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字数2900+|阅读预计需要8min 
文|娄月(简单心理认证·心理咨询师)
孤独,是人类无法逃避的一种存在既定。我们既渴望在芸芸众生中拥有自己的独特性,体验到自己的存在感,又渴望能够跟世界与他人互动,消除孤独感。
欧文·亚隆将人类面临的孤独分成了三种类型:人际孤独、心理孤独、存在孤独
人际孤独,是指人与他人的疏远和分离;心理孤独,是指人隔离自己的情绪体验,远离自己的真实情感;存在孤独,是指个体无论与其他生命之间多么亲密,也依然会存在着无法跨越的鸿沟。
我们这次通过《爱情神话》这部电影着重讨论后面的两种孤独。
“白老师”:心理孤独
亚隆指出,只要人压制自己的欲望或情感,把“应该如是”或“必须如是”作为自己的愿望,不相信自己的判断,埋没自己的潜力,都可以导致心理孤独。
在电影《爱情神话》中,徐峥饰演的白老师,表现出的就是这种心理孤独的状态。他是个出色的画家,但躲在自家院子里教爷爷奶奶画画。他一心追求李小姐,不停地付出,被人戏称“白辛苦”。
白老师有三个特点:
 1. 缺乏自我尊重,无力维护自己的边界 
他对关系处于顺从、依赖状态,害怕在关系中坚持自我,破坏关系。他自己烧得一手好菜,母亲却依然经常来送饭菜,把他当成幼儿一样照顾,房间里的东西被随意拿走处置,他除了抱怨,对此无能为力。他自己解释这种妈宝状态,是“懒得跟人家吵,人家说什么就是什么”。
他总是在满足别人的期待,牺牲掉的是自我的感受。也是一次次机会,他和李小姐的晚餐约会,女学生格洛瑞亚来诉苦、前妻来送东西,他都不好意思拒绝,最终两人约会变成了一场多人派对。
 2. 使用外在标准,而非自己的感受作为行动准则 
白老师对儿子的态度,就像对待自己内心感受和欲望的态度。他批评儿子拔眉毛、用护手霜:“一个大男人什么拔眉毛?”“我的手洗了三四十年了也没涂过这个东西”。
这些评判,都是出于白老师心中一个男人应该是什么样的社会标准,而这些行为背后真实的感受和需要,统统被压抑起来了。
跟李小姐和格洛瑞亚的一夜情,他似乎都会觉得自己占了人家便宜,要计算这段关系的投入产出比。他跟鞋匠讨论要不要赔李小姐那双名牌鞋,而不是去考虑,对方是我喜欢的人吗?我在这段关系中享受吗?
鞋匠最终提醒他,自己的感受才是评判标准——“这个世上从来没有值得不值得,只有喜欢不喜欢”。
 3. 在关系中看不到真实的他人 
白老师的母亲看不到真实的儿子,毫不在乎他的感受,坚持按自己的意志干涉和安排他的生活。白老师没有被真实地看到过,也没有学会在关系中如何尊重他人的独特性。
他给李小姐做爱心早餐、修灯、修鞋,写她喜欢的诗、送她喜欢的小说、为她画肖像,看上去非常周到,很在乎、很投入。然而,他并不愿意去理解,是什么让李小姐看着话剧流泪,那部同名小说到底在讲什么,她现阶段想要的是什么?他的眼里,对方只是一个女人,而不是李小姐,他只是在通过女人通常都会喜欢的方式拉近两人的关系。
同他的母亲一样,他用“我甘愿为你付出”获得爱,无法感知那个真正的人,体会对方的真实感受与需要。当这个一贯的模式在两个追求自由独立的女性面前不管用的时候,他感觉到异常挫败,甚至不惜对自己的好友恶语相向,破坏关系。
他不知道,现在,她们更在意的是平等、理解和尊重。
“李小姐”:存在孤独
电影中的女性,李小姐和格洛瑞亚,遭遇的则是另外一种孤独——存在孤独。
即便是和别人有着最圆满的沟通,或者有最高程度的自我了解,存在孤独都不会消失,它是一种根本性的孤独。每个人都独自进入这种存在,也注定要独自离开。
无论主动还是被动,她们完成了个体的分离和成长,放弃了与他人融合共生的状态。看起来非常独立、自由,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性与爱都分得清清楚楚。但不可避免地,会在空虚和孤独中苦苦挣扎。
在经历过对婚姻的失望之后,懂得了只有自己才能为自己的人生负责。她们反抗着女性在男人眼里要么是“多情女”、要么是“清纯妹”的刻板印象,对自由、平等有着高度的渴求。一夜情之后,格洛瑞亚以买画的名义给白老师打钱,李小姐在给女儿听写单词的时候,读出了“冷静、保持距离、后悔做一件事情”这样的语句,仿佛就在讲述自己内心的感受。
她们渴望真诚的情感,温暖的怀抱。然而她们都曾在亲密关系中受伤,不再相信世上存在着好的关系。她们害怕真感情,也害怕在关系中失去自我。
白老师认真的态度,让格洛瑞亚心生感动,但是她却狠心拒绝了他,唱着“你的人生我只借一晚”,告诉他“女人不会因为一个男人是好人就要跟他在一起”,在一瞬间收起了自己的悲伤,转身投入欢场。
李小姐面对白老师的关心,也是被打动了的,可是她一次次犹豫挣扎,深夜里在窗前喝酒、抽烟,又一次次关上那扇窗,就像再次决定关上自己的心门。
故事的结尾,一直活在爱情神话中的老乌(白老师的好朋友)离世,白老师的画展在专业画廊展出,似乎也象征着,白老师内在那个依赖关系的部分逐渐死去,内在自我意识在觉醒。李小姐也通过老乌的故事,被爱情感动,开始愿意相信关系,于是主动约白老师喝咖啡。
虽然白老师和李小姐已经在相向而行,双方的故事想要继续,恐怕都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白老师”:分离
白老师的议题是分离。他还处在共生融合状态下,在这样的关系中,人既不完整,也不自由。奥托·兰克指出,成长的过程是分离的过程、自主的过程。个体需要建立自己的边界,明确自己和他人的分界,逐渐成长为依靠自我的、独立的、和他人分离的人。不分离意味着不成长,而分离和成长的代价是孤独
他首先需要学会尊重自己的感受,拒绝别人对自己边界的侵犯,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承受关系冲突、他人对自己的失望。
接下来,他需要学会理解和尊重他人的感受,接受他人的完整与独特,接受他人与自己想的不一样。世界上没有人就是我们期待的样子,每个人的价值观不同,行为方式不同。
我们可以选择跟他人的关系远近、存续与否,但永远不可能把对方变成如自己想要的那样。爱一个人,不是交换,不是用对方来满足自己的需要。只有超越自己的需要,按对方的本来面目来了解对方,才能获得对对方的真正认识,在这样的基础上,才会有平等、相互尊重的关系。
“李小姐”:依恋
李小姐的议题是依恋。存在孤独没有解药,一方面,我们需要直面这样的人生终极痛苦,接受现实,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选择通过与他人建立关系,通过与他人的真实相遇,用爱来弥补孤独感带来的痛苦。
关系就是一场冒险,敞开自己、投入关系也意味着有可能受伤。李小姐跟母亲的关系、跟前夫的关系,都会让她对关系产生失望。如果选择再次进入一段关系,她需要学习克服恐惧,尝试信任和依赖他人,并且在关系中有觉知地让渡一些自己的自由。
弗洛姆说,成熟的爱是“在保存人的完整和个体性的情况下的结合……在爱中,两个对立的东西共存,两个人既成为一体,又各自保持独立。”
依恋与分离的两难,是人类重要的存在性发展任务,愿每个人都能够学会在关系中保有自我,拥有美好的关系而是不是被关系束缚。
点击名片,看看作者的其他文章
简单心理免费热线小程序上线啦!
有情绪困扰、压力焦虑、情感问题
【美】欧文·D·亚隆《存在主义心理治疗》
👇戳阅读原文,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信息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