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易青娴(左三为作者)
不知道世界黑暗就贸然前行的人,是单纯的。
知道了世界黑暗而黯然止步的人,是现实的。
知道了世界黑暗却仍然挺进的人,是勇敢的。
——题记

一 

在“内卷”、“躺平”这两种现象还没有被冠名之前,这两种现象就一直存在着……
在昆明,03年我小学入学时,有不少人争着想办法送孩子进师大附小,因为在附小高年级得过“志趣教育奖学金”和“小博士论文”的同学就容易保送到师大实验、滇三中等名校,初中上了这几所学校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你离第一梯队的高中更近了一步!
在小升初靠考试择优录取的年代里,培训班异常火爆,我小学5年级之后就约着闺蜜开始了小升初的培训,周末和近百名同学一起挤在闷热、简陋的教室里,听着某老师教的所谓“奥数”,假期里甚至还有从早到晚持续一周多的集训……现在想来,当时我和闺蜜真“卷”,6年级上学期期末我意外的获得了“志趣教育奖学金”,刚好能让我“躺平”搭上保送的末班车,获得师大实验和滇三中的offer……
09年进入初中以后,云大、师大之争愈演愈烈,比来比去,比的无非就是中考考取第一梯队学校的学生哪个更多……高中历来有师附中、昆一中、昆三中第一梯队的“民间”说法。班里的座位也按成绩把能考上第一梯队的同学安排在中间三组的前4排,成绩能考上云大附中、昆八中、昆十中、师大实验等第二梯队的同学则坐在旁边2组的前6排和中间3组的5、6排,教室最后2排则是没有希望进重点高中的同学们……
我因爱玩手机被老师强制安排在多媒体前的第一排。在班级排名、年级排名的重压下,我开始出现躯体症状。
首先,除了读书、学习,我几乎丧失了对任何事情的兴趣。
其次,时常感到精疲力竭,记忆开始减退,且难以集中思想。12岁前的我,背诵古诗、古文,记英语单词最多看三遍便深入脑海,但初中背一篇《送东阳马生序》却花费近一个小时。数学、生物、物理、化学、地理课总是难以集中精力,听不进去。
三是,开始感到躯体不适。时常胃痛、头痛、肩颈酸痛,每次考试前就感冒发烧,去医院检查却没有发现什么大毛病。四是,开始逃避教室和社交。中午班上多数同学选择在教室自习,我一开始便选择去附小方老师家午休,不愿和同学多交流。后来,连方老师家也不愿去,选择躲到尘封已久的历史教研室中休息。
现在回想起来,从初中起,我就时常流泪,手脚冰凉、忽冷忽热,经常胃痛、头痛、全身酸痛,大概我那时就已开始抑郁了吧。
那时民众对抑郁症的认知还非常有限,母亲也没有往这方面想,胃痛带着我查了胃镜,但没有查出问题,头痛去查了无数次CT,也没有查出问题,全身酸痛带着我去中医针灸、推拿……
适逢12年中考改革,总分变为880分,语数英三科各100分,政史地、物化生以100分的80%,体育以100分的50%计入总成绩。那年上了800分可以说就意味着踏入第一梯队的大门……我们班有30人达到800分以上!近50人超过了770分,可以说进了师大实验,即使“躺平”也能进入重点高中。
但实验学子们的周末仍然在各式各样的补习班中奋战,数学、物理、化学、英语轮流上一遍,周末就过去了,从来没睡过一个饱觉。身体不好的我只能挤周末中午去扎针灸,扎着针灸都能睡着。咳嗽、发烧、胃疼也几乎没有请过假,都是晚上去医院挂急诊号挂针水,挂着针水还要做作业……丝毫不敢耽误学习。
初中时,我成绩下降明显,但幸好没滑到班上倒数后10名,还能勉强进入第一梯队的昆一中就读……昆一中的一本率常年保持在92%左右,我从来没有想过我会成为那少数的8%……这也让我觉得进入第一梯队就是保险箱……
上高中后,现是先没有胃口,体重大致在40kg左右,高三时我贪食,体重竟然飙至60kg,那时也没有多想,没去就医。并且由于没有经过抗抑郁的治疗,我在高三11月时出现了更为严重的抑郁症,甚至有了自杀的念头和自残的举动。
再加上由于身体缺陷(腋臭)受到的歧视,使我走上了一条自暴自弃、自我放逐、自我封闭、自我毁灭的道路。我自暴自弃地在高考前看完了多部小说和与高考无关的历史书;自我放逐地与差生为伍,自甘堕落;自我封闭地蜷缩在最后一排的角落里,拒绝与同学们做任何言语的沟通。而在此之前,我的排名有年级150名,绝对能考取211大学。
那时因抑郁症虽然近似“躺平”,但仍不放弃“内卷”,数学、英语的补课一直强撑着。

二 

高考失利,本想复读的我,由于是被心仪专业——历史学录取,于是放弃复读,从市中心来到了偏远的大西北的乡下,落差可想而知!初中好友林林在浙大医学系,高中好友萱儿在华中科大读医,高二时的同桌张慰在北师大读和我一样的专业……身边的同学,基本都在985、211,除了我!
在绝望中,我开始强迫自己必须拿年级第一,想要证明自己,不想给昆一中丢脸,渐渐地,我走向了死胡同……
那时的我,“卷”的不能再“卷”,为了拿到更高的GPA,我认真对待每一次作业。论文要求1500字,就写3000字,要求3000字,就写5000字……每一次论文都会参考20篇以上的相关论文……直至现在手机知网里还保存着近千篇论文……我写论文更是可怕,每个字大概5mm,为求标题居中,只能用尺子量着写,而且写错一个字换一张纸,为此笔记本只能采用活页。
疯狂的报项目,争取更多的科研基金和调研机会——大学期间实际主持了2个大创项目、主持了1个本科生科研,参与了1个本科生科研,还参加了校级挑战杯和省级挑战杯,幸运的拿到了校一等奖和省一等奖。调研足迹遍布贵州贵阳、安顺,甘肃敦煌、嘉峪关,云南滇西……
但我觉得自己还不够“卷”,苛责自己没有能力在重点大学学报上发表论文,只是在普通学报上发表,为了论文焦虑的每天睡不着觉,又出现了自伤行为,开始拿手撞墙,用圆规戳腿。
然而,在日常生活中,与喜欢参加社团活动的舍友们相比,我的生活可谓呆板至极。每天在固定时间起床,吃固定的饭,上完课后,再在固定时间洗澡……周末懒得起床,懒得吃饭,只会在固定洗澡时间洗澡……
我高度洁癖,不允许任何人在未洗澡时上我的床,为此我选择上铺。我的衣服一天一换,洗衣服得按照我的固定模式洗;我的袜子和贴身衣裤穿什么,也都是提前排好……
大学时最先发现我情况的是我的舍友,她们觉得我的脾气很怪,对人没有耐心,会对别人莫名其妙的发火、吵架,舍友们觉得我很奇怪。他们还发现我没有任何兴趣,确实除了学习,我几乎对什么都没有兴趣,就连学习都是因为这个年龄段必须学习,是不得已而为之。
生理期时,我脾气异常的糟糕,在控制不了情绪时,我会冲外人发火,虽然事后都会后悔,但我无可奈何。在不吃药的情况下,我真的无法控制情绪……
就这样在大学这样一个不得不与别人交往的环境里,有一次因为我和班主任发生了口角。我十几年来早已固化的洗澡时间和晚自习冲突,于是我只能选择不上晚自习。高中时,我特意选择、考上了一所不需上晚自习的学校,可是在大学就无可回避了,不上晚自习会影响评优。我和班主任说过我的特殊习惯,但遭到拒绝,最后几乎吵了起来。
评奖评优时,因为我是年级第一,绩点4.0,又是学习委员,为此我选择了金额最少的优秀班干部奖学金(我家境还算不错),但班主任却因我晚自习没有全勤为由,把奖学金给了班上一个晚自习出现仅比我多了几次,绩点远不如我的同学。
我万分愤慨,重度抑郁发作,自残后,又吃了医生开给我的一个月所有的药,被送往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急诊,之后不得不休学一年。

三 

休学期间开始服用抗抑郁药,终于能睡上十几年没有过的饱觉!刚服用抑郁药的我每天浑浑噩噩,对生活毫无兴趣,每天吃了睡,睡了吃。为了缓和抑郁,我17年11月末和朋友去了泰国,感受了水上降落伞和汽艇疾驰的刺激,开始重燃了对生活的一丝热情。
18年3月末自己一个人跟团再次去了日本,最后一天我孤身一人去了心仪已久大阪的环球影城,坐着飞天翼龙刺激的俯瞰大阪时,我终于感到过去那个对生活热忱的我重新活过来了。
我开始有了活下去的希望和勇气,制定了一个个计划,回家后6月份就报了日语班开始学习。日语班的学习也很“卷”,几乎每周都要全天上课,上10天才休1天。上日语班时的我,又回到了那个永不知疲倦,鸡血满满的状态。
本以为我已经完全恢复了,可是在回到学校前,我在复诊时确诊了双相,原来鸡血满满,不知疲倦是躁狂发作,除了抗抑郁药,我被加了心境稳定剂。
不知是某一天,我终于发现天是蓝的,花是香的!药好像起效了!初高中起我一直觉得天空是灰暗的,生活是无趣的……那一刻,我明白了,我“重生”了,那个小学时的鲜活少年终于回来了!
我终于有了爱好——一是阅读推理小说!江户川乱步、横沟正史、松本清张、东野圭吾、绫辻行人……二是看医疗剧,《白色巨塔》、《DoctorX系列》、《CORD BLUE系列》、《非正常死亡》、《黑色止血钳》、《孤高的手术刀》、《法医朝颜》、《On Call36小时》系列……小说和剧陪我熬过了一个个失眠的夜晚,也给了我心灵的寄托……
可是我的状态仍然不能完全恢复,由于抑郁药的副作用,复学后的我变得异常嗜睡,嗜睡带来的拖延几乎摧毁了我的学习和生活。原来写论文不知疲倦的我,写了半小时,便觉得困倦,甚至出现了写着写着就睡着的情况,作业一拖再拖,堆积如山。拖延的后果就是交作业的前一晚通宵赶,又加重了腰肌和颈椎的负担,也让我第二天异常困倦……陷入恶性循环……
那时候的我异常挫败,甚至觉得自己坚持不了学业,变成了百无一用的废人。好巧不巧,长年累月的腰肌劳损和颈椎和腰椎间盘突出开始折磨我,有一次在课堂上,我疼到冷汗直冒,完全坐不住。最惨的是期末考又遇上了经期,腰疼+爆裂性的偏头疼,吃了无数颗止疼药都没法缓解,让我被迫彻底“躺平”,绩点也一降再降,前两年辛辛苦苦攒下4.0的绩点生生的被“躺平”的自己拖到了3.7!
在大学的最后阶段,我无奈地、被迫地又一次选择“躺平”,看着身边朋友、同学、学弟、学妹都考上了研究生,我又开始了新一轮的焦虑和抑郁……抑郁又变成了我生活的常态,而对抗抑郁的则是躁狂期的疯狂购物……抑郁、躁狂、抑郁、躁狂……我陷入了绝望的无底深渊……
终于有一天,不甘沉沦的我做出了出国赴日本读研的决定……我也不知道这一决定是否正确,但对付“躺平”唯有“内卷”……
这个世界既充满机会,也充满压力。机会诱惑人去尝试,压力逼迫人去奋斗。因为病痛,我的生命变得深刻而强烈,经历过冬日的严寒,走过死亡的荫谷,所以更明白生命的意义。
“你若是觉得人世寒凉,那是因为没有见过真正的地狱。一个人本心若善,纵使烈狱归来,其赤子之心,亦可永生不死。”无论如何选择,只要心中无怨无尤,便是无憾!
希望10月以后的赴日留学,我能惟愿此心不怨尤,“内卷”但不要“过卷”,偶尔“躺平”,但不要一直“躺平”,在“内卷”和“躺平”之间追求适度,勇敢面对今后未知的挑战!

作者自述:
易青娴
来自云南昆明,历史学学士,研究方向为明史、西南边疆史。爱好日本推理小说及医疗剧。双相情感障碍及强迫症资深患者。个人公众号双雁雨过天青(ID : Dracoyqx08),分享自己的学术成果、兴趣爱好和抗郁经历,欢迎关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