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回顾】
5月中旬的一天,合欢接到了周女士的求助电话。
周女士与前夫离婚已经五年,离婚时,考虑到孩子需要在杭州上学,而自己是外地人,就把当时刚刚上学的女儿留给了前夫抚养。
离婚后,周女士离开杭州,对丈夫和女儿的生活知道的不多。虽然见过几次女儿,但是都在前夫陪同下。女儿跟她显得有些疏离,也不肯多说话。离婚是因为前夫对她有家庭暴力行为,所以她总是有些不安,怕丈夫也会打孩子。但转念一想又觉得“虎毒不食子”,相信亲生父亲会对女儿好。
去年年底,周女士来杭州看望女儿,难得可以单独和女儿单独相处,她却发现孩子的领口有血迹,身上有伤痕。她紧张地问女儿是不是爸爸打她。女儿低下头,没有回答。当天晚上周女士没让女儿回到前夫家。第二天,前夫及其家人一起找到周女士,要求带回孩子。周女士质问前夫为什么女儿衣服上面有血迹。前夫及其家人否认了暴力行为,并强行把女儿带走。女儿临走时才喊不要回去,回去会被打!周女士开始后悔把女儿留给前夫抚养。
因为无法马上带孩子回到自己身边,周女士只能时刻关注女儿在前夫家中的情况,并请前夫的邻居帮忙,能及时告诉她一些情况。2017年12月某日,她收到邻居的信息,得知前夫在家对其父母施暴,但不清楚小孩是不是也在被打。焦急中的周女士一边买了车票马上赶往杭州,一边拨打110报警,希望警察能去现场了解情况,尤其是女儿的状况。当天周女士看到孩子后,果然又发现了女儿身上的伤痕和血迹,心痛万分。这次她坚持把孩子接回到自己身边,并决定要夺回孩子的监护权。
周女士向合欢求助,是因为虽然接回了女儿,但是她发现女儿情绪不稳定,经常噩梦,胆小、敏感、非常害怕旁人接近。去年接到合欢的电话回访后,她一直保留着短信信息。一方面她希望心理咨询师能对女儿目前的心理状况做评估与辅导,另一方面,她希望自己的报警记录及求助信息,以及孩子的心理咨询情况,能够作为证据,帮助她夺回女儿的抚养权。
律师观点
因为孩子易于控制、难以反抗的特质,对配偶有家庭暴力行为的加害人,在离婚之后,往往会把孩子作为下一个施暴的对象。所以,一般情况下,双方离婚时,考虑到孩子的成长环境,法院在判决抚养权归属方面,不会把孩子判给家庭暴力加害人一方抚养。
如果一方在离婚后,发现直接抚养一方对子女有家庭暴力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可以起诉要求变更抚养权,人民法院查明确有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情形的,应予以支持。
另外,根据《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如果子女自己愿意跟不直接抚养的一方生活,而该方又有抚养能力的,人民法院亦应该准许。
在这里要指出的是,对未成年子女实施家庭暴力,所引起的后果不仅仅是离婚后另一方可以变更抚养权,严重的可能被剥夺监护权。
根据《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监护人实施家庭暴力严重侵害被监护人合法权益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被监护人的近亲属、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县级人民政府民政部门等有关人员或者单位的申请,依法撤销其监护人资格,另行指定监护人。被撤销监护人资格的加害人,应当继续负担相应的赡养、扶养、抚养费用。撤销监护人资格不以离婚为前提。
咨询师观点
很显然,周女士的女儿,一直生活在一个家庭暴力的环境中。父母离异前,她虽然并没有直接遭受,我们无法确切知道父亲对母亲的暴力是否对她造成了影响。而父母离异后,父亲对母亲的暴力行为转移到了她身上。
受身体虐待的儿童和经历任何家庭暴力,包括目睹父母的暴力行为、受过份侮辱及恐吓言语的管教方式,对儿童生理、行为及心灵都会造成实时及长远的影响。甚至影响到其成年后的人际交往与婚姻恋爱。
长时间处于高度紧张的状态,会削弱大脑舒缓压力的能力,影响睡眠,周女士的女儿,即使已经离开暴力环境,仍然出现了会失眠、梦魇等情况。同时也表现出对人的害怕、紧张等不稳定情绪。这些都是长期在家暴环境中的孩子可能出现的情况。
好在周女士已经坚定地把孩子带回身边,并决定争取女儿的抚养权。无论如何,她的努力已经为孩子争取到了真正更好的成长环境。虽然接下去她可能需要一边为孩子的抚养权斗争,一边照顾孩子,安抚孩子受伤的心灵,尽量减小因为受到家暴而带来的身心伤害,这个过程可能会非常辛苦。
首先要告诉孩子,遭受暴力并不是她的错,现在她已经安全了,不用害怕再次被打。我们可以相信,虽然过程也许漫长而艰辛,但是母亲的爱与陪伴,是孩子成长最重要的环境。同时,成长中的孩子也有自己强大的修复能力,她在妈妈身边,这个安全的环境中,会有很好的发展成长。如有需要,可以配合专业的心理咨询,先从改善孩子的睡眠状况与消极认知等不良情况入手,逐渐走出阴影。

如果需要帮助,你可以……
【报警】报警是反家暴的第一步。
拨打110报警。报警之后,民警就会到现场。作为受家暴的一方,必须让警察开一张验伤单鉴定伤情。验伤单有两联,一联是警察记录的情况,第二联是医院伤情记录。有这一系列流程,家暴的证据非常确凿,就可以为下一步损害赔偿以及起诉等提供有力证据,还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同时,报警也是对施暴者最有效和快捷的警告
【线下咨询】来杭州市上城区钱江路426号(地铁近江站C出口)杭州市妇女活动中心A座607室,寻求心理、法律志愿者帮助(拨打电话:88892535可预约咨询。)
【线上咨询】直接在杭州合欢公众号留言您的称呼+电话+简单描述您的情况,志愿者将联系您。
合欢与你,关注家庭暴力
——就在此时此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