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失联,点击上方名片关注我
你还不能错过:
本文已获“先知书店店长荐书”授权转载
id/xzsdliqiang
作者/先知书店
曾有人说,热点就好比“樱花”,从登顶热搜、迅速冷却、直到无人问津,不过短短几个瞬间。更有人依照曾经各大国民级热点的共性总结出热点“小不过3,大不过7”的铁律。
然而,“这一热点魔咒”却在今年屡屡被打破。先不谈之前连续刷屏了一个多月的“丰县铁链事件”至今仍有人关注,就连近期引爆全民流量,并已持续一段时间的“唐山伤人事件”及“郑州红码事件”,不仅热度丝毫未减,甚至还在持续刷新人们的底线。


“唐山恶意伤人事件”已经过去了7天,然而,余波依然充斥网络。如“唐山第七波后续”更新后,全网开始谣传被害者早已死亡的消息,而这也不是广大网友的凭空臆断,而是事件后,报警人、目击者、顾客、甚至打人家属都相继发声,被害人及家属却“音讯全无”的合理性猜测。


更另人瞠目结舌的是,近两天还爆出了某媒体记者试图对“唐山事件“”跟踪报道,
却被唐山警察百般阻挠、无端扣留
的消息.....
而河南“赋红码”事件发酵近两个月后,郑州终于启动了调查问责。不过,问责远远不是终结。无数网友之所以持续刷新热度,不只是由于当事人的烦恼和问题,远未随“问责”这一回应而结束,而是这一事件不仅严重程度超乎想象,更有可能发生在每一个人身上。


比如,有网友为“此类惊喜”赋予了一个新名词:”豫赐红码“,更有网友评论戳痛人心:想象一下以后你发一个帖子,忽然,远程就给你赋一个红码,于是你被拉走隔离,而且全自费,尤其是,你还没办法申述......

甚至,就算这次事件受害者的健康码回归正常,他们”存款如何追回“”能否追回“等现实问题依然悬而未决。


因而,近期这两大热点之所以持续被关注,不是由于热点“不耐活”的特性被打破,也不是汹涌的舆情和各方表态无法被遏制,而是热点所揭示的问题从未得到解决。

其实,正如大家所熟知,这些事件看似是偶然的个案,但实际上却是政治、司法、经济、社会等多个维度的综合病症。稍微学术点说,舆情汹涌的背后,正是是中国现代化过程中仍在经受的系统性磨难”,而且,这种磨难一旦越来越多,便极容易升级为危机所有人的灾难。
01
对这两起“国民性事件”而言,人们最关心的两点往往是还原事情的真相,以及还受害者一个公道。要做到这两点,首先都要依靠“司法”。
不过,这里提到的司法,指的不是一般意义上“非常专业的立法与执法”。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中国现代史博士徐小群教授,在研究中国司法改革的《现代性的磨难》一书指出,司法是衡量文明社会的标尺,近代史上,司法改革的失败是中国现代性的磨难。因为,司法首先是权力如何分配、如何运行的问题,或者说是政治问题,其次才是解决各种冲突常态化的工具。
唐山事件发生后,举报、伸冤充斥网络,恰恰是司法执行层面的失败;
当下依然无法被证实的“被害女性死亡”等谣传,则对应了司法在不涉及隐私,不影响案件侦查前提下,“公开透明度”的缺失;
而当记者对“唐山事件“”跟踪报道,却被警察以种种莫须有理由扣留的背后,更体现了“司法首先是权力如何运作“这一本质”。
此外,《现代性的磨难》中,还大量强调,刑法往往是有边界的、司法机关的权力也不是“无条件且不需要被限制的”。比如“唐山事件”,按书中的观点,我们就不仅仅仅该鼓励见义勇为的行为,还要加强治安管理,以便让“见义勇为者”及家人的正当权益得到保护。
不过,更典型的反面例证是公民被“赋红码”这一事件,这毫无疑问是“行政权力”的僭越和滥用。
间歇性愤怒固然重要,但它无法阻止下一个“唐山事件”、”郑州事件“到来。因而,我们要的是全面法治、不是概率打击;是常态治安,不是专项行动。
02
提起很多热点的深层原因是“经济的”,一些人难免会不以为然。他们的理由也很充分:经济既然是每个人生活的必需品,也自然是每个热点背后的成因。
然而,热点问题背后的经济成因,绝不是简单的理论套用或大而化之,其背后往往有深层根源。
好比,最近有潜质升级为”超级热点”的公务员降薪一事,人们虽然没有太多的愤怒、却也往往少不了调侃、质疑。调侃“可能只是白色收入少了、灰的未必就少了”;质疑收入是否真的变少了而只是“说法变小了”......
然而,透过吴敬琏先生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一书,我们会发现,公务员的收入很可能真的变少了,因为书中提到,“每当中国经济政策受统制思维的干扰时,根植于市场基础之上的非国有经济部分往往会出现萎缩......”
换句话说,正是中国经济改革的不完善,才让原本的蛋糕变小了,而一旦蛋糕变小了,同等条件下,每个人分到的必然会变少。
当然,这种经济学的理念及思维方式同样适用于“唐山事件”。好比对几个“丧尽天良”的流氓混混,我们当然可以从道德层面对他们进行“审判”。然而,如果从经济学视角,批量制造这类人的环境土壤无疑更值得关注。
远的历史不说,透过吴敬琏先生的《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一书不难发现:历次“严打”,是因为盲流、黑社会严重扰乱了社会秩序。但进一步找原因,80年代的严打,是因为当年“上山下乡”的青年返城后没有工作;90年代是因为大量下岗人员严重的失业问题。相反,市场经济发展最迅速的21世纪前10年,“严打”就很少。
事实上,市场经济和法治社会是现代性的双翼,人类迄今还没有一个法治昌明,但市场经济却非常落后的地方,却往往会量产“经济不发达”、“法治得不到保障”的社会。
03
现实中,人们往往以“丰县事件,唐山事件、郑州事件等地理属性记忆热点,不过,人们更关心的要素,不是地理,而是时间————评价最多的也是“为什么21世纪,朗朗乾坤下,还会发生这样的事情”?
其实,要回应这样的疑问,仅仅站在司法、经济角度既不充分,也不客观。毕竟,现代意义上的司法改革,1901年-1937年,晚清、北洋、民国都搞过,市场经济,中国也已经四十年了。但其实,经济、法治,甚至政治制度的改变相对都容易,而“社会”却很难短时间改变。以至于“超稳定结构”“国民性”才成了经久不衰的议题。
什么是社会,为什么“社会”的变革长期滞后于经济和政治?
透过台湾大学梁庚尧的经典之作《中国社会史》:“社会既是政治、经济的副产品,但涵盖范围更广,包括了组织结构、法统规制、阶层社群、精神信仰等一系列塑造“国人最终行为逻辑”的因素。
因此,在法治、经济之外,更深入地去了解“阶级关系、 社会流动、 户籍制度、 教育”等塑造、影响每个人(无论是恶意伤人者、还是被害人)参与、组织社会生活的方式。
书中就提到,在中国元朝,不仅社会流动是几乎静止的,连教育机会、阶级关系也都被严格禁锢,大多数人都被编入固定的户籍,职业终身不变;而与之相对,中国现代社会无疑享受了无与伦比的自由与活力,然
而,正是由于传统社会根基几乎“从未被撼动”,才导致“封控管理”、“被赋红码”等现象时有发生。

而近期传出多名媒体人去唐山采访遭遇阻挠,甚至被暴力执法的这一消息,
除了涉及到与司法层面相连的种种权力运作,社会组织结构层面的“盘根错节的、甚至”阶层社群环环相护”等社会传统无疑也起到了关键作用。
当然,书中还专章介绍了不同历史时期的“涉黑组织”,比如,宗教团体、秘密会党,是如何渗透社会,并分割政府权力,以及为何最终避免不了被利用或剿灭的命运。因而,透过《中国社会史》,我们尽管,不能改变困境,才能更深刻、系统地理解现实。
罗翔老师曾说:没有愤怒,就没有正义。很多人也相信,我们拥有足够愤怒的理由,因为全国各地”都是唐山,都是郑州”,不一样的,可能只是他们少了一次曝光。
然而,如果说,当下处理热点的方式,不再需要包扎换药的做法,而是刮骨疗毒的勇气,那么,眼下比愤怒、抱怨等情绪更负面情绪更重要的,也正是我们看待热点的视角和深度。
因为如何看待热点,不只是认知问题,而是如何抵御中国特有的“现代性磨难”,从而真正走出蒙昧,驶出中国“历史三峡”的世纪困境。
全文到此为止,如果喜欢,请点亮【赞】+【在看】
鸣谢:感谢原创作者和本贴原发布平台的辛勤付出。以上内容不代表dang归网观点,版权属原拥有方。
防失联,点击下方名片关注我↓↓↓
广告/合作
电话:13651708875
微信:JedeButterfly8875
觉得不错,就点在看哦~!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