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951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Clark Young on Unsplash.
作者:珊珊,一土创始团队成员,8岁孩子妈妈。
读小学二年级的儿子跟我说,喜欢班里的一个女孩,老母亲露出欣慰的笑容:“可以呀,终于上道了,不是前两年,一问就说喜欢玩得好的发小(男生)了。”
我的笑容还没彻底绽放完呢,他又来了一句:“她和小林在谈恋爱”。
我说:“你怎么判断他们在谈恋爱?”
“他亲了她。”
我试探着问:“那你会嫉妒他们在一起吗?”
他非常从容地说:“不会啊,挺好的。一个女生可以爱上两个男生。一个男生也可以爱两个女生。”
我脑袋里马上出现的就是“渣男”“渣女”,但是号称作为新生代父母的我忍住了,尴尬地说:“啊……是哈, 为什么不能呢?但是现在大家普遍认为一个人同时爱上两个人,就是渣男或渣女。”
儿子:“真的爱,也是渣女吗?”
老母亲陷入沉思:是啊,渣的定义是什么?现在脸书性别都有 50 多种了。我想薅头发了,那些育儿书,那些知识,都没说过这方面事啊。关键是我居然觉得他说的有点道理,是怎么回事?
当时孩子说喜欢男孩子,我说:“嗯挺好,都是好哥们。” 
他当啷来一句:“我想和他结婚,但我们都是男生能有自己的孩子吗?”
我嘎巴嘎巴嘴,虽然我不反对,但这样的话题,我一时不知道咋回应。很多人会说,就当玩笑,笑笑过去了啊,至于这么认真吗?
对啊,但是谁能告诉我什么时候需要认真,什么时候不需要认真呢?平衡在哪呢?
▲ Photo by Ben Wicks on Unsplash
真实生活里没有养育公式
我想让孩子知道,无论他什么样,在我这儿都会被认真对待,而不是敷衍了事。
但我又怕我的立场,固有观念或者我的价值取向限制了他,世界是变化的,几十年前不允许的事情、觉得荒谬的事情,现在也是正常的。
对于来自孩子,来自社会的种种话题,我们可以选择做鸵鸟,只要把头一埋就与我无关了,可是我对这个世界也很好奇,也想跟孩子一起探索未知。
不做鸵鸟父母,那我要如何做到一种相对理想的状态?应对变化的同时,还能保护好孩子那份独立探索的能力。
这时,我又遇到了一个的问题。
孩子开始学列竖式时,会把小点的数写在上面,大的数写在下面,我脱口而出:“小的数怎么能减大数呢?” 这时候突然想起来数学张博士说过,如果我们教给孩子的东西过于绝对,那等孩子学负数的时候就会陷入一种“不是说好了大数减小数,怎么又小数减大数”的困惑里去了。
我就调整了一下:“你们现在学的是大数减小数,小数减大数是后面要学的,比如不够减咋整?”他说:“那就是负数?”“是呀,但我只知道能减出负数,还能减出什么可能需要你教我咯。” 孩子高兴地改错去了。
学了很多育儿理念、方法、实操,但养育路上的问题总是复杂,生活里的问题没有公式可套。
自认为已经很会举一反三了,但是像这种数学专业领域还是有盲区,因为自己的认知不足而好心办错事,那真的不如不做。
能认识到认知有限还好,就怕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或者以为自己知道但其实一无所知。
▲ Photo by Anton Sukhinov on Unsplash
有认知,更要有同理心
我能想到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断提升认知,但是我们不可能成为每个领域的专家,哪怕成为半个数学老师或者英语老师,阅读、写作老师都很难。
我想要一个地方,给我讲讲养育里方方面面的信息,不需要多深,但是能给我讲到举一反三里的那个“一”。
除了认知够,还得同理心到位,能从孩子角度看问题。
孩子会骑车后,5 公里以内的地方我们基本不再开车了。有时候我们会轮番单独带他去学游泳,一次在小区门口,他看见我已经解锁了共享单车,就准备上辅路(自行车和机动车都能走)了,但是他没看车,就直接从两辆车中间溜了出去,他被车挡着看不到已经逼近的汽车,同样司机也不容易看到他,他的行为完全就是司机们最怕的“鬼探头”。还好汽车开得很慢,而且注意到了他,安然无事,把我吓得半死。
所以我就坚持骑车的时候在他前面,每当有右转车抢路的时候,也会慢速适当挡一下车,让孩子在我身后半个身位的位置通过。他也问过为什么绿灯了我还要看车?我能给他讲讲大致的交通设计考虑,但是我不能指望一个孩子有司机的视角,真正去理解视线盲区等等;但我们可以同理到孩子的视角,去帮助他。
有一次我骑得有点快,他回家抱怨跟在后面累了,爱人说你怎么能在孩子前面呢?我说了一下理由,我问你为什么选择在他后面呢?他说:“大人在后面,孩子在自己视线里,有危险也能冲上去,方向可以靠吼。而且孩子自己也要学会判断危险,你能一直保护多久呢?”
我们貌似都对,但是我们不能强迫任何一方改变,那我们出门就一前一后护他周全。
我们就是这样“想太多”、“瞎琢磨”的父母,而且并没有觉得想这些是负担,反而从中学习到了很多。
我们想让孩子一马平川,但是什么是真正的一马平川?我们解决了所有问题,孩子就会到达目的地吗?
铺路还是养马,可能都不如引导孩子自己开路,培养他的开路能力。
他是会走弯路,会掉坑里,但是我们在他伸手需要帮助的时候,会一直在他身边,直到他能自己爬起来。
最终是他自己走出来的路,谁也不能替代的路,那是他们为之自豪的、精彩的人生之路。
▲ Photo by River Fx on Unsplash
全村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帮助父母提升认知,也能同理孩子。
不需要你费劲去找各种资源,他们已经筛选了各个领域的好老师,涉及教育的方方面面,每次分享都让人收获颇深。
他们请的心理学、脑科学专家,会把基础的常见问题背后的科学信息分享给你,是我见过最不一样的内容平台了。
全村被称为「时髦村」,很多别的地方看不到的话题,这里都会深入浅出地讲到。而且能明显感觉到,他们不是为了热度而策划的话题,是真的在把各种好内容分享给大家。比如张博士的那句话——
在躺平和内卷之间走出一条自己的路
所以,到底什么是属于你的养育平衡?怎样在躺平和内卷之间走出我们作为父母的养育之路?
当我们说孩子专注力不好的时候,我们是否知道脑科学对于专注力的定义是什么?
当我们说孩子写作业不认真的时候,我们是否知道作业也有合理和不合理?作业和睡眠,哪点对明天的学习更重要?
当我们说培养孩子的习惯,到底什么是好习惯?预习一定是好习惯吗?是适合所有孩子吗?
当我们说启蒙数学、英语,什么是启蒙?思维怎么培养?什么是思维?孩子的思维和我们有什么不同?
做真实的父母,我们是否真实?真实是什么?我看到的正常和你看到的正常不一样的时候,这种真实带给我们和孩子的影响是什么?
学编程为了什么?信息素养是什么?编程思维和数学思维有什么关系?
孩子性别认同如何引导?政治正确和发展中的心理学、科学,对于这些变化我们怎么引导孩子?
物质奖励就一定不好吗?
内驱力很足,但是什么都不深入,问题出在哪了呢?
什么是快乐教育?孩子喜欢被家长鸡,“自鸡”很快乐,是不是快乐教育?
……
我们谈这些话题的时候,谈论的到底是什么?

肯定不是二元论,这就是我喜欢全村的一点。
很多内容不是告诉你一个答案,能学或者不能学,而是引导家长思考,什么是对你的孩子、你的家庭都好的方式,最重要的是,帮助你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养育方式。
来全村做孩子最好的父母,就像一诺说的那样,孩子没有别的父母,你也只能是孩子最好的父母。全村双十一特惠今日开启,现在加入可立减 ¥200,老村民续费可再减 ¥100,并赠送价值 ¥73 的儿童绘本 1 套。长按扫海报二维码即可参与👇
-  END  -
推荐阅读
玩了30年游戏的孩子,耽误了什么?
与情绪纠缠了几个回合,我好像快赢了
咖啡洒了一身,居然只有一个人反应正常
各位读者朋友,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投稿或者商业合作的朋友,请邮件联系([email protected])。
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