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云报
洞察深一度
刚刚在官网上抢到了一款“冰墩墩”的钥匙扣,45天以后,我也将成为有“墩”一族了!
云原生不能只是看上去美美的
可能很多人想不通,不就是一个熊猫玩偶形象加上一个透明的外壳吗?为什么就一“墩”难求了呢?
大家可能还记忆犹新,从1990年北京亚运会的吉祥物“盼盼”,到2008年北京奥运会吉祥物之一的福娃“晶晶”,再到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这几项赛事的吉祥物无一例外都使用了大熊猫的形象,而每一个吉祥物都是独一无二且不可替代的。以大熊猫这一具有中国特色,象征和平、温暖、团结的形象为内核,将历史传承与时代元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才创造出这些令人难忘的吉祥物。
这不得由让我联想到,从CNCF云原生计算基金会的成立,到Kubernetes的“一统江湖”,再到各厂商纷纷推出Kubernetes的商业发行版,以Kubernetes作为企业数字人的基本沟通语言,打造云原生平台,进而推动企业数字基建的建设,这样一条云原生之路也是在继承中发展,在技术的创新与满足企业业务需求之间不断寻找平衡,并持续演进升级。
一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是青云在云原生领域的产品布局。青云的公有云很早便上线了Kubernetes服务,以公有云的方式向用户交付容器服务。在实际应用的过程中,针对如何在Kubernetes之上进行监控、如何实现DevOps等企业共性的需求和难点问题,2018年,青云开发出KubeSphere容器平台产品,希望通过一个产品将上述应用痛点全部屏蔽。事实上,随着KubeSphere开源社区的发展壮大,KubeSphere确实从底层基础架构层面提供了一套技术标准,帮助众多社区用户甚至不用修改任何一行Kubernetes代码,就可以轻松实现与Kubernetes的对接、快速部署,满足了业务迅速上线的需求,同时有效降低了成本。据统计,海内外近千家企业在其生产环境中使用了KubeSphere,基于KubeSphere构建的Kubernetes集群总量约7.5万个。
在熟悉云原生、掌握Kubernetes的社区用户看来,KubeSphere甚至可以用“漂亮”来形容,但就像那句俗语所说——“漂亮不能当饭吃”,站在商业企业的视角,只有“漂亮”是远远不够的,很多企业对于如何跨进云原生的大门都不知道,又何谈利用Kubernetes创造业务价值呢?说到底,云原生只是一个工具、一种手段。对于服务商来说,提供一个封装好的Kubernetes产品,并不意味着万事大吉,帮助企业分阶段落地云原生应用,让庞杂的DevOps工具和方法论触手可及,更简单地推进业务的微服务化改造,支持Serverless、函数计算、低代码、云原生数据库等新兴应用,这种“扶上马再送一程”的服务才是企业真正需要的。这也是继KubeSphere之后,青云推出企业级容器平台QingCloud KubeSphere Container Platform(QKCP)的初衷,即借助QKCP及青云的整体能力,针对不同行业、不同企业提供一套适合的云原生实践规划。
穿上“外壳”我也认得你QKCP
大熊猫的形象,穿上了寓意着冰雪的外壳,“冰墩墩”的在地性、文化特征、时代性与科技感就彻底“出圈”了。“冰墩墩”还是“大熊猫”吗?形象一脉相承,却是另一个独特的存在。
从KubeSphere到QKCP也是一脉相承,两者大多数基本功能相同,却是两个不同的产品,定位、适用范围和场景都有所差异。其实在KubeSphere开源社区出现的同时,QKCP就已经问世了,并与KubeSphere相辅相成。QKCP可以说是KubeSphere的“伴生物”,或者用“Sidecar”(边车)这个概念来描述可能更为贴切。据青云QingCloud容器平台资深产品经理于爽介绍,QKCP在能力层面完全复刻了KubeSphere既有的各种功能。但是,QKCP与KubeSphere在某些功能上是不同的。QKCP还可以结合青云很多其他的产品、业务场景,以及青云在各个领域的合作伙伴,进行延展与拓宽,为企业提供不同场景、不同行业所需的能力和方案,青云售前团队、售后团队具备的软能力也都融入到QKCP中。
于爽归纳了几点QKCP的差异化所在:QKCP可以对新形态、新架构的芯片和国产化操作系统提供全程全量的支持;在对多集群的支持上,QKCP比KubeSphere提供的功能更多,而且可以兼容更多不同云平台上的Kubernetes,将不同的集群在一个控制平面中统一管理起来;在GPU管理调度上,QKCP也可以提供更多能力,比如QKCP的GPU监控及管理在监控指标丰富度、操作的便捷性上都超越了KubeSphere,在通知管理、监控管理以及对Spring Cloud的支持上亦是如此。
QKCP新升级到了v3.2版本,主要的功能更新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更易用的GPU管理,二是更强大的通知管理,三是深入到云原生DBaaS领域,为DBA提供强大的管理功能。
于爽对QKCP 3.2的GPU管理功能进行了演示。企业用户登录时,在集群监控数据中就可以看到GPU监控指标,即在首页就对GPU的情况使用一目了然。在业务层面,比如运行一个应用,用户可以直接创建相应的GPU的工作负载,运行诸如TensorFlow这种AI类或大数据类的任务,然后调用业务,不仅能够直接看到相应资源的使用情况,还能更好地管理这些相关资源。举例来说,在某个GPU节点上,用户可以在监控中直接看到GPU的显存用量、温度、用电功率等指标数据。这些体验与使用开源的KubeSphere是完全不同的。
于爽透露说,在后续的QKCP v3.3版本中,将会内置Spring Cloud,同时提供跨基础设施的、统一视角的多集群监控大屏,业界也有人称之为驾驶舱; 另外在安全能力方面,QKCP也会持续加强。
会吃火锅,就会选择云原生产品
对于商业企业来说,他们看重的不止是QKCP自身强大的云原生功能,还在于它能够与青云的其他产品,包括数据库、中间件,以及青云低代码平台、云管平台等进行整合,满足不同业务场景的需求。“不仅要知道如何将应用跑在Kubernetes上,还要稳定、强大、灵活地管理起来,这才是企业的核心诉求。”于爽表示。
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和需求选择KubeSphere或QKCP,有点像吃火锅。KubeSphere就像是三五好友在家中吃自助火锅,买好底料和想吃的各类食材,吃得随意、自在。这充分体现了KubeSphere的灵活性,它可以将很多功能组装在一个产品中,并且屏蔽底层的技术难点,按需满足用户需求,但事无巨细都要使用者亲力亲为。而这一点可能正是很多商业企业所忌讳的,他们总希望尽量避免麻烦,直接享受“海底捞”似的全程无忧的服务,从进入店中开始,从美甲、玩游戏,到食材的安全与品质监控,再到用餐乃至过生日等各种活动,都有人事先规划并完美呈现。QKCP之于企业客户就类似海底捞之于食客,能够一站式满足客户的云原生需求。金融、运营商、工业、教育、能源、交通物流、零售电商和政府等行业的大量成功应用足以证明。
光大银行构建金融全栈云时,就采用青云全栈云平台交付一键部署的QKCP,即将QKCP和青云IaaS平台集成交付,在青云全栈云平台上一键部署具有多集群管理、DevOps、应用管理、微服务治理、可观察性(监控&日志&告警)能力的多租户容器平台,并由青云QingCloud IaaS平台提供超高扩展性的网络与高性能的持久化存储。
在运营商行业,中移金科致力于打造容器混合云,实现多地、多机房、多资源融合。它将QingCloud云平台作为KVM资源基础,提供弹性敏捷的虚拟化资源;基于QKCP容器平台提供高质量的容器资源操作;借助iFCloud统一服务门户,提供云运营、云运维、云服务、业务管理等功能。目前,中移金科已上线容器服务器近百台,并在持续扩容中。
在教育领域,QKCP成了支持校园支付平台创新的利器。2018年,北航制定校园支付平台规划之初,就将打通支付场景壁垒、实现学校内部系统的整体贯通作为目标,并采用微服务架构作为技术路线。由于QKCP支持预警管理和灰度发布等功能,北航校园支付平台的27个集群不再设立专门的运维人员,在不同支付场景下的实时交易也更流畅、更便捷。如今,北航成了首家接入数字人民币的高校,它通过账号体系不断扩大数字人民币的支付场景,解决了部分外籍学生无法线上支付、离线终端支付异常等痛点问题。
云原生之路千万条,最适合是第一条:如果你是社区用户,那么可以选择KubeSphere开源容器平台,云原生“全家桶”可以实现快速赋能;如果你是企业用户,那么QKCP企业级商用容器平台则是一个理想的选择,因为它能力更强、覆盖场景更多、服务保障更全;如果你想更省事,那么可以选择云原生全栈套件QKE,它是青云公有云上的云原生“穿透器”,可以一键创建原生Kubernetes 托管集群服务。
一句话,不管你的云原生之路如何选择,青云都会是长情的陪伴。
欢迎扫码关注云报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