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801 篇文章
题图:来自华章
153 年前,有一位家世很好三十而立的年轻人,他求学任教于哈佛,后游学欧洲。回到美国后,加入了刚刚成立不久的麻省理工学院。他就是哈佛大学历史上最有名的一位校长——查尔斯·威廉·艾略特,35 岁任哈佛大学校长,任期长达 40 年,是他奠定了哈佛大学成为全球第一名校的基础。1869 年他在《大西洋
杂志
(Atlantic)
发表的文章一开头就提了一个本质性问题:
“我能为孩子做什么?”
那时候美国刚刚结束南北战争,因为 1862 年的莫雷尔赠地法案,美国如雨后春笋般创建了一大堆新的大学,这些大学都在探索什么才是真正意义的优质教育。人往往在前路迷茫的时候才会反复问回归本质的问题。我想艾略特对“我能为孩子做什么”的反复追问让他深耕哈佛大学 40 年,让哈佛最终成为了罕见的融博雅教育与顶尖研究于一体的大学。
当教育日渐成为一个日夜运转、异常精密的复杂机器的时候,没有谁再去关心这样简单,但直指本质,又非常难回答的问题。我们在 2016 年因为无知者无畏,开始做了一土学校。这几年过程虽然有点动荡起伏,但最终还是找到了自己的小天地,在北京的东北角和广州的东北角扎根,踏踏实实地专心做我们心目中小而美的 K12 教育。回首这几年,当喧嚣过后,尘埃散尽,留下来的东西日渐清晰,那就是一个以美好关系为基础的,保护孩子内驱力的成全式教育生态。
生态就是个泡菜坛子
我们在一土天天讲环境,讲生态,到底是什么意思?刚接触我们的朋友不一定能马上理解,我来做个类比。前几天一诺和一土幼儿园负责人高静老师有一场直播,讲到关系和环境的重要性。环境是什么?就是一个可以让你浸泡其中的地方。很多观念的转变,很多理解的发生,往往是在不经意之间,没有那么快,也没有那么可预测,因此我们特别需要的是一个可以“泡”在里面的环境。我们开玩笑说那就是一个泡菜坛子,经常在里面泡一泡,味道就进去了。只要泡菜进了坛子,早晚能入味。
▲ Photo by Darius K on Unsplash
我们说做成全式教育生态,原来是要做泡菜坛子呀。
我们做了一土学校,线下的 K12 学校,孩子们每天都喜欢上学的地方。
我们做了一土空间,经常带着一帮家长在农场玩泥巴,孵小鸡,做饭盖房子。
我们在线上做了诺言社区,两万人在里面走上了自我认知之旅。从潜水到打开,从倾听到倾诉,从参与到主动搞事情。
我们在线上还做了一土全村,这里有精彩的家长课程,有看见孩子的父母,每天陪孩子玩儿,同时也把自己活成了孩子。
这么一看,我们已经做了好几个泡菜坛子了。不对,好像还差一个,
是的,我们还需要专门给老师做一个泡菜坛子。
最美好的就是偶然
我之前其实是个教育的外行,也导致我那时并不能和老师产生很好的连接,很苦恼。这一切的改变还是源于疫情时期一个偶然的契机。
2020 年,疫情很严重,也是我很痛苦的阶段,每天待在家里就像困在一只笼子里面。做着各种各样的事情,也并不知道那些事是否真的有用。现在回看过去,时间真的是最好的朋友,当时播下的一些种子,慢慢地都有了效果。
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
当时最不起眼儿的一个种子,反而是对我改变特别大的。
一土全村社区里有一个妈妈问我,周末带孩子的时候,总是早上起来才临时拍脑袋想,今天去哪儿?干什么?感觉好随机啊,能不能想办法让这个过程更有计划性,有更多的设计,是不是也会有更好的教育结果?
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好的问题。如果计算一下孩子在幼儿园和学校的时间,考虑周末和假期,最多不超过 30%。孩子小的时候陪伴孩子时间最长的就是父母,父母如何陪伴孩子才能最合理地利用时间,其实是特别核心的问题。我回答了她的问题,并挖了一个坑(老师们请关注“坑”在哪里),我说这个问题本质上是个教学设计问题,看似差不多的活动,后面的教学设计思路有可能完全不一样,结果自然可能也会差很远,更不用说很多这样的日常活动其实是完全没有设计的(别焦虑,我家也一样)
然后我又推荐了一本书,我说想研究这个,最好的书就是《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但是这本书又有点过于专业,如果不是真的感兴趣,也不建议你看。当然事实证明我们新一代父母真的很拼,后来她说,那我们就搞个读书会吧,你要不要来当嘉宾?我就从那时候开始,一直在做读书会的嘉宾,每个周日晚上,不见不散。
所以结果就是,我挖了一个坑,最终自己跳了进去。我还给读书会起了一个很酷的名字:一土为快。
▲ 一土为快”读书会
一土为快
意思是说大家可以在这里畅所欲言
(一吐为快)
。同时我还想表达,
一土的教育理念看起来很慢,但其实是为了更快。
而且我当时提出了一个非常反主流的读书模式。当下大家都很焦虑,商家也很好地利用了这种焦虑,恨不得一天一本书,这样显得效率高啊,最不济也得一周一本书。而我当时提出来一周只读一章,周末的时候大家一起在线上聊,深入探讨这章的内容,即使没时间读也欢迎参与。
我们一年多下来,总共也只读了三本书,因为每本书都要读上三个月,特别是这本《追求理解的教学设计》,前前后后一共读了三遍,再加上我之前读过两遍,所以对我来说已经刷了五遍了,这对我的改变是巨大的。另外两本书是《高效能人士的 7 个习惯》和《非暴力沟通》,各读了一遍。
读书会从一开始的一二十人到后来几千人的线上直播,参加读书会的人天南海北,背景也很多元,有老师有学生,还有很多妈妈。我们探讨的很多话题也远远超出了书本之外,探讨得非常深入,交了很多朋友,对我自己而言也是个特别好的成长过程,希望当时参与读书会的朋友们也有类似的感觉。
教育的问题在成人
这两年做读书会,我越发有个感受,那就是教育里面真正的问题是成人。
孩子其实是没什么问题的,是他们周围的成人改变甚至破坏了他们的状态。
我们谈教育总是说以孩子为中心,但归根结底我发现,如果不能真正有效地改变孩子成长环境中的这些成人,包括家长和老师,教育其实是搞不好的。我不可抑制地生出了一种使命感,要把这最后一个泡菜坛子做起来。做个教师社区,给广大的老师们做一个家,同时也做一个大家可以互相结伴同行,一起成长的地方。
▲ Photo by Chris Montgomery on Unsplash
灵魂三问
 为什么?
上面其实已经部分回答了为什么要做的问题,让我再继续往下追问。

我发现诺言社区和全村社区里面都有不少老师,但是给他们专门做一个社区是刚需吗?老师们都很忙,社区里面具体提供什么才能让老师觉得真的有价值?有大量面向老师的培训资源,社区能搞出不一样的成长体验和效果吗?这些问题到现在为止也仍然不是特别清晰。但一土核心素养的最后一条是“敢想敢做”,社区的美妙之处就在于,她会慢慢生长为她原本就应该长成的样子。
 是什么?
说一下这个社区不是什么。

首先,它不应该是一个让老师们有压力的地方,我们在这里不提学习,但可以提成长。这两者是有区别的,学习给人压力,但成长应该是自发的。因为是自发的,所以应该不会有太多压力。
其次,这里不应该有标签和评判,没有“我不够好”,没有“你应该……”,没有“你为什么不……” 你可以在这里舒服地做自己。想来潜水,每天逛一逛,吸收一点能量,欢迎;想来发发牢骚,也可以;想来找到一些好朋友,一起成长,当然就更欢迎了;想来搞事情,带着大家一起做点儿什么,那更求之不得。
我们这里也不搞培训,当然更不搞传统模式的培训。但我们欢迎一切自发的服务于成长的学习形式,例如读书会、线上直播对谈等等。我们认为真正有效的学习模式是大家一起探索出来的,是持续迭代演化的,是需要在这方面有想法的朋友加入进来一起搞出来的。
▲ Photo by Nick Morrison on Unsplash
 在找谁?
中国有 1700 万教师,还有很多心怀梦想,想成为教师的人。我在线上接触很多教师,也在一土学校里接触了不少。我发现教师的生存环境并不好。首先,绝大多数老师都是很负责任的,负责任的结果呢?就是她们的工作特别多特别累。老师回家以后还要加班到很晚是常态,经常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有年轻老师特别有责任心,每次备课都尽善尽美经常搞到半夜。很多老师还需要面对大量琐碎的检查和填报工作
(一土在这方面还是实实在在帮老师减少了不少工作)
。如果班上再有几个有特殊需求的孩子,那就更崩溃了。

这就是老师们工作生活的日常。假期可能是她们生活中唯一的盼头,但这两年因为疫情也打了很多折扣。我觉得老师们的工作状态、精神状态、心理状态都处在一个不健康不符合自然规律的状态。同时,她们也很难有特别匹配的个性化成长方案,老师的成长需求本来就非常多元化、个性化,很多学校一般也做不到。就算提供了资源,老师们平时的工作状态也不允许她们有时间去很好地利用这些资源。
所有这些综合在一起,就让老师们所处的外在环境和自己的内在状态都没有那么好。这也是为什么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这个社区并不想给大家增加任何新的压力。
我们相信每个人都有内驱力,但内驱力的前提是需要有一个安全包容的环境。在这样的环境里面,找回了自己的状态,内驱力就会自然而然地生发出来。
可能你是一个心灵需要一些休息的老师,可能你是一个想成长但是不得其门而入的老师,或者你是一个新老师,满怀热情,想看看有没有好的资源和引导。或者你对老师这个行业心生向往,想多了解一些老师们的真实生活,喜怒哀乐。甚至你还不是老师,可能只是单纯对教育感兴趣的妈妈,我们都特别欢迎。
 有什么?
我们运营诺言社区已经到了第五年,运营一土全村也三年多了,对于如何构建一个温馨美好的社区积累了很多经验,希望你能感受到这份美好。

那这个泡菜坛子里面有什么?
当然有泡菜啦!也就是你们,来自天南海北的老师们。你们背景如此不同,但内心有些地方又如此相似。活跃的社区,也是美好关系发生的地方。
左右滑动查看“教师茶馆”图集
还有菜汤和里面的各种调料。这里有一诺主导的课程《面向未来的老师学什么?》,我们会邀请教育界的新老朋友直播对谈,当然还会有读书会。

我并不想列出一大堆名字,和长长一串书名,虽然那个一点也不难。好的成长应该是自发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让我们看看这里会发生什么。
 怎么加入?
最后的问题,社区怎么加入?多少钱?诺言社区里面就有几位老师来自于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山村和农村学校,我一直觉得如果有更多老师可以加入就更好了。老师社区的费用一定要亲民,这样她就有可能帮到更多的老师。因此,这个社区跟之前两个社区的模式不一样,我想探索一种新的模式,基于信任的爱心模式。      
如果你愿意支持更多农村老师,爱心年卡 699,开张特惠 599
如果你来自农村,或者爱心年卡对你有压力,欢迎选择真心年卡 399,开张特惠 299
这两种模式定价差一倍,有什么差别吗?答案是没有任何差别,就是希望可以支持到更多老师,请自由选择。未来我们也非常希望有公益资金的支持,让我们可以给老师们提供更多的折扣。
一个健康的社区并不是人越多越好,今天开放的名额有限,如果你已经无法加入,请耐心等待我们下一次开放。说不定下次开放就有公益支持了呢。
最后留个小小的悬念,我为啥选今天开启这个社区?肯定不是想来凑 618 购物节的热度。
-  END  -
推荐阅读
华章:我们想做什么样的教育?
华章:有几个人鼓掌就好
面对内卷,一线教师六人谈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