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很多人讨厌方舱。
微博上热传的攻略是“如何拒绝去方舱”。
朋友圈在转的视频,是某家人不想去方舱,和转运人员吵起来了。

要么就是在方舱的人,拍视频抱怨方舱条件不好,不能洗澡,甚至还在漏水。

乃至于今天刷到个视频,博主表示方舱就是惊天阴谋,里面就是人间炼狱。
还有博主振臂高呼,说一定要拆了方舱。
底下还有很多附和的网友。
包括之前山东要建相对专业的方舱医院,也都是骂声一片。
还有地方表示要提升方舱的居住环境,底下同样是骂声一片。

0
我能理解大家讨厌方舱,不愿意去方舱。
随着感染人数变多,现在很多都是临时性方舱,里面没有什么医生,不太能提供专业治疗服务。充其量是一个“临时隔离点”。
方舱主要目的是隔离,并不考虑入住者的生活质量。

这么看来,那些居住商品房的人不会想去方舱,就算感染后居家隔离,也可以比较轻松地生活和工作。

更别说生活在别墅里的人,他们的房子本身就比较封闭,在自家能享受到充分的休息。
方舱床睡得不舒服,大晚上可能还开着灯,哪哪都不方便。
毕竟那里是一个病区,病区哪里有住自己家里舒服呢。
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又是,很多人非常需要方舱。

比如城中村由于没有自我隔离的条件,住户感染了恢复起来不一定比方舱快。
而且他们容易遭遇同住室友的嫌弃,既然如此,何不妨去方舱躲避异样的眼光呢。
再比如大家庭里,年轻人感染新冠后害怕传染给老人,就会选择去方舱隔离,因为八十岁的老人是奥密克戎重点致死的群体。
就是说一个阳性患者主动去方舱,可以让家里健康的人继续生活,等他转阴后再回家,如此一来对家的影响是最小的。
如果全家都感染了,指望中间一代烧饭煮菜不一定来得及,所以全家干脆去方舱,起码不会饿着老人和孩子。
还有一位博主进入方舱工作半天,就发现了方舱里的“折叠北京”。
被一部分人百般嫌弃的方舱,对另一部分人来说,可能正是救急的地方。他们住的地方连厕所都没有,发烧了还要出去找公共厕所,对谁都不是好事。
中国很大,960万平方公里,14.13亿人之中,有的人的居住环境甚至都不如方舱,那他们感染后,既得不到药物缓解症状,也没有相对可靠的房间来保持作息,那还不如去方舱呢。
方舱确实不适合所有人,也不应该把所有人都拉到方舱去。
但它应该是一个可选项,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人群需要它。
看看评论区,很多人意识到了它的作用。
“方舱真的能救很多独居的人”
“我老家农村前几年都是住平房,环境真不一定比方舱好多少”

“说方舱环境不好,可能都没怎么进过医院,更没在急诊待过。”

0
无论是二十条还是新十条,都强调要分级诊疗。
很多网友也都学到了这个词,哪哪都刷。
这是正确的。

因为一旦把过多没有太大风险的病人都收治到负压病房,会影响其他非新冠病人的救治,这就是在资源配置和分级诊疗上出了问题。
最严重的就是出现医疗资源挤兑。
另一个方面的问题是,就像上面说的,全部阳性患者都在家隔离是不可能的,很多阳性患者家里面不具备居家隔离的条件。
那方舱是什么?
方舱本身就是分级诊疗的一部分啊。
简单来说,方舱就是为了医学筛查而出现的,在这里虽然没有治疗,但有医生的初诊判断病情是否严重,如果患者出现转重症倾向就把他再转向定点医院。如此一来能让医院能顺利运转,防止医疗出现挤兑。
也能避免感染更多人,让社会面的感染速度放慢放慢。
最后带来三个降低:最大限度减少感染、最大限度降低重症、最大限度降低病亡率。
我们正在经历,或者说必将迎来感染的第一波冲击。
方舱作为目前体系下低成本的分级诊疗手段,势必会发挥很重要的作用。
你可以讨厌方舱,但
不要妖魔化方舱
。它对于
普通人来说应该是一个自愿的额外选择。
0
现在人都以自己共情能力强为傲。
但更多时候我们都是选择性地共情。或者说只共情那些对我们有利的选项。
而这往往会让我们认为自己就是全世界。
-END-
欢迎关注
【推荐阅读】
回复晚安
可以看到一篇“性瘾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