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李娟 图源网络
跳动的文字,宁静的心
文/云淡风轻
我是通过一篇文章知道李娟的,是的,就是一篇不长的散文,题目叫做《外婆的世界》,那篇文章让我非常感动,而我,很久很久没有被这种叫做散文的作品感动过了。
写的实在太好了!那有认知障碍的年老的外婆,那在远方的葵花地里辛苦劳作的妈妈,还有在城市里艰难打拼的外孙女;三代女人,那充满了艰辛的岁月,被写得自然又诙谐,却有发自内心的淡淡忧伤,同时又充满生命本身的爱与智慧,仿佛生活本来就该是这样的。文字干净简洁又准确,仿佛不是写出来的,而是从心里面直接蹦出来的。这样的文字简直惊艳极了。
 李娟 图源网络
于是我开始搜索这个李娟,这一搜,才发现我自己的孤陋寡闻,原来人家虽然是79年出生的小姑娘,却从1999年就开始发表作品,数年来斩获了无数奖项,包括:茅盾文学新人奖,人民文学奖,各种散文奖通通都有。获奖的作品有一个统一的称呼:纪实散文。
台湾著名作家朱天文说李娟”是素人作家,文笔却如此洗练;说她憨憨傻傻,心却澄澈透亮。”还说:“文字清扬,浑然天成到让人好奇,她像沙漠中一株突兀的仙人掌,不知从何而来,仿佛自有天地、自有那片沙漠以来,她便存在着,且还自喜自得地开着鲜美的花朵,让看着她的人也跟着欢腾不已。”说得真好。
我开始读她的书,从《冬牧场》到《遥远的向日葵地》再到《羊道三部曲》《我的阿勒泰》,读得我目瞪口呆、完全无话可说。我得承认,真是迷上了这些精灵般跳荡的文字和这个可爱的姑娘。
李娟的文风颠覆了我对于散文这个文体的认知,我们这一拨人读书时学写散文的时候,被教育:需要抒情、需要写景、需要立意,那立意还得拔高,尽量高雅,范文是《荷塘月色》、《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等,文字一定要美,哪怕美的刻意美的不食人间烟火美的空洞无物那也要美;再后来出现了文化散文,那是少数巨有文化的人的专利,叫做文化大散文。就是让你读不懂,然后对作者心生仰慕,让你觉得这些人实在实在是牛B。
用冯唐的话说,就是装B。总之散文似乎是一个装B的文体,而纪实却不大一样,通常都是写的自己的事情,大多数还是些小时候不那么如意的事情,这类文章很多都是写的人苦大仇深,读的人常常是觉得老生常谈枯燥无味。
 李娟 图源网络
李娟的散文却不是这样,她写的是自己的生活,自己的家人。她并不是一个幸福富裕家庭的孩子,跟着外婆长大,她外婆一辈子连户口也没有,靠拾荒度日;母亲是新疆建设兵团的离职农工,也是一生颠沛流离。她从小生活艰苦,可是她的文字却并没有流露出刻意的苦难,仿佛她认为生活本身就应该是这样的。
她说:“我从不曾需要多么宽阔的通道,能侧身而过就足够了,像鸟在天空侧身飞翔,鱼在大海里侧身遨游。我从来不曾渴望过全部的世界,我只是经过这个世界,去向唯一一个小小的所在。我只依赖熟知的事物而生活,我心有牵挂,不想迷路,不想回不了家。我在山野里,在节制中游荡,但已经感到足够的自由。”
生命总会自己寻找出路,走上什么样的路,就会适应什么样的路,这便是她对生活的态度。她在这样的生活中体验人生,感悟自然,也感悟亲情。她用这种态度记录生活,在她的文字世界里,天地很大,时间很长,人很渺小。通过她的文字,通过她的眼睛,我们不仅重见这世界皱褶深处的秘密,那鲜活灵动的文字更是直抵人心深处,触动到那大于世界的心灵的最柔软处。
在《遥远的向日葵》里,她说起外婆:“都说人死如灯灭,可外婆死了以后,她的灯才慢慢亮起,慢慢照亮我们最真实的内心,和我们往后的道路。”
在《冬牧场》里,她写自己的一家,写家里的猫猫狗狗,写身边哈萨克牧民的游牧生活。从冬牧场上的居麻一家,到夏牧场的扎克拜妈妈一家,所有的人,所有的动物,所有的景物,在她的笔下都那么有灵性,那么鲜活生动,那么幽默有趣,却又那么充满了对生命对大地甚至对历史的思考。生活那么苦,但是她没有怨言,她用心地看,纯淡地写,有很多非常好看别致的细节,足见她非常善于观察,是个天生的作家。
而我,最为感动和印象深刻的,是她对苍茫大地、日月星辰,深沉而凝重的寂静的感悟和描述。
 李娟作品 图源网络
《冬牧场》中,她写道:“春天接羔,夏天催膘,秋天配种,冬天孕育。羊的一生是牧人的一年,牧人的一生呢?这绵延千里的家园,这些大地最隐秘微小的皱褶,这每一处最狭小脆弱的栖身之地,...青春啊,财富啊,爱情啊,希望啊,全都默默无声。”
“出去背雪时,当我看到扎达从北面远远的沙丘上微小地、耐心地走来,一手拎着一颗梭梭柴,身后跟着熊猫狗,白色世界无边无际.........便莫名地感动。为一些最深处的缝隙里,最哑静的心。”
“我们下了马,徒步走在雪地里。.....风声呼啸,手机里的音乐纤细又执着。加玛就着这音乐挑起舞来。我抬头环顾,跳舞的加玛之外,我和马儿之外,羊群之外,满目的天空、流云、白雪、黄沙。再无一物。心想:这就是放羊了。”
《羊道》中,她写道:“在所有雨过天晴的时刻里,天空像舞台的幕布一样华美,我的心像盛大的演出一般激动。我沿一碧万顷的斜坡慢慢上升,视野尽头的爬山松也慢慢延展。突然回头,满山谷绿意灿烂,最低最深之处蓄满了黄金。水流边的马群深深静止着。视野中,羊道是唯一的生命,只有它们是“活”的,在对面斜坡上不时地束合分岔,宽广蔓延。
 李娟 图源网络
《我的阿勒泰》则是一本散文合集,写的是她在疆北阿勒泰地区生活的点点滴滴,时间跨度虽然有十年之久,文字却自始至终地明净纯粹,既原生态地再现了疆北风物人情又充满了她自己生活和感悟;既朴实清新又活泼灵动;慢慢读来,如一幅辽阔生动而又骨肉丰盈北疆上河图在你眼前缓缓展开。
她写道:“风起的时候,又总让人觉得世界其实本来如此--世界本来就应该有这样的大风。我在半山腰往下看,再抬头往高处看。我看到全世界都是一场透明的倾斜,全世界都在倾向风去的方向。我的头发也往那边飘扬,我的心在原地挣扎,也充满了想要过去的渴望。我在山顶上慢慢地走,高处总是风很大,吹得浑身空空荡荡。世界这么大.......但有时又会想到一些大于世界的事情,便忍不住落泪。
“我不是一个没有来历的人,我走到今天,似乎是我的祖先在使用我的双脚走到今天;我不是一个没有根的人,我的基因以我所不能明白的方式清清楚楚地记录着这条血脉延伸的全部过程;我不是没有故乡的人,那一处我从未去过的地方,在我外婆和我母亲的讲述中反复触动我的本能和命运,永远地留住了我。那里每一粒深埋在地底的紫色浆果,每一只夏日午后准时振翅的鸣蝉,比我亲眼见过的还要令我熟悉。”
 李娟 图源网络
多美的文字啊,最为重要的是,甚至看不到文字的痕迹,好像这些文章,这些场景天生就是这样的,信手拈来随意而至。她却説她自己的文字,都是磨出来的,我想:磨到了至高境界便不再看得出磨砺的痕迹了吧?仿佛武林高手,手中无剑,心中有剑;又仿佛大道至简,大象无形,这些形容武林至高境界的应该也是同样适合形容文字的吧。
她说:“常有人替我担心,人的经历是有限的,万一把生活写完了怎么办?我不能理解“写完”是什么意思。好像写作就是开一瓶饮料,可我打开的明明是一条河,滔滔不绝,手忙脚乱也不能汲取其一二。一想到这个,就有家财万贯的从容感。”
瞧瞧,仅从这句话来看,我觉得李娟的文字便堪称是散文中的至高境界了。
作者简介
云淡风轻,六零后理工女,现居深圳。退休后闲适散淡。喜爱美食美景兼顾读书与瑜伽。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