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五嘉年华放送时间!
并不与海相邻的北京,竟然有85种鱼,在你无法呼吸的地方,它们却自由生长。如果你曾驻足欣赏过北京任何一个大大小小的池塘,那你就有理由读一读它们的前世今生。
闻丞老师在嘉年华
文字出自2018年劲草生物多样性嘉年华北京站讲座,有删节
未标注图片来自闻丞嘉年华演讲PPT
编辑:潘嘉平、阿飞
历史上,自然和人为的过程造就了北京丰富的鱼类多样性,北京历史上共有85种原生鱼,比整个欧洲的淡水鱼的种类还要多。
今天的主题是北京的水及水生动物,这些动物目前生活在哪里,生活得怎么样。
根据最近统计的结果,北京历史上记录有85种原生鱼,而现在能观察到的不及40种,在不到40年的时间里,北京失去了将近一半的鱼,其中一部分彻底消失了,甚至可能全世界都再也找不到了,这是北京水的问题。
其实今天我来讲鱼是有点心虚的,因为实际上更有资格讲鱼的,尤其是关于北京鱼的是中科院北京动物所的像张春光老师,赵亚辉老师的研究组,他们这些年一直在关注北京和河北的鱼类,做了很多梳理,所以我们才能知道这些数字。
张春光老师 图片见水印
我个人也长期关注生态系统,做过一些水专项的研究,虽然更熟悉水鸟,但是水里面有什么样的鱼,上面就会有什么样的鸟,通过水鸟种类我们也可以推知水里动物的情况,所以在研究、保护鸟的同时,我们也关注了水下的一些物种,接下来我们就一起看看北京的水世界吧。
今天的演讲的主题将会分成三部分:
1)北京的生物地理及其对水生物种的影响;
2)北京几种典型鱼类和水生动物栖息地的代表性物种;
3)北京水生生态系统的受胁状况和保护机会。
北京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种原生鱼?
刚才大猫在给大家分享华北豹的故事(下周五见)时已经讲了华北地理分区的概念,北京处在中国动物地理区划华北区和蒙新区的交界处,物种丰富,北方和南方的物种都有,这都来源于北京独特的区位。
北京水系主要归海河流域,北邻滦河流域,南邻黄淮海大平原,水系比较复杂;同时它往西又靠近内蒙古,位于动物地理区划和内流、外流区的交界线上,这就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
例如两万年前的大冰期,地球上大部分水都被锁在南北极的大冰盖中,所以那时的海岸线离我们要远很多。这一时期,大量北方的物种因为寒冷被迫往南迁移,其中也包括鱼,所以北京有很多动物来自北极圈,包括现今北极圈周围的一些鱼种。
到了三皇五帝大禹治水的时代,大约五千到七千年前,全世界各地的文明都有大洪水的传说,中国也经历了一个大暖期。大洪水的时候,海平面能淹过北京的大兴、通州,堪称“沧海桑田”,这是历史也是事实。
这个过程中一部分海里的鱼就被带到了北京,而南方的鱼则跟着洪水往北扩散到了北京,这些因素都影响了北京鱼的组成。

大家看到的线是黄河曾经流过的地方,黄河非常特殊,是含沙量最大的河,所以河底会慢慢堆高。
在座的尤其是开封、郑州的小朋友,应该见过开封的黄河,那河面要比旁边地面还高,如果没有大堤,黄河就会往别的地方改道了。
历史上黄河改道过多次,入海口最北时(战国时期),黄河通过天津海河入海。后来慢慢下移,入海口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南端——从淮河到达江苏入海,入海口移动了将近一千公里。
黄河的这种运动,导致整个中国华北平原地区所有地方的水生动物都是一样的。黄河会把它们带到各个地方,甚至把长江和淮河的动物也带到华北,所以这个过程可以叫做天下混同——被黄河的混水一搅,到处都一样。
从隋朝至元朝,大运河的修建进一步沟通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水系,使得更多南方的物种也能够达到华北平原以及北京。
最近咱们又有一个工程叫南水北调,南水北调通水以后又有一些新的鱼,有一些新的水生动物从南方到了北方。
历史上自然的过程和人为过程造就了北京当前丰富的鱼类多样性。85种是个很高的数字,云南是中国鱼类最多的省,不过也才400多种鱼,北京有85种,比整个欧洲的淡水鱼的种类还要多。这个就是刚才说的历史造成的结果。
北京还有世界上已知唯一的淡水海马
现在我们来讲一讲鱼。对北京的水生动物来说,北京有好几种水生动物栖息地类型,其中包括山区河流、平原河湖以及沼泽稻田。
不同的栖息地类型中滋养了北京不同的典型鱼类,和其它代表物种。
一、山区河流栖息地
图片均来自网络
上面这一行鱼,中华九刺鱼 Pungitius sinensis、细鳞鲑 Brachymystax lenok,这条细鳞鲑是蒙古的,但是北京山区确实有细鳞鲑的记录。右上方的拉氏鱥(读“贵”) Rhynchocypris lagowskii,鱼鳞很细,在密云、怀柔、昌平的山区溪流里生活。
大家有没有吃过虹鱒鱼,细鳞鲑就是中国本土的“虹鳟鱼”,它跟美国那个鱼不一样,但都是属于同一个家族的。细鳞鲑主要分布在北京更靠北的地方,在中国的中部和北京,山区较冷的河里头才有。
最右边这个叫拉氏鱥,它的鱼鳞很细,在密云、怀柔和昌平的山区溪流里头才有。
上面这三种是一万多年以前从北方过来的鱼,现在它们主要分布在北京更靠北的山区较冷的河里。
拉氏鱥 图片来自网络
而下面的这些就是五~七千年以前从南方过来的鱼,多鳞铲颌鱼 Varicorhinus macrolepis  冬天会躲在溶洞里,夏天发大水时才跑出来,嘴往下长,方便刮取青苔进食。
大鲵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是娃娃鱼,又叫大鲵 Andrias sp. 最近在密云水库发现过一条,是世界上最大的两栖动物,北京是它分布最靠北的地方,再往北就没有娃娃鱼的发现,这也属于一种边缘分布。
发现的唯一的淡水海马 图片来自北京动物所
最奇特的是在河里发现的冠海马 Hippocampus coronatus这是全世界唯一一种生活在淡水里面的海马,在70年前的北京南部远郊采的标本,现在这个标本还在北京动物所,但现在淡水里再也找不到海马了。这是全世界唯一一例能在淡水里头发现的海马。
青鱼 Mylopharyngodon piceus 大家应该都吃过,是四大家鱼青草鲢鳙之一。旁边看上去很凶的那个被称为水老虎的是鳡(gǎn)鱼 Elopichthys bambusa,能长到两米多长。在美国,从亚洲入侵的鲤鱼泛滥成灾,很大的原因是因为缺少鳡鱼这种天敌。
这两种鱼跟随大运河来到北京,尤其鳡鱼,在五十年前,每年夏天在通州北运河段都能形成渔汛,数量很多。
上图底下这两个鱼长得很漂亮,它们的学名叫鱊(yù),又称之为刺鳑鲏,北京的俗名叫火鳞片。
片有很多种,彩副鱊 Paracheilognathus imberbis 和越南鱊 Acheilognathus tonkinensis 是生活在南方的物种,也是因为运河和南水北调才出现在北京,尤其彩副鱊是最近几年才开始出现在北京的。
细足米虾 图片来自网络
然后这边这个小虾子,大家看它是不是像长了一个红鼻子,所以叫红鼻虾,学名叫细足米虾 Caridina nilotica,这个虾也是分布在长江以南,随着南水北调出现在北京的。
宽鳍鱲 图片来自 大头蛇的避风塘
这是北京山区河里头最漂亮的鱼:宽鳍鱲 Zacco platypus,又叫桃花鱼,因为它在春天很鲜艳,有红色,这种鱼在北京郊区的河里较多。
林蛙 图片来自网络
同时这些地方也是很多其它动物的家园,比如这只蛙,它不是一只普通的青蛙,是林蛙 Rana sp.,中国林蛙的一个地理种,春天在北京怀柔、密云的河里特别容易发现。
黑鹳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是北京河里最大的水鸟黑鹳 Ciconia nigra,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在房山区、门头沟就有很多机会能见到它。
鹮嘴鹬 图片来自网络
这个是鹮嘴鹬 bidorhyncha struthersii 可能是北京最稀有的一种水鸟,对环境非常挑剔,只在有大型的鹅卵石的河道才能栖息,钩嘴方便它在石头缝里掏小虫子小虾吃。

二. 平原河湖栖息地
北京平原地区有很多河流,主要为三大水系,第一条是流经顺义、通州入北运河的潮白河;第二条是流经海淀和昌平的温榆河,沙河上游下去叫温榆河,再到通州就是北运河。第三条大河是流经门头沟、石景山的永定河,这是北京最大的一条河。
由于这三大水系都在北京的平原地区,河流相对很宽,流速很慢,所以环境跟湖泊的环境非常相像,导致鱼的种类是一致的。
潮白河 图片来自网络
温榆河,图片来自网络
里面最常见的鱼有,鲫鱼、鲤鱼、鳊鱼即武昌鱼、鲢鱼,这些鱼在菜市场上很常见,是杂食性的鱼,或者以植物或浮游动物为主要食物。
它们生长速度非常快,一两年就能长很大,中国平原地区河流鱼的特点就是生长迅速,因此中国平原地区有一个词叫鱼米之乡。
这些是北京原生的漂亮小鱼,上面的叫鱊 Acheilognathus,体型最大能长到手掌大。
下面这些叫鳑鲏,体型较小,颜色也更为鲜艳。
中华鳑鲏Rhodeus suigensis,是北京最漂亮的,夏天身上会有虹彩色。在颐和园、北海公园都有机会见到鳑鲏。
这类鱼习性很特殊,它们将卵产在河蚌外套膜里,小鱼在河蚌里面长到很大才出来。
中华鳑鲏 图片来自网络
和鲤鱼会产几万颗卵不一样,鳑鲏每年只产一百颗甚至几十颗卵,这是因为在河蚌里头孵化小鱼的成活率很高。
鳑鲏食性主要吃水草和藻类,偏植食性,对于维护水中的环境非常重要,只有在高质量的水域才有大量的鳑鲏
这些外表凶恶的是肉食性鱼类,在北京河流里常见,目前数量最多、最容易见的是最右下角这个白色的翘嘴鲌 Culter sp.,俗名白鱼,成年白鱼在水面上活动,经常容易见到。
数量最多、最容易见的翘嘴鲌(白鱼)

剩下这些鱼都是在水底的,不太容易见到,但有一些食肉鱼我们比较熟悉,比如我们俗称的桂鱼,学名鳜鱼 Siniperca chuatsi
鳜鱼也是吃肉的
在平原地区的河流和湖泊中有大量的水鸟,很多是吃鱼的,例如常见的绿头鸭和鸳鸯,在一般的城市公园的水面就能看到,还有几种几种鹭鸶(小白鹭、夜鹭)和黑水鸡都是在平原地区常见的水鸟,在北京的很多地方都可以见到。
三、沼泽稻田栖息地
第三类生境是平原地区的沼泽地和稻田,这两种生境很像,因为生长着大量的植物,水很浅很清,这里有一些鱼类是很大家熟悉的,例如泥鳅,鳝鱼 。
还有大家夏天在水面看的时候眼睛很亮的小鱼,俗名叫眼贼就是青鳉 Oryzias laripes
中华细鯽 图片来自网络
第四个大家可能都没有见过,这叫中华细鯽 Aphyocypris chinensis,在稻田和多水草的沼泽地生活,主要生活在长江和黄河之间的这些平原地区。
这个鱼大家一定也见过,俗称黑鱼,学名乌鳢 Channa argus,主要生活在沼泽和水草丰富的地方。
圆尾斗鱼 图片来自网络
这应该是北京最漂亮的鱼,俗名花手巾或者铁鱼,学名圆尾斗鱼Macropodus Ocellatus,它身上有很多亮斑。
乌鳢和斗鱼很特殊,斗鱼父亲在繁殖的季节会做一个巢,把鱼卵放在巢中,看护着鱼卵。而乌鱼双亲都会保护鱼苗直到小鱼长大,这些习性和鸟类非常相像。
过去的几十年北京的鱼消失了一半
过去的几十年北京的鱼消失了一半,鱼和两栖动物可能是北京受到威胁最严重的一个类群,但保护又非常不足,例如多鳞铲颌鱼,淡水海马和中华细鲫都消失了。
很可惜,像它们一样消失的鱼还有很多。
除此之外,北京还有30种濒危鸟类,是所有人口过千万的大城市中最多的,其中24种需要靠湿地水环境生活的,而北京鱼类的减少实际上伴随着整个平原地区生态的衰退和动植物的减少。
去年我们团队做了一项工作,将北京所有重要野生动物栖息地在地图上标出来,就是下图蓝色和红色的部分,这张图会影响到北京未来的生态空间规划。
来源《北京市平原区受胁鸟类栖息地识别和评价》
右图红色部分是今年公布的生态红线:将三条大河、昆明河、颐和园、圆明园重要的水系添加到生态红线中,把北京主要鱼类的栖息地放进去,为未来的保护留足空间。
在过去的几年中我们团队致力于恢复平原地区受损的生物多样性,将一些鱼类重新引回到它们的栖息地以提供生物多样性,和北京政府单位一起解决水发混水发臭的问题。
我们也一同合作逐步把一些物种重新引回北京,结合这些工作我们配合园林局制定了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标准,例如一些鸟类栖息地已经公布并实施了新的标准,包括水域,鱼类和其它动物的生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目前,通过大规模的河道整治,清河、通州的河段水质有显著的提升。
有一些鱼开始逐渐回到原来的栖息地,这种生境的改造目前而言并不是最好的状态。未来我们希望让北京的水环境有一个更好的提升,让大家有更多的机会见到野外的鱼。
我想通过大家去了解北京的美丽水生动物,也想通过大家去宣传和保护,例如不要随意去野外非法捕捞,见到这些行为及时地制止或者通知渔政或110,让北京的鱼类有更好的生存空间。
除了鱼,北京还有很多漂亮的物种生活在水边或者水中,例如鹤,大型麋鹿,狍子,实际上北京的平原地区原来有狍子,就在南苑地区有大量的沼泽地。
在湖泊、沼泽地草树相间的环境里就有麋鹿和狍子,这些是湿地里头的大型的有蹄类,也是湿地生态系统的一部分。
希望我们未来通过生态建设能够在北京大公园里有机会重现鹤、麋鹿、狍子一起出现的湿地的景观。
最后给大家看一段视频,这个视频来自江苏盐城,那个鹿是麋鹿,大家应该都认识,背后的鸟是丹顶鹤,它们一同出现的景观,这样美妙的生态系统,就是华北平原原本该有的样子,只不过现在它们都已经退缩到很局部的区域了。
我们还需要更加努力,才能在保护地区以外,比如北京周边重现这样的景象,也希望咱们在座的小朋友在有生之年能够看到这样美丽而震撼的华北平原。
 视频有噪音,建议无声观看。
问答时间
观众:两个问题,首先我们本土的很多水生物种现在可能已经没有了,据我所知现在很多的水域里青鳉其实已经非常少了,减少原因应该是像生态位被食蚊鱼挤占或者生活水域水质破坏,那我们现在在水环境治理过程中对于入侵的物种是持以怎样的态度?是谨慎治理还是粗暴治理?
第二点我这次是从杭州过来,工作单位是良渚博物院,现在那边在建设良渚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现在这个公园除了要做到遗址保护之外,还牵扯到湿地,它建在湿地上,那同时也会建设成湿地公园,想问一下建设这样的湿地公园,同时保护我们的遗址,有没有对于我们遗址公园规划的建议,鱼类或者鸟类,我们应该如何去兼顾,以及是否需要引种或持较谨慎的态度。
闻丞:问题特别好,和我们现在工作特别贴近,首先说青鳉的问题,青鳉在食蚊鱼不能越冬的地方现在存量还可以,但在南方只要有食蚊鱼的地方青鳉就不行。
明年会在广州开一个项目,是尝试从小水体里把食蚊鱼和罗非鱼暴力清理出去,然后把原生鱼重新引回去,外来物种清除实际上非常困难,希望公众参与控制外来物种。
接下来是重建水里鱼类的多样性,北大的那个系统实际就是重建的,1998年北大校庆清了一次淤,清淤以后基本上像鳑鲏这些物种都没了,剩下来的就是鲫鱼、泥鳅少数的两三种。在后来将近10年的时间里,几代北大的学生爱好者不断地把鱼引回去,最后才有现在这个样子。
所以说重新引种是必须的,因为有些鱼,尤其像鳑鲏像这样外界已经不多了,靠它自然扩散不可能,必须人工重引,但重点是引对种,要把伴生的物种做回去。例如南苑湿地公园,现在我们在这里配合规划院规划设计水系,会有详细的物种重引的步骤,而且这个过程还要考虑中国平原地区的大型食肉动系统。
在北大水系食物链重构完成用了将近7年,因为第一次开始做,不能一开始把所有物种都放进去,需要等前一级营养级繁殖了才能逐步地放,所以时间周期比较长,管理是持续性的。这一点如果有机会在任何地方做,不管是以项目的形式或者志愿的形式我们都愿意参与,因为在中国这样的机会特别少,目前我们在苏州一个古镇上正在开展一样的项目。
观众:南水北调工程,引进来的物种打破了现有的生态平衡,本土生物死亡,水生资源就枯竭是否能成立。
闻丞:物种的影响,刚才第二页PPT,就讲了中国东部平原河流的一个自然过程,叫黄河自然的摆动和大运河,实际上南水北调对生物的影响在中国几千年以来就被自然和人为的因素把影响都发挥掉了,所以实际上对生物的影响比较小。
然后是南水北调现在到北京的水是丹江口的,汉江水流量较大,下泻的流量是为了保证湖北的用水,包括武汉也要饮用汉江水。只是水库建的时候就阻隔了大河流的洄游,是来自更早的影响。然而就本身而言南水北调工程对现在生态的影响,从物种来看我觉得就很小了,跟历史上的黄河改道类似,影响非常小,尺度很小。
小朋友:叔叔,我想问一下北京如果有酸雨破坏种子之类的,北京的桃花鱼也会受影响嘛?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闻丞:小朋友问的问题很专业,实际上中国北方酸雨很少,这要感谢一个自然现象—沙尘暴,因为黄土沙漠里来的浮尘很多是碱性的,燃煤或其它过程产生的一些酸性的物质在那个沙尘就中和了。
然而酸雨在中国南方确实是个特别严重的问题,尤其在以重庆和贵州为中心有一个酸雨带,但是幸运的是这些地方一般是喀斯特地区,当酸雨降落后和基岩一接触,影响就减弱了,不像酸雨在欧洲和北美的影响较大。
但酸雨确实对一些苔藓、树生植物以及一些地表比较低等的植物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刚才小朋友说到的桃花鱼基本没有影响。
- END -
.........关于闻大师,你还可以读.........
更多:
长按二维码关注猫盟,并且给我们标星哦!
美好的未来,要一同守护。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