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担心大众太乐观了

疫情以来,病毒的传播有几个特点。一是传播快,病毒免费乘汽车乘火车乘飞机。二是病毒先拜访大城市。奥密克戎刚开始从南非出来时,先传到伦敦这样的大都市,再慢慢传到小地方和乡村。一开始伦敦病人大多是30来岁的年轻人,公卫专家就提心吊胆,怕传到老年人群的时候死亡率太高。

现在中国的疫情也类似。朋友欣慰地说,我们公司里差不多都得过一遍了,看来这波要过了。我说,不,你们公司都是年富力强的人,不具有代表性。感染会逐渐传给居家的老年人,然后再三周之后才是死亡人数的高峰。所以最严峻的时候还没有到来。

虽然看到不少预测。很多人对死亡期待值还没有心理准备。因为香港和台湾和大陆一样一直防控,也是到了奥密克戎才放开,因此推算大陆这第一波的新冠病死率应该在台湾的千分之二和香港的千分之五之间,而不是新加坡在多次浪潮后才达到的万分之七。如果这第一波像疾控中心冯主任预测的会感染60%的人群,那死亡人数会不少,大家还没有对身边可能会失去老人和病人做好思想准备。

2,我担心公卫措施的忽然消失

现在好像完全放手了:轻症无症状的阳性病人还要上班(国外躺平党们都惊呆了)、鼓励旅游春运……有些很好的公卫措施一下子扔掉了,让人觉得很可惜,这样也不利于保持公信力。

各地应该公开检测的阳性率,让大家知道当地疫情的严重程度,个人可以相应地做出更好的决定。

如果全世界人同一天感冒,就会挤垮医疗系统。如果可能,还是希望有更好的防疫计划,更多的错峰感染,压平曲线,尽量保护好老人院和肿瘤病房这些高危地方。

家里有老年人的,不仅老人要打好疫苗,家里的大人小孩都要打疫苗,创造出一个安全茧房,减少病毒传播,减少老年人被感染的几率。

3,我担心这波疫情之后很多人会失望

第一波浪潮之后,生活不会回到疫情之前。相反,劳动力会不足,供应链会紧张,感染又来一波,医院照旧拥挤,可能通货膨胀。我知道这些可能发生,因为很多国家目前就是这样的状况。到时候肯定有不少人会失望会抱怨,觉得开放是错误的决定。

但是这样想是不对的,因为我们并没有其他选择。就像世卫瑞安博士说的“中国从战略上决定防控方法不再是最好的选择”,也如老胡说的“国家最终选择了实事求是”。开放是国家做出的决定,也是一条必经之路。

所以,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大流行就是一场大瘟疫,就是会造成人员伤亡,会打乱我们的生活。我们只能降低期望值,尽量抓住今天,过好每一天,风物长宜放眼量。
更多: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