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生态环境部通过其官方微信公众号介绍了一系列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其中一个优秀案例讲的正是《长宁区生境花园网络构建》。文中指出,“十四五”期间,长宁区预计将建成至少30个生境花园,将生境斑块“织密”成生境网络,提升城市生态空间的质量和功能。 
生境花园是指将“生境”与“花园”融合在一起,围绕五大原则营造,即使用本地植物、杜绝外来入侵植物、丰富植物群落、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以及为城市野生动物提供辅助的食物、水源或庇护所。
虹旭生境花园
1235生境花园
目前,长宁区共有8座风格迥异的生境花园,总改造面积约3559平方米。其中,乐颐生境花园在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上作为展示案例,并成功入选“生物多样性100+全球典型案例”。
长宁区生境花园在改造前多为社区废弃、脏乱场地,环境差,生物物种较为贫瘠。改造后,生境花园新增灌木及花卉400多种,均为100%本土物种,观测到鸟类26种、昆虫36种、传粉昆虫20余种、蛙类2种、小型哺乳动物4种,生物多样性水平已接近周边大型斑块绿地。据初步统计,已有包括黄鼬、东北刺猬、貉、赤腹松鼠、白鹭、夜鹭等70多种野生动物在生境花园驻留。 
乐颐生境花园“蝶恋花溪”生境点 
长宁区在城市更新背景下,通过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搭建全区生境花园支持机制,编制专业规划、探索建设条件、建立评价标准,逐步建成生境网络,并形成一套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一是吸收先进理念。社区生境花园是结合老旧居民区的更新改造而打造的“具有栖息地功能的花园”,既为许多的城市野生动物提供食物、水源和栖息地,又为城市里的居民丰富了休憩活动空间。二是践行全过程民主。将全过程人民民主贯穿于生境花园建设始终,街道、社区等引导多方资源共建共享,居民共同参与,创新形成居民自治的社区治理体系。三是探索建设和运维机制。通过总结一批生境花园项目建设经验,确定了建设社区生境花园的基本条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有社区自身特点的运维方案。
猜你喜欢
资料来源于生态环境部、长宁区生态环境局
文字:李媛媛
编辑:李冰倩

*转载请注明来源于“上海长宁”
喜欢就点个“
欢迎留言评论和“宁宁互动
再送我一朵“在看”的小花吧~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