毛衣的妈妈
忙忙碌碌做事情就是勤劳,然而勤劳就是辛苦吗?
辛苦这个词总让人觉得有种说不出的无奈和苦,而妈妈认为勤劳是一种品质,应该有的习惯,妈妈那时候这么忙碌,我们从来没有听到她的怨言,她总是从容不迫地有条有理地打理家里的事,让我们舒舒服服,健康成长。那时候由于营养不良,妈妈几次三番得肺结核和肝炎,人精瘦精瘦的,哪怕我们到今天都不能完全理解父母那时候为了抚养我们付出的是什么代价,因为我们没有感觉生活的艰辛和苦,而是满满的幸福的感觉,这种爱的氛围让我们性格阳光,责任心强,并且很孝顺。
所以物质生活是否充裕,并不能决定一个人的幸福感,而这种每一天的爱,倒是直接影响人的安全感,这种安全感注定了我们万分重要的自信心。
有意思的是妈妈这种勤劳的习惯最终成了她长寿的秘诀,她一直都在做事情,就像是一部老机器只要在动,就不容易生锈,然后因为总是在做事情,她的价值还一直得到体现,哪怕只是叠一筐衣服,洗一把青菜,乐呵呵地就往百岁走去。

▲ 快 94 岁了,这些馄饨全是妈妈一个人包的
对付现代的精神抑郁或焦虑,常常建议做点自己喜欢做的事,分散注意力,说的就是,忙忙碌碌的就可以少抑郁没时间焦虑了。勤劳是“生命在于运动”的缩写,有几层意义——

勤劳成为一种习惯,总是做事情,于是多产多成就;
勤劳是一直做有价值的事情,人生意义得到实现,不空虚;
勤劳同时体现脑力和体力的持续活跃,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如果我只能用一个词来描述我的妈妈,那么“勤劳”是最有代表性的。我十分感谢妈妈把这种素质潜移默化教给了我们,不管她的年代是因为物质条件所限被迫劳碌,还是她天性勤快,还是原始的母爱,让她付出全力呵护我们。勤快在今天的概念就是“努力工作”(hard working)的意思,人生的成功和社会的发展,怎么离得开我们所有人不懈的勤劳!
作者写在后面
这篇文章写于 2022 年的母亲节,借此机会感谢妈妈的养育之恩!写着写着发现,我们 50 年前的生活对于今天的孩子已经是那么陌生那么外星!那么他们 50 年以后的社会又将是如何?有意思的是,作为人,一些基本的素养却一成不变,比如善良,比如勤劳,比如诚实,感谢父母教会我们做人的最重要的素质,也希望我们每一代为人父母的,继续传承。
▲ 前年的母亲节,我妈妈,我,我女儿
-  END  -
推荐阅读
一诺:时光的缝隙里,那耀眼的光
一诺:说说我的英雄
李一诺:生于1977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