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区增设康复病床;添置先进而专业的康复器具,让病患日常生活无障碍;培训病房的医护人员掌握康复服务的理念和技能,使病患者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集医疗、护理与康复于一体的医疗模式,大大提升了患者的治疗成效和舒适度。
2022年本市“为民办实事项目”
39家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
建设已全部完成,
静安区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荣登榜单。
其中,病区增设了康复床位,让老年人在医疗护理的基础上,同步进行康复治疗,是中心“为民办实事项目”的一大特色亮点。
增设医疗康复项目
助力病床患者加速康复
年纪大了,生病了就全身没劲、动不了,这里高科技的康复器具可以让我日常无障碍地上洗手间和洗漱,平时躺着的时间长了,还可以借助器具下床走走。
在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老年病区里,记者看到这里的病房干净敞亮,多功能护理床让卧床的老人可以实现日常生活坐、卧、躺三种模式。
不过,最让老人们感到贴心又喜爱的是电动移位机,它可以通过一个遥控器,轻松实现卧床老人在房间内移动方位的需求。
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病区主任刘正清介绍:
我们在老年护理病房的基础上增设了20张康复床位,使患者在疾病治疗的同时,更便捷地做一些功能性的康复,让卧床患者能够逐步提高自理能力。
在这次示范性康复中心的建设中,我们增添了包括电动移位机、电动起立床、体外反搏设备等,这些设备除了能够帮助患者进行神经康复以外,还拓展到了骨折的康复、术后的康复以及心肺等器官的康复。
目前,病区有4名医师、10名护士以及4名治疗师在内的康复团队,能够为患者提供包括医疗、护理、康复在内的多层次、全方位的医疗服务,满足患者的日常治疗需求。
市民陈老伯因为车祸,在经过了医疗救治后,康复训练成为他的迫切需求。在来到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之后,原本卧床治疗的他,现在已经可以自行行走:
来的时候是躺着的,大概过了一个星期,通过这里的医生帮忙做康复,慢慢地先让我坐起来。那时,我坐着也痛、睡着也痛,就坚持训练,通过康复治疗,现在能够站起来慢慢地走,恢复得比较好。过几天,我就可以出院回家了,心里蛮开心的,这里的医生、护士和护工都很好。
示范性康复中心建设
全方位促进居民身心康复
除了住院康复的老年病患,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中心健全的中西医康复治疗项目、先进的康复医疗器具、医护人员专业的康复训练指导,吸引了周边越来越多康复患者前来接受康复治疗。
患者家属马女士表示,家人在这里进行肢体康复效果明显:
家人生病已经挺久了。第一次来的时候,这里给我的感觉是环境干净、设备也先进且齐全,我非常满意。工作人员专业水准非常高,而且态度也很好。
将社区康复中心建设
作为提升社区卫生服务能级的重要举措,
引导有需求的居民
到社区康复中心接受针对性的服务,
为“家门口”的社区健康服务赋能增效,
是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筑牢社区康复网底的目标。
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叶涛介绍:
借助上海市示范性社区康复中心建设,中心今年加大了康复力量的投入,通过增设康复设备、建立康复医疗团队,来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康复需求。
特别是病房经过改造以后,焕然一新,功能齐全,从医疗护理、生活照顾、安宁疗护,到全方位的康复治疗,使居民在家门口就能得到护理和康复治疗,提升了患者的住院体验。
社区居民得到了优质医疗服务,同时,也不断推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向高质量的道路发展。
目前,曹家渡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于服务康复患者的总面积就达400余平米,内容涵盖传统康复(中医馆)、现代康复两部分,康复项目细化了运动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物理因子治疗及高频室等方面,并配有高频、中频、低频、超声、激光、牵引等设施设备。
同时,借助静安区康复医联体平台,中心设立专家门诊,邀请华东医院、华山医院及上海市第四康复医院的专家定期坐诊、查房,联合静安区中心医院开设“医联体肢体康复联合门诊”,不断加大康复人才培训力度,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的社区康复团队。
记者:王文瑛
图片:王文瑛
视频:傅雷
编辑:史笑雨
转载请注明来自上海静安官方微信
可能你还想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