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系募格课堂原创,转载开白请后台联系。
作者:杏仁香芋
之前发过一篇文章,讲中国博士生和海外博士后的距离。(中国博士与海外博后差距很大吗?附专业发表论文要求)很多博士生的职业目标都是做几年博士后再进高校当老师,那么从一个刚毕业的博士到高校青椒,这中间的距离又有多大?拿到博士学位后还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才能成为高校老师呢?今天就来讲讲这个话题。
本文以英国高校近5年聘用的新讲师们为例。为什么是英国呢?国内高校数量多,情况复杂,很难准确概括,有些高校的网页上教师的资料不够详细,信息搜集有困难;而另一个科研大国美国,助理教授不是终身职位,还存在失业的风险。而在英国讲师就已经是终身职位,在学术界已经站稳脚跟了,而且英国大多数高校的教师资料都很详尽,便于分析。
本文选取的分析对象为博士毕业后一直没有离开高校的新讲师们,没有包括曾经在工业界工作后又重返高校的讲师,也没有包括获聘讲师之前有独立fellowship的博士们,因为他们的fellowship和博士后不同,已经相当于独立的课题组长了。所以这里讲的都是最普通的博士们,在做过一站又一站的博士后之后,在高校找到了教职,这也符合大多数中国博士们的情况:博士-博士后-高校教师
啰嗦了半天,下面进入正题。曾经在网上看到有人问:在英国拿到终身教职有多难?答案基本上都是名校毕业,文章过硬。那么到底要从多好的学校博士毕业?到底要发多好的文章呢?今天咱们就用数据说话。这里选择了几大类专业: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和工程类,每个专业都选择了100位符合我们上述筛选条件的新晋讲师,看看他们做了多久博士后?发了多好的文章?以及博士毕业于哪里?
1
博士后阶段的时间长短
从博士毕业到得到讲师职位通常需要几年?这里给出了答案。生物专业脱颖而出,成为最难获得讲师职位的专业,大多数人在做了8年博士后之后获得了第一个讲师职位,最长的甚至有20年的。化学和物理专业不相伯仲,通常需要做大概6年博士后;其次是数学专业,大多数讲师们是在博士毕业后5年获得终身教职的。工程类专业需要的时间最短,大多数新晋讲师们只有4年博士后经验。
这些数据也可以反过来提示我们,如果你是工程类专业的博士,已经在博士后职位上停留了超过4年,那么可能随着时间的增长,你获得讲师职位的概率反而会下降(也有可能是因为这个时候有更多的博士后退出高校的学术研究,转向其它职业方向),当然你可以选择坚持,但是也是时候考虑一下其它的职业选择了。
2
发表文章
这里我们用了H-index(H指数)来代表发表文章的水平。H指数计算非常简单:把你发表的所有论文按被引次数从高到低排序,然后由上至下逐一核对,当某篇论文的序号大于该论文被引次数时,该论文的序号减1就是H指数。
H指数综合考量了发表文章的数量和影响力,目前已被广泛用于衡量一位学者的学术成就。在谷歌学术或者Publons上建立个人学术档案和发表文章列表,就会自动给出H指数。国外高校应聘时,在简历里加入自己谷歌学术或者Publons的链接也已经是非常常见的推销自己学术能力的做法。
因为新讲师们就职时的H指数较难统计,所以这里我们用的是截至2020年7月1日,各位讲师们的H指数,因为他们都是最近5年就职的,暂且假设这5年之内的H指数变化不大。
从这张图来看,生物学科对于发表文章水平的要求再次领先于其他学科,大多数新讲师的H指数为12左右;化学、物理工程类专业新讲师们的H指数峰值很接近,都在10左右,不同的是物理和工程类专业H指数的分布范围更广,因为各个小领域之间文章发表情况差异非常大;数学因为学科性质的原因,新讲师们的文章发表水平要略低于其它专业,峰值出现在7。
所以,各位博士同学们,你们可以建立自己的学术档案,看看自己的H指数是多少,在本专业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水平,这也可以帮助你判断自己是否具备高校求职的实力
3
毕业学校的世界排名
上面的图总结了新讲师们博士毕业学校的世界排名(QS最新排名),可以看出来,无论哪个学科,世界排名前400的学校占了很高的比例。
从这个数据来看,化学、数学工程类专业标准似乎更高,接近90%的新讲师毕业于QS排名前400的学校,物理专业的情况略好一点,80%左右的新讲师毕业于QS排名前400的高校,而之前一直占据求职难度榜第一的生物专业情况比化学和物理专业都要好,在100名新讲师中,76位毕业于QS排名前400的高校,排名401-600,甚至601-1000的高校毕业生都占了大约10%的比例。
那么排名前400大概是什么水平的学校?咱们只看国内高校:
所以从这19所大学或者其他水平相当的大学毕业的博士们在国外高校的招聘中都是有一战之力的,所谓的名校背景并没有那么吓人。
很多时候,其实毕业学校或者说所在课题组的水平对博士们的发表文章水平有更直接的影响,从而给人一种招聘中存在名校光环的错觉,但招聘者并不是只看博士毕业学校来选人。
讲师职位的招聘是对发表文章,经费申请经验,教学经验和行政工作经验几项指标的综合考量,当然研究型的高校会更看重发表文章和经费申请经验,教学型的高校则会把教学经验这项指标的重要性提高,因此大家经常提到的所谓出身名校的问题并没那么重要
所以虽然QS前400的学校似乎获得永久教职的几率更高,但世事无绝对,即使学校没上榜(排名>1000),也一样有机会获得教职。
博士生同学们,在你们为自己做职业规划的时候可以参考这些数据,特别是你有出国做博士后的意愿的时候,针对你自己的专业,首先要有个思想准备,大概几年博士后之后才有比较大的可能获得终身教职,而这几年中你应该努力使自己发表的文章达到一个什么样的水平(参照H指数),帮助你在正确的时间做出正确的决策。
点赞在看加分享,毕业后就业值得考量↓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