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凡接受过基础教育的人,从小就相信这样一个预言:资本主义必将灭亡。近些年,围绕经济与疫情,媒体上铺天盖地的“中国奇迹与外国躺平”,更让这一预言大有即将实现的迹象。
然而,无论哪一方,多数人对“这个命题”的认识,还停留在“资本主义到底生存,还是死亡”这种二元叙事上。而2022年国内首次出版的四卷本《剑桥资本主义史》,却“彻底粉碎”了这一问题——这个预言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预言”的前提,并不存在
我们知道,要探究一个命题是否成立,首先要考虑的不是它的核心观点,而是概念本身。这一预言的前提,即是对“资本主义”的定义:一种从“封建社会”发展而来的社会形态。
然而,这种概念从源头就误解了资本主义。
《剑桥资本主义史》明确指出:资本主义不是历史发展到某个阶段的结果,而是自有人类社会始,就以交易、协作的方式长期存在的一种秩序。
◎ 错把对危机的回应,当作灭亡的征兆
在很多人看来,“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预言”之所以实现,除了无数“名人、思想家”背书外,种种衰亡前的征兆早已出现。比如,经济滞胀、贫富分化、人的异化、战争。
然而,《剑桥资本主义史》认为,这些危机与冲突,不是资本主义灭亡的征兆,而是自我修复以及对外部挑战的回应——资本主义自诞生起就很脆弱,这不仅源自内部周期性的危机,且面临诸如计划思维、法西斯主义等种种外部挑战。《剑桥资本主义史》第三卷、第四卷,正是从这一独特视角,重写1848年至今的历史。尤其对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的解读,足以颠覆我们的传统认知。
◎预言无法存在的终极原因:误解了资本主义的“本质”
当下,提到资本主义的本质,很多人不再简单归为某种“剥削式的怪兽”。然而,无论将其视为一个“死而不僵的世界体系”,还是一种“不断优化的可扩展秩序”都逃不脱“意识形态”的范畴。
实际上,资本主义的本质,是一种塑造世界历史,修复危机与灾祸的开放秩序,它不是专属于某一时代或国家的意识形态,更不会和“西方世界”画上等号——
《剑桥资本主义史》开篇就指出:今天资本主义所呈现的主要形态(如私有产权、契约精神、自由市场、强化市场型政府等),在传统中国、印度、阿拉伯地区都不同程度存在过,只是以上资本主义的先行者不幸相继夭折,其中缘由,也是本书重要议题。这一视野和价值,远比我们熟悉的“李约瑟之问”重要得多。
……
曾有人说,我们最看重历史,却被历史遮蔽最深。对外开放四十年,无论经济成就,还是个人自由的拓展,正是源于抛开了意识形态争论,逐步为真正意义上的资本主义松绑,而这一切,又源自对资本主义及其历史的认识回归常识。 
因此,阅读这套大部头的《剑桥资本主义史》,并非与“资本主义必将灭亡”的预言较真,而是一场关乎经济民生以及个人的自由的认知革命,无论研究者、企业家,还是普通人,不仅十分必要,且重要。
▲《剑桥资本主义史》部分目录
本书的观点、视角与框架,也可帮我们厘清如下问题:近些年世界范围内愈演愈烈的“反资本主义运动”远未结束的俄乌军事冲突,以及我们正身处其中,切身感受到的严峻的经济、民生现实。为此,诚荐这套宏大、充满洞察与远见的《剑桥资本主义史》,收藏这套书至少还有三个理由:
剑桥大学出版社出品,品质保障:在出版界,“剑桥”几乎就是品质的代名词,目前这套英文首版于2014年,引进、翻译历时8年才与读者会面的《剑桥资本主义史》中文版,亦是其中的精品。
豪华的作者团队:本书作者团队集齐了剑桥、牛津、哈佛等名校二十多位资深学者、大家巨擘,对所涉主题有广博而深刻的把握,论述自然,深入浅出却力透纸背。
国内首次引进,现货首发:本书目前全网预售,而我们有幸为书友争取到本书首发权,会员更享“398元购书专属特权”,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