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看书名,这本书很容易被PASS,豆瓣也不过区区200人打分。
然而,如果看到书中内容,就知道这是不应错过的好书,尤其对于身处当下社会的我们。200人打分高达9.1分,也说明了这一点。
它就是徐贲老师的《经典之外的阅读》。经典的恒常性众所公认,不过,并非所有经典都能切入每个人的根本性生存——既是个人的,也是当下的境遇。
《经典之外的阅读》恰恰相反,尽管阅读的作品都在经典之外。但它不仅是徐贲老师思考的重要议题——“恶”,及抗“恶”,更是事关每个人的重要话题。
书中看似处处在说它处,但是处处可见当下魅影。徐贲老师的苦心恰在于此——不必捅破窗户纸,种种不可说却已肉眼可见。有读者说:本书标题轻描淡写,其实幽深之处步步惊心。
▲《经典之外的阅读》内页展示
◎为何平庸之恶,比纳粹极权之恶还可怕?
传统善恶观认为,恶是阴险的,且与社会规范相悖。然而,极权所以存在,并犯下弥天罪行,是因为它营造了一种新的社会规范,而绝大多数人对之泰然处之,自愿服从。
“平庸之恶”的人们没有阴险作恶动机,却犯下可怕罪行。这种罪行在专制制度和社会话语下被“正常化”,因此更加隐蔽,更加广泛。
◎为何制度之恶可以定义为“把人变成多余”?为何更加可怕?
制度之恶不需要杀人,而是将人的自由思想从头脑清除出去,代之强行灌输的“正确思想”。从而摧毁人的个体价值,使人成为“多余”。
它总是发生在看似正常的制度和社会环境下,不知不觉把人变成施害者,或是受害者。
◎徐贲:人的自由是对抗恶的唯一力量,思考是自由之矛,阅读可以淬炼思考之矛。
徐贲老师生于1950年中国苏州,在那个年代懂事成人。他在最重要的人生经历中,开始关注恶和抗恶,并成为《经典之外的阅读》的聚焦问题。借由对恶的思考,衍生出其他认识:
为何恶的动机是普通人都会有的七情六欲?
为何人对恶的本能反应是厌恶和恐惧,却很容易去作恶?
为何关于恶的欺骗与不实宣传可以在社会中如鱼得水、畅行无阻?
徐贲老师是当代华语界学者的“异类”,他不讲一堆空泛理论,也不用精英口吻空谈未来。而是一边回到历史纵深,一边紧扣时代问题,重新思考我们当下遭遇的种种危机。
难能可贵的是,徐贲老师既是冷静的现实批判者,又是热情的理想主义者;他的作品不是晦涩深奥的学术专著,也不是宣泄情绪的时评杂文,而是“现代文明意义上的清醒剂”。
由于种种原因,徐贲作品在中文界极难出版。先知书店有幸独家推出徐贲老师的《经典之外的阅读》,识别下图二维码,即可一键收藏(还可一并选购徐贲老师其他著作)。
延伸阅读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