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最近小邓老师读了几本在亚马逊上评价较多的关于三语启蒙实践的书。其中三本较有参考价值的是:

  • Andreas Braun&Tony Cline 所著的 Language Strategies for Trilingual Families(三语家庭的语言策略)
  • Lennis Dippel所著的Trilingualby Six: The sane way to raise intelligent, talented children(六岁之前成为三语者:培养聪明孩子的明智方法)
  • Xiao-lei Wang所著的Growingup with Three Languages: Birth to Eleven (Parents' and Teachers'Guides(和三门语言一起长大:从出生到11岁-家长和老师的指南)
乍听三语启蒙,你可能觉得那是欧洲人的事,我娃英语还说不好呢,哪里还指望他说第三门语言?
其实,三语启蒙并非雨女无瓜!当你听到闽南语,客家话,温州话,苏州话,上海话,还有少数民族语言一脸懵逼的时候,你会晓得小邓老师所言非虚。很多中国家庭的孩子其实一出生就在两种语言环境的沐浴下,普通话和方言。有争议的是,方言到底普通话的一个分支,还是独立的一门语言。有学者认为,如果方言和普通话在词汇,语法,特别是语音方面都有很大差异,不能相互交流了,那就不是同一种语言。我们中国人,基本都是语言人才。
有个笑话:会说三门语言的人叫三语者,会说两门语言的叫双语者,那会说一门语言的呢?叫美国人。现在中文沉浸项目在美国这么火爆,美国人一定也开始担心自己的下一代了。
如果你打算让孩子在6岁甚至3岁前接受英语启蒙,而且家里有和普通话不能互相交流的方言,那你孩子就是妥妥的“三语者”(Trilingual)。三语者和双语者还是有很大差异的。有一些事实你必须要知道。(如果你打算让孩子6岁后再接触英语,或者你家的方言和普通话可以交流,那就不在本文讨论范围内。)
3岁在语言习得上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分水岭。语言学家乔姆斯基(Chomsky,N.)的语言习得机制理论(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 Theory)认为,人类天生就有一种适宜于学习语言的、人类独有的“语言习得机制”,正是由于这种机制的存在,幼儿在其大脑未发育完好的情况下,能够自然地
习得
语言。在掌握了这些语言以后,这种机制就慢慢消失了,这部分脑细胞就死掉了。而这个关键的转折点,是3岁。3至6岁
习得的语
言能够接近语法的使用熟练度和准确度,但是却不能靠直觉说出来,已经不能称作是母语。6岁之后,只能称为
学习
语言,而非习得。

三语者的三门语言之间必然会互相影响。和双语幼儿一样,三语幼儿在同时习得三门语言的过程中会产生转码现象(codeswitching),即同一会话中在三种语言间切换。但是在同一个句子中出现三种语言的情况少于两种语言的情况,一般一个句子里只会出现两种语言 (X. Wang).
转码只是暂时和必经的过程,不是语言障碍的表现,即使双语者也会出现转码现象。那么,三语者和双语者不同之处到底在哪里?
三语者比起双语者少见得多,因为三语均等流利难以达到。三本书作者都提到,三语不可能像双语一般保持平衡
大部分的三语者都会有一门强势语言,这门强势语言的地位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受到生活环境和使用频率的影响。比如你问一个三语者,最擅长哪门语言,他一定会告诉你一或两个,绝对不会说三个都在一样水平。或者他会回答,当他思考这方面内容时候,他用的是这门语言,思考那个领域知识的时候,用的是那门语言。
L. Dippel认为,
只要孩子在一周内接触一门语言不够10个小时,这门语言就在三门语言里处于最弱势位置,难以达到母语水平。这个不满足于最小接触时间的语言,我们称它为
弱势语言

A. Braun & T. Cline还认为,三语中其中一门,两门,甚至三门语言都可能成为弱势语言。前阵子刷爆网络的一篇文章中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小孩跟着父母满世界跑不停换居住国家,换一个地方丢一门语言,导致失去强势语言,思维混乱,表达障碍。
赵元任先生在1968年的一个会议上提出“如果一个小孩必须从一种语言‘改变’到另一种语言,那就难免智力发展迟钝,不过要是加上第二语言,则无甚坏处,而第一语言同时起作用。”
所以培养三语娃的家长们请放心,只要孩子学习的语言不是丢了芝麻捡玉米,丢了玉米捡西瓜,他就没有失去强势语言的危险。打个比方,我们孩子是不可能接触纯上海话环境几年,又切换到纯普通话几年,又改到纯英语几年的。
回到我们最开始的问题,方言是否影响英语启蒙。这里分两种情况。假设一个孩子在三岁前同时接触三门语言(同时习得)。每周50%的时间在普通话环境(父母带),30%的时间在方言环境(奶奶带),20%的时间在英语环境(面对面外教)。如果奶奶将原本的方言改说普通话了,那对英语习得是没太大影响的,因为给英语的时间没有变,它依然是三语中的弱势语言。假设把30%的方言时间全部换成英语时间,比如说奶奶回了老家,父母给娃雇了一个外籍保姆(目前我国法律不允许)。那么无疑这英语习得有大大的帮助,三语变成了双语,达到了平衡。
为什么我这里举的例子不是面对面外教就是外籍保姆,而不是英文动画片或网上外教呢?L. Dippel认为,对于0-3岁的幼儿,只有人面对面交流才能习得语言,任何的卡通视频,网上教学,都没有用。遗憾的是,我们一没有英文为母语的外籍保姆,二是没有说英语的社区环境。这就是为什么中国人的英语很难达到母语水平。当然这也没关系,作为中国人,也无需让英语好到母语水平。
假设一个孩子在三岁前先接触普通话和方言,三岁后再接触英语(顺序习得)。普通话和方言基本已经稳定了,这时候方言对英语产生的影响就大大减小了。有学者认为,双语者习得/学习第三门语言比起单语者习得/学习第二门语言是有优势的。但是A. Braun & T. Cline认为,这不能一概而论,取决于每门语言习得的时间,几门语言之间的差异和平衡,以及使用的几率 。
总而言之,对于中国式三语宝宝的方言是否影响英语启蒙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这取决于语言启蒙的时间的早晚, 语言习得时间的多少,以及语言使用的几率。切不可为了英语启蒙而放弃方言。方言是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用大人觉得舒适的语言和宝宝交流,顺其自然就好。
美国课堂连线

小邓老师
加州公立小学教师

三语启蒙教育实践家长

南加州大学对外英语教学硕士

denglaoshi_us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