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813 篇文章
题图:来自作者。
作者:张欣,85 后诺友,家有两个混血娃,原是个爱折腾的女子,从律所小白到外企高管到民企合伙人,却又突然按了暂停键全职在家,目前过着没有计划目标却很充实的日子。本文来自诺言电台。
从恋爱到结婚
十年前,我们在共同留学的国家认识,那时他和我都分别在各自的体重巅峰,颜值的谷底,但是抵不住当时的春风得意:我刚硕士答辩完,然后跟来看望我的妈妈在欧洲毕业旅行了一圈,对接下来完全要自己闯荡的一年充满期待。
他刚刚到荷兰这个自由的国度,正在放飞自我。享受自己的时候,身上会有种吸引力吧,大概会让别人好奇你到底为啥这么得意,也想来点同样的配方。然后,两个专心享受自己的人,却一拍即合地恋爱了,这世界上的事就是这么吊诡。
但是我们能走到一起却源自一个满满的误会——因为当时的我笑容灿烂地跟坐在他身边的我的朋友打招呼,自我感觉良好的他误认为我是在主动向他示好,于是就开始“狩猎”我了。
原来传说里都是真的,男人都以为自己在主动,其实那份主动多多少少都源自于女人的暗示,暗示自己 available,暗示“我对你有兴趣”。虽然,这其中不排除发错了信号和收错了信号,就比如我们俩。
约会了几次以后,我们就开始交往了。我实在没有很多恋爱经验,但是我想的不是宁缺毋滥,我相信实践出真知。就凭着他讲过的三件事我确定了他的三种核心特质,正好长在我的价值观上,就抓大放小地决定试试看。
第一件事,是他在大学里的创业经历,开了间咨询公司还成功把技术诀窍和客户池卖给了 KPMG。他在描述未来愿景的时候,眼睛里是闪着光的。
我呢,却是一路沿着正确的道路闷头走过来的,做着自己“应该”做的事,心里却没什么激情,所以我深深被这个有梦想的样子吸引。
当身边响起“什么年龄就干什么事”“女孩子就找份安安稳稳的工作相夫教子”等等诸如此类的杂音的时候,他就愈发像我的桃花源。因为知道有这个可以喘气的地方,我就有勇气投身乌烟障气的修罗场。
▲ Photo by Nathan Watson on Unsplash
第二件事,是他曾经获得瑞典青少年全国泰拳冠军。虽然看着他彼时发福的圆滚滚的脸和圆溜溜的身材,实在是难以跟当年的辉煌挂上边,但是也喜欢运动却不够自律的我,一心认为能拿下全国冠军的人自律性肯定不差。
我希望他能传授方法并给予监督,把我这些年因为不够自律留下的遗憾弥补一下,也帮助我解锁更多的可能性。虽然最后事实证明,外因还需靠内因起作用,能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但这就是后话了。
第三件事,是他讲述家人故事时满满的爱,他毫不避讳地说起自己有一个先天不足的妹妹,她生活不能自理却被全家人当作宝贝。她不是更差也不是更好,只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生命。所有的生命都值得被珍视被尊重被爱,不因她是否在世俗价值中成功或无用而有任何改变。我被这人性的光辉彻底折服了。
他的梦想,品格和人性,这三点就是我决定跟他在一起的初心。往后的这十年,我们一直大吵小吵不断,甚至也差一点走到婚姻的边缘,但是最终没有分开,大概也是因为我们各自的本质没变,回想起当时决定在一起时的初心,在紧要关头悬崖勒马吧。
交往大半年后我们各自回到自己的国家,两个学法律的人,对职业发展来讲这大概是理性抉择的必然。我们各自怀揣着对个人发展的期望,谁都不想耽溺于儿女情长。
在仍然大面积劝女性“干得好不如嫁得好”的年代,独立,稳稳地领衔着我的价值排序。不靠父母,不靠老公,甚至不靠任何关系,是我当时对独立的认知。所以我自打毕业就没再问父母要过一分钱,所以我不接受爸妈任何的铺路安排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打拼,所以我更不可能去瑞典投奔他。
那时的日记里,一边写满想念,一边写满倔强。而他,在认真分析了几次利弊以后,决定来中国投奔我,因为不然我们就要分手了。我从来没有见过那个 list(清单),但我自行脑补的画面就是老友记当中 Ross 对 Rachel 写下的那样,不管缺点再多,只因她是 Rachel。
他来中国,带着他的梦想、品格和人性的光辉,还有一个行李箱。我身边大多数的家人和朋友都叹服于他的勇敢,又开始相信爱情了。但是也有另一种声音说:也太草率了!
▲ 图片来自《老友记》
婚姻的三阶段
他来到中国以后,我正处在事业的快速上升期,而他从一开始就坚持创业,因为他内心很坚定的知道自己是谁要往哪里走。但是在一个陌生的国家从零开始创业哪有那么容易。有几年的时间,都是我在养家的。我一方面觉得没有问题,我是在投资他的梦想和我们的未来。但另一方面我又会时常被恐惧攫住:
  • 万一他一直折腾一直也不成功呢?
  • 万一他成功之后变心了呢?
  • 万一他只是利用我来中国发展呢?
我身边都是善意的提醒,这些善意的提醒都在加深着我的不安:你凭什么呀?女人过度付出的没有一个好下场哦。男人是靠不住的哦。所以我一边因为他没做什么对不起我的事而无法提出分手,一边又对现状有巨大的不平衡感;一边觉得自己很了不起,一边又觉得自己在冒傻气。
因为对他有股怨气,又不能总是言明,所以会揪住一些莫名其妙的事就对他发火。因为对我们的未来不确定,为了保护好自己的心灵和钱包,所以即使在亲密关系中我仍然跟他没有真实的连接感。实际上,我与整个世界都没有真实的连接感。
因此我们婚姻的第一个阶段是:看山是山,就问题吵问题,循环往复不可开交。
而这个阶段的转折性事件,是我临时起意跟闺蜜去西藏,在拉萨偶遇一位上师。当时我们一行五人一起下山,他对其他三个人好像有说不完的话,唯独对我不发一言。我起先觉得我没什么好问他的也无所谓,再说他的身份也很可疑。眼看走到山脚下了,我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上师,你有什么要对我说的吗?”
他看了我一眼,缓缓地吐出“你真的想听的话,就是一句,你太自私了。”
我脑子嗡的一下,觉得委屈得要命,眼泪不自觉地顺着脸颊汩汩地往外冒。我闺蜜一边抚着我的背,一边为我抱不平:“她是我的好朋友中最不自私的人,处处都为别人着想。”
有了她这句话,我才慢慢回过神来,有了一点力气,我说“我觉得自己不是自私的人,我甚至有时候恨自己太无私了。”上师又说了一句:“你对你的另一半很自私。”
剩下的路,我是泪眼模糊地走完的,脑海里全是我和老公过往的画面。我第一次以第三人称视角看着画面中跟老公争吵的自己,真的很不可爱,真的很自私。
▲ Photo by RyanMcGuire on Pixabay
印象中上师只对我说了这两句话,但是这几个字却像千斤顶一样,对我当头棒喝,压得我喘不过气来。直到现在说起,我身体仍然能回忆起那种感受。
这次的经历对我冲击太大了。以后每次吵架,吵着吵着我就感觉上师在看着我,旁观着我们俩演的家庭狗血剧情。我就再也不能忘我地沉浸在吵架当中了。好像我既是我自己,同时又是上师在看着我自己。
直到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这就是觉察。这种觉察可以引入观察者视角,可以创造出刺激和反应之间一个狭小的空间。随着觉察做得越来越多,越来越熟练和深入,这个狭小的空间就可以大一点再大一点,就如同炸弹的导火线越来越长。
从最初的他一点我就着,原地爆炸,并且觉得自己太有理了太委屈了;慢慢地,我可以做到边吵架边提醒自己:你这个角色要是在电视上演会被观众骂死;再后来,我可以做到吵架之前我就知道我可能压不住火了需要赶紧去冷静一下了。我提醒自己说,我又不是小狗,何必每次他丢出一根情绪的骨头我就汪汪叫着忍不住去咬呢?
但是咬骨头确实就是狗狗的本能,似乎只有觉察还很不够。我厌倦了循环往复车轱辘似的争吵辞令,也厌恶极了吵架时的自己。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有时候就是看他不顺眼,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相处模式越来越像我的父母,不知道为什么每次吵架吵到最后都能指向同一个问题:他说我不尊重他,我说他不理解我。
吵的比较密集的时候,我特别希望他出轨或者其它任何原因,让我名正言顺地提出离婚。我甚至设想了一个人带孩子的画面并且觉得完全没有问题。那个时候,我特别感谢自己从来没有过依附别人的念头,一直在兢兢业业搞事业。经济独立,就有面对任何境遇的底气。
当我心理上接受了随时可以离婚这个预设以后,我开始积极寻找自救的办法。这跟我在职场上的选择如出一辙:当我确定了自己可以随时辞职以后,我反而决定要酣畅淋漓最后按自己的意愿拼一把,走也就不留遗憾的时候,最后却奇妙地突破了工作瓶颈实现了大幅度的升职加薪。当我能接受最坏的结果的时候,就没什么好怕的了,终于放开了手脚。
▲ Photo by Alex McCarthy on Unsplash
我开始了亲密关系咨询,此后我和老公的关系也就到了第二个阶段:看山不是山,原来我们俩所有的问题,本质上都是我们各自内心的问题。
我渐渐明白了为什么我总是觉得我们相处得越来越像我的父母。那是因为我内在小孩从原生父母那里感受到的匮乏,投射到了我们的关系上。如果人生是一部大戏,我是我人生的主角,他只是配合我把内心的冲突演出来了而已。而我,也在配合他演绎着他的内心冲突。
在咨询师的带领下,我开始一点点打开自己尘封的内心,把那么多年来对父母的爱和恨,感激和不满慢慢都释放了出来。我才明白,当我压抑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感受的时候,也压抑住了我的力量。当我用伪装的我认为“应该”的样子跟世界互动的时候,自然无法与外界建立起真实的连接感。
于是我和先生外显的冲突变得不那么重要了,我意识到:无法获得我想要的亲密关系不是他的问题,而是我的问题所以我的重点自然而然就回归到了全面整合我和自己的关系上。以前吵完架从来不道歉的我,这个阶段开始主动说对不起。倒不是因为我错了,而是大方地承认我只是把内在冲突攻击到了他身上。我们各自的需求不同,根本没有对错。
我重新开始思考,选择进入并维持一段亲密关系,对我而言到底意味着什么呢?
  • 是铜饭碗吗,期望分担经济压力或者是在他飞黄腾达的时候一起鸡犬升天?
    不是。比起拿来主义,我自始至终都更享受自己努力的过程,别说坦然享受别人的物质成果和成功的声望了,连我自己挣来的金钱和荣誉我都不觉得有什么。
  • 那么,是期待这个人懂我爱我吗?即使他有这份心,有这个可行性吗?
    我连自己都不懂,却奢求他懂我吗?我连自己都不爱,却希望有人替我来爱我吗?简直滑天下之大稽。再说了,我做到懂他爱他了吗?我懂他的痛苦和期待,爱他如其所是的样子了吗?也并没有。
对我而言,选择进入恋爱或者婚姻的亲密关系,是因为两个人可以互相照见各自的内心,理解并支持对方的梦想。是你允许我成为我,我也允许你成为你。哪怕这种成长是以冲突的形式体现的,但正是有了冲突才能看见自己的模式,把隐秘的角落照亮。只是看着,完全不加评判的,成长就已经在发生了。
▲ Photo by Bogomil Mihaylov on Unsplash
这个阶段,他的事业很是有了起色,但是我们仍然是财务独立,互相都搞不清楚对方收入是多少。在家庭共同的开销上,我们是 AA 制的,但这也只是大体综合,谁也没去记账。
这时候噪音又会时常来拜访——当然这些噪音可能来自外界,也可能来自内心——比如“男人有钱就变坏”“女人不能太要强”,又比如“钱不在一起心怎么会在一起”,还有“It's a man's world(这是男人主宰的世界),这个社会就是男人赚钱更容易,所以自然应当多分担”……
没有这些声音的时候我们轻松愉快,自给自足,也很享受下重金给对方制造浪漫惊喜。但每次听到这样的“忠告”以后,我就开始紧张烦躁,身体就会紧缩起来进入防御模式,离我找茬跟他吵架就不远了。
我又找了教练探寻爱与金钱的关系。虽然现在也不能说我已经完全不会被噪音打扰了,但是内心已然坚定了很多。我确定了几件事情,夯实了我们关系的根基,念头就不再那么剧烈地来回拉扯了。
第一,虽然男女有别,社会也远没有达到用工平等,但是在我们家有一件事情是绝对平等的,就是我们可以各自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和追求理想。不管当初跨行跳槽还是后来决定辞职在家,他都不仅仅是完全尊重并精神上支持,而且会一直像并肩作战的队友一样陪伴我,帮助我,倾听、讨论、练习,甚至可以为了给我心无旁骛的时间把自己的会议腾挪开在家带娃。
我从来没想过“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也会用在家庭的场景中,但本质上就是如此。我本来就不在意金钱的结果,而是希望能找回自己,发挥人生的价值。与其计较谁花的多谁花的少,不如在更有意义的事情上明确提出需求并请求帮助。
第二,虽然男女有别,但不必被性别角色困住,如果我在事业上更有追求,我来赚钱养家,他来全职带娃,又有什么不可呢?金钱价值,情绪价值,家庭价值,都应该在婚姻中被同等尊重。也正因为在这一点上的自我确认和共识,我并没有觉得在家不工作就找不到价值。
我遵从内心,选择了辞职,因为我已经有足够的积蓄,而我这个阶段就想要停下来向内走。我越来越平静柔软,笑容也越来越多,我们全家都更喜欢这个享受自己的我,我们也终于获得了一个充满欢声笑语的家庭氛围。
每个人内在都需要在各个维度完成自我实现,生命之花终究还是要自己开,对家庭亲密关系的需要和对事业社会价值的需要,不因为有了配偶就可以各执一半,虽然不同阶段可以侧重不同。我先生不会因为工作很忙就忽略对家庭的照顾和享受亲情。我也不觉得我会因为家庭幸福物质富足就减少了事业追求和个人实现的需要。
▲ 来自作者
第三,我有足够多的钱,却不想去享受它,甚至也冒出过“我不赚钱的时候先生就应该主动提出不让我花钱”的想法,这源于我成长过程中形成的对金钱的不健康的不安全感,觉得自己手里握着钱才是保障。这背后其实是对未来的忧虑和恐惧,和对自己的不自信。但这是头脑对未来的假设,不是现实。
假设我们会离婚,并且他不仅转移了自己的财产还要分我的一半,并且我不再具备赚钱的能力或者我从此贪图安逸不想再工作一天;或者假设天灾人祸不幸降临。世事无常,不是完全没有可能出现最坏的情况,但是为了还没有到来的可能的未来而恐惧焦虑,以至于把现在的日子都过得鸡飞狗跳,岂不是得不偿失?
按照剧情发展我们也算走到了第三阶段,看山还是山,从各自独立又回到了我们。
这个阶段也是我不断臣服和感恩的阶段。虽然我一直觉得自己很幸运,但同时又有深深的不配得感,因此会忧心焦虑我所获得的一切会烟消云散。
因为疫情,因为得而失之又失而复得的两个孩子,因为几个家人的患病和离去,我渐渐体会到人的渺小和人生的无常,也渐渐生出敬畏心。唯有臣服和感恩,才能获得坦然面对一切、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力量。这也从根本上影响到了我的金钱观。
我开始把钱看做是宇宙对我和我的家庭系统的馈赠,支持着我做喜欢的事情,成为我想成为的样子。对此我内心充满感恩。我喜欢的自己的样子是慷慨的,我喜欢的与金钱的关系是它为我服务而不是我为它服务。
于是,我开始把钱当作工具去表达爱和传递爱。钱的流动是能量的流动,是一种自然而柔软的发生。把自我打开,爱就在这种流动中传递出去。爱出者爱返,生生不息,爱不枯竭,金钱也不会匮乏。
通过与内心的和解建立了与世界的真实链接后,我的自我感慢慢消融,我发现我已经不需要那么用力地去保护自己的自尊心,不再怕对别人有期待,也不再觉得我的人格独立需要依附于经济独立了。当我开始主动去爱自己,就少了等待别人来爱我的期待。当我照顾到自己满足了自己,周身都感到无比的放松和愉悦,也不再吝惜给予爱给予信任。
在亲密关系上,我更有力量去创造而不是被动接受。当我希望跟先生更有融合感而不是像室友的时候,通过财务独立来保护自己自然就失去了优先级。之前也并非没有过这样的尝试,但总是期待他先做出改变,或者一旦觉得他没有钉对钉铆对铆地回馈我的真心就觉得受伤马上又缩回去一切照旧。
▲ Photo by Sindy Strife on Unsplash
终于,我有了自己创造的勇气,并且以臣服和感恩的心去做,不必须求一个结果。神奇的是,我竟然发现他一直都是更不计较的那个,把家庭的亲密摆在个人的独立之上的那个,只是我一直看不到。我深刻地体会到什么叫做心外无物,什么叫做世界是心的倒影。
虽然是同一个世界,但又是万千大千世界,每个人的心念都为自己创设了一个完全不同的现实。境由心生,改变世界只需要从改变心念开始。我也深刻地体会了纪伯伦在《先知》论爱篇的那句:
But if in your fear you would seek only love's peace and love's pleasure,
Then is is better for you that you cover your nakedness and pass out of love's threshing-floor,
Into the seasonless world where you shall laugh, but not all of your laughter, and weep, but not all of your tears.
(如果出于恐惧,在爱中保护起自己,那么即使咧开嘴也不能尽情地笑;就算哭泣,也不能释放所有的泪水。)
但是也请一定不要误会成在爱情中不能保护自己,请牢牢记住,别人对待你的方式最终是由你对待自己的方式决定的。正如亦舒那句反映她爱情观的名言,“自爱、沉稳,然后爱人。”顺序不能错。
写在后面
2020 年疫情开始,从被动停下到主动停职在家,从三天飞两次的快节奏到几乎无社交的慢步调,一方面时间久了有些惶惶不安,一方面因为终于有大把大把的时间可以挥霍在“无用”之事上暗暗觉得幸运。
这一份被迫的放松,让我摸黑跌进了自我探索的大门。过了三十多年不断追逐的日子,既然大家都得停下,我也更坦然地允许自己心安理得地躺平。虽然这一份接纳仍然来自于比较,但让我尝到了一些生活甜美的滋味。也是在这个阶段,我开始天天看奴隶社会的文章,跟每一个作者都有深深的共鸣,价值观全面匹配,我就畅想要是现实生活中有这样的一群朋友,那该多么美好!所以,2020 年 9 月我加入了诺言社区。


这两年很多朋友会关切我是不是佛系了躺平了修行了开悟了,都不是,仍然不过是五彩斑斓有时看像鸡毛有时又像翎羽的生活。只是因为有一群志同道合的诺友,更有底气也更有勇气在认识自己、成为自己、活出自己的路上走得深一点远一点。曾国藩讲“人生,交友为第一要事。” 选择与谁同行,很重要。
我们的故事还在继续,我也并不是想把什么过来人的经验分享给你,毕竟各有各的人生大戏。亲密关系是每个人都逃不开的话题,而夫妻之间的金钱关系似乎又是最棘手最敏感的。
我仍然在个人层面和关系层面探索我与金钱以及爱与金钱的关系,也曾经借助被借钱的经历深入挖掘了一下自己的底层信念,疏通了很多卡点。谈钱没问题,只谈爱不谈钱才有问题。借助金钱观上的碰撞去做自我探寻实在是很有趣的方式,也想抛砖引玉听听你们的故事。
诺言社区 5 周年优惠已开启,
新诺友加入 1年 ¥899
老诺友续费 1年 ¥699
再赠送幸运大转盘,百分百中奖!
欢迎你加入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
-  END  -
推荐阅读
张静初:亲密关系是通往灵魂的桥梁
有人说过,爱情只发生在两个彼此不需要的人之间
结婚 12 年,我终于破解了幸福婚姻的密码
各位读者们,一起在文末留言你的想法/故事吧!也欢迎点分享,给需要的朋友们呀。
因为公众号平台改变了推送规则,如果你还想如常看到我们的文章,记得点一下在看星标哦,期待每个清晨和“不端不装,有趣有梦”的你相遇 :)
点“阅读原文”,加入“奴隶社会”朋友圈,诺言社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