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朋友们好呀,我们和知乎图书合作策划的王歌新书《没大没小的为什么》正式出版啦。
三年前的春天,LensforKids推出了音频课程「给孩子的哲学启蒙课」,邀请王歌博士给孩子们解答30个日常中的真问题,比如:
人为什么要做梦?
妈妈,你死后,我怎么找到你?
过去的时间都去哪里了?
我们为什么必须上学?
为什么爸爸妈妈要去工作?
我可以说谎吗?人为什么会发脾气?
......
王歌也给出了关于课程的收听建议:“一周有两天固定下来时间,可以在睡觉前听,之后家长和孩子讨论,余下的时间也可以找一些相应的、涉及到类似问题的绘本,大家可以不断地来充实这个讨论。”
在音频课里,她旁征博引了大量孩子们爱听的童话、寓言故事,在故事里撬动孩子们的好奇心,进而做一点哲学练习,开始一点怀疑的精神,引导孩子独立且开放地思考世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渐渐发现,「给孩子的哲学启蒙课」或许可以变成一本为家庭做亲子哲学启蒙的工具书。
经历一年多的打磨,《没大没小的为什么》终于与大家见面啦,基于「给孩子的哲学启蒙课」音频课讲稿,再邀王歌重新编辑、整理而成,延续了音频里专业且温柔的讲述风格,将抽象复杂的哲学问题用孩子听得懂的语言一一道来。
哲学其实是
最没大没小的
为人父母,大抵每天都在遭遇孩子五花八门的“灵魂拷问”,而这本书中收录的问题,有的来自作者和她的双胞胎儿子小泽和小远的日常对话,有的来自在小朋友们那里进行的征询搜集。
翻开这26个问题,你可能会发现,它们并没有什么准确的、固定的标准答案。这并不意味着孩子提出了多么艰深的问题,也并非刁难家长,很多“为什么”都是孩子们对万物纯粹的好奇心,是他们探索和理解世界的方式。
没错,孩子是天生的提问高手。那些看似简单幼稚的提问,有的直击生命本质,有的甚至是哲学家们终其一生都在思考的人生命题。获得怎样的回答,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孩子如何看待这个世界。
这也是大人们在试图回答孩子的“为什么”时需要谨慎的理由,既不要敷衍小朋友,不假思索地直接给出一个经不起推敲的答案,也不要怕失了大人的威严,用自己的“偏见”给出一个言之凿凿的说法。
“不懂”、“不知道”、“不理解”,之于孩子,是好奇心开始的地方,也是孩子们给无暇思索的大人们提供的难得的学习机会。从家庭中做哲学讨论的语境出发,孩子的“为什么”一定程度上是对家长式权威的消解。
请开放式地
使用这本小书
王歌曾在牛津大学、柏林洪堡大学和柏林自由大学任访问学者,也曾在北京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柏林自由大学教授哲学、文学类课程,深厚扎实的学术功底,使得她在捡拾起大大小小的哲学之问时,常常能给出举重若轻的分析与洞察。
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文学硕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德语系、柏林自由大学文学及哲学系联合培养博士,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奖学金生。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后,2009-2020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现代外国研究室从事哲学研究。2020年移居德国柏林。
再具体到与孩子做哲学讨论、练习的场合,她又更多地切换回了妈妈的视角,像是与孩子做亲子阅读一般,故事和动画先行,《木偶奇遇记》《皇帝的新装》《狼来了》《寻梦环游记》《獾的礼物》《另一个保罗》《苍蝇和大象的足球赛》这些经典故事,成为王歌带着孩子们进入一个又一个哲学之问的通道,再结合日常生活来激发新的问题与思考。
在书中,王歌也制定了「大小朋友练习时间」的延伸讨论环节,鼓励大家把做哲学思考与讨论的习惯带回日常生活中,比如一起看电影、听音乐、读绘本之后,就这些共同的经验、经历,展开探讨,会形成一种非常美妙的亲子关系、家庭氛围,对孩子未来的人文素养,对语言的理解、沟通的能力,都是会有比较大的帮助的。
希望这本小书可以在你的小家,开启一些新的可能性。

🛒

《没大没小的为什么》现已上架当当、京东
也可长按下方二维码(或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本公众号刊载内容,如无特别说明。均为LensforKids原创
著作权归其所有,转载或使用请联系后台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