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闷在家里一天实在烦,晚上下楼溜达溜达。
一会儿上楼一看,有一位朋友的三个未接电话,看来是急事。
赶紧给她打过去一听,咳,我当是什么事呢,原来不算是急事,就是气的。
原因是朋友被班主任老师叫去开家长会,语数英三科老师都批评了孩子。
朋友气呼呼的说了好多细节,我好不容易才捋清楚。
朋友说,孩子很聪明,可就是太粗心;
比如,英语上——
听单词默写时把“d”写成“t”,把“p”写成“b”;
嘴上复述着选项“A”的句型,可小手硬是向“B”上打对勾;
语文上呢?
明明是二声的生字注音,他偏偏落笔注成四声,问他,他明明会读成二声呀;
默写生字时,各种丢“尾巴”,横折弯钩写成“横折钩”;
组词的词语写到一半就戛然而止没了下文;
数学上:
乘号和加号看错,得数不对;
乘法口诀背得溜,一落笔却犯“五七四十五”这样的错误;
应用题类的题目,每次都不带单位……
朋友气的不停说:“孩子这不是都会吗?你看现在问他,哪个都能说对,为啥听写测试就出错呢?”
“老师都说他很聪明,就是太浮躁太粗心,粗心的毛病总是不改。明明上课听懂了学会了,为啥那么粗心弄得低级错误一大堆!”
为什么孩子明明会,
却总是粗心?
听了朋友的疑惑,我突然想起来,咱们后台也总有这样的留言
很多妈妈都说孩子粗心,奇怪的是,当你再仔细问问孩子吧,孩子也不是不会,大部分时候明明是知道正确答案的,可是一旦写作业或者考试的时候,就会答错。
你说气不气人?
问的多了,我决心就“粗心”、“马虎”的问题好好说一篇。
所以,咱们今天就好好聊聊。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观察过,那些孩子因为“粗心”而犯的错误?
像这位妈妈说的,孩子三年级口算的时候,很容易粗心算错。
我请大家想一想,如果是五六年级的孩子,或者一个受过良好教育的成人,再回头算三年级的口算比如15*7 ,也会经常口算出错吗?
一定不会吧!
就算偶尔算错了,自己一定能马上察觉到,甚至周围人还没发现你算错了,你自己就先发现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
其实根本原因就是能力不同。
下面这句最关键!
所谓粗心,本质上还是能力刚刚好应对目前的难度。因为能力刚刚够,不够得心应手游刃有余,那稍微有点分心就会出错。
如果能力远远超过目前的难度,其实就像一个四五年级的孩子做一二年级的口算,怎样不会出错。
因为——
当我们解决没有难度的问题时,能力处于绰绰有余的状态,并不用耗费意志力去专注做,也能轻松完成,正确率高。
而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口算是有难度的。大多数孩子是中等生,不是学霸也不是学渣,那他们的能力就是跟着课本走,刚好达到眼前这个难度。
这时候他们做口算题,每做一道题就需要会神、专心、认真。
如果能一直保持专注,倒是也不会做错。
可是小孩子的专注力你懂的,专注时长很短,一会就用完了。
专注力也是一个有限资源,一旦消耗多了就开始不够用了,孩子就开始出错,就会出现会的题也做错的情况。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妈妈疑惑:“孩子考试的时候错了很多不该错的题,考试下来问他却都会,你说他会还是不会?”
答案是:他会,但是能力刚会,远不足以达到游刃有余的地步。
专注力一旦不够,一旦想应付过去,一旦想赶紧玩,那就“不会”了。
毛豆学除法的例子
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毛豆现在上四年级,他前段时间刚学了“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

老师刚讲的时候,毛豆掌握的不错,课后练习能达到全对。
没想到过了几天,毛豆的作业本上有好几道错题。我提醒他“今天老师在小程序上订正了,你有好几道错题啊”,他又能在无需我讲解的情况下迅速改对。
但是我还是有点生气,既然如此,为什么不细致一点全做对呢?
后来我反思了一下,明白了——
疫情期间,老师通过网络上课,本来授课效率就低。
毛豆听懂了老师讲的内容以后,虽然刚开始做得比较慢,但是细心应对能都做好。
过几天,以为自己熟练了,就不上心了。可偏偏能力还不稳固,能力刚刚够,一分富余的没有,所以就这么到了“一粗心就错,一改就对”的精准气妈境界
于是我豁然明白:其实,孩子在学习一项新知识时,存在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在毛豆刚学会的时候,他是比较谨慎的,且因为老师留的计算题比较少,他不用着急快快做完,在他会做且比较认真、时间充裕的时候,都能做对;
第二阶段:经过几天的学习和练习后,毛豆的自信心增加了,老师留的计算题量也上来了(因为老师生怕疫情期间孩子没事干,留的作业反而多了)
当毛豆做起这类题目没有那么小心谨慎,时间还有紧迫感,他的错误率反而更高了。这个时候的表现就是“粗心”。
第三阶段:再经过一段时间的练习、改错,当毛豆慢慢已经对这个知识点熟练掌握时,即使有一点点分心,也不容易犯错了。
那这个时候,毛豆在算“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时,出错率就开始降低,很少犯粗心的毛病了。
我体会着哈,就是这么个理儿——
当孩子的能力稳稳的在难度以上时,就好比一个炒了几十年家常菜的老厨师。
他就算一边听歌一边聊天,也绝不会“粗心”到把西红柿炒鸡蛋的糖盐比例弄错。
无他,为手熟尔。就跟庖丁解牛一样,已经熟练到肌肉记忆了,让他粗心一点犯个错,反而很难。
对“粗心“的应对
所以,很多家长会觉得可惜,要是我家孩子细心一点,是不是也能跟他们班的学霸一样,考个满分?
但其实呢?
目前的分数就能反映自家孩子的真实水平,不能不认
因为,孩子之所以,经常粗心犯错,是因为孩子学习一项新知识的时候,停留在了第二阶段,他还没有熟练、灵活运用这个知识点的能力,还不能不出错熟练运用。
而学霸的满分,就代表了人家的真实水平,因为学霸已经到了知识点的第三阶段,他的能力在应付考试题目时,已经绰绰有余。
在考试的有限时间里,人家不消耗太多的意志力,也能保持专注,正确率很高甚至全对。
写到这里,我突然想起大学有一个同班男生,他的口头禅是“我不是丑,只是帅的不明显。
同样的句式copy过来——
其实真不是孩子粗心,而是孩子“还没有太熟练的会。”
所以,如果孩子短期粗心,那就是孩子刚学会,还不太熟练,按着孩子把基础掌握扎实就行。
如果孩子长期粗心,那当老师说他:“孩子挺聪明,就是有点粗心”,你要当真就输了。
人家只是跟你客气客气,说话让你不那么难受而已。
千万不要因为“孩子挺聪明的,只是粗心而已”,让孩子看不清自己的实力而自满。
我的建议是——
还是要好好提升孩子的实力,扎扎实实把知识掌握好,精做一些习题,掌握巩固,这样“粗心”才会越来越少哦!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