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小五妈这里来了很多新朋友,今天这篇文章之前,我得先给新人补个课。
关于语文积累,乃至所有知识的早期习得,我的六字真言——
早识字,多读书
关于怎么识字,以前聊过很多(文末有链接),以后也会继续聊。
关于怎么读书,今天小五妈给大家分享一下最正宗的读书法。看完以后,大家问的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比如—— 
孩子看书特别快/特别慢,是好事还是坏事?
孩子只喜欢看某一本书/某一类书,家长应该干预吗?
孩子看完了一本书,怎么巩固阅读成果?
“一秒钟”的北大看书囧事
先跟大家讲个小故事。
我刚进北大时,作为新生,被学长带着参观校园,最让我震撼的就是图书馆。
据学长说,北大图书馆有600万册藏书,是亚洲最大的高校图书馆。
更让我震撼的是借阅规则:本科一次最多可以外借10本,研究生可以外借20本。而如果在馆内开架阅览,则不限量,一次取多少都没关系。
我在衡中时,图书馆规定一次只能从书架上取一本,我有一回同时取下了一本小说的上中下三册,被老师抓个正着,当即被取消了外借资格一个月。那个痛啊,简直刻骨铭心。
所以,刚进北大时,我心说,一次借10本,打着扑腾都看不完呀!
结果很快就发现,10本根本就不够!因为,很多时候,为了搞清一个问题,需要在短时间内,看很多很多本书。
这时候,看书方式不是通读,而是只看一章、一页、乃至一段。
最发指的是,有的书,只需要看一秒。
有一回,我要查一本书在不同版本上的文字差异,查到有个版本保存在闭架阅览区。
闭架阅览区跟开架不一样,需要先在电脑上查出书名、书的编号等各种信息,再填需求单,再把学生证和单子一起交给工作人员,再在一旁抠着指甲等着被叫号。
在这个过程中,工作人员会拿着单子,到那个我从来没有踏足过的幽深书库,把我要的书找出来。
这是一套线装书,一函十几本,老师吭哧吭哧搬过来,叫到我名字,我过手一看,哎呀妈,这是我已经查过的一个版本呀!
我颤抖着把书推回去,说:谢谢老师,看完了。
工作人员的眼神快把我吃了。
就像是我进了一家高档餐厅,服务员又端茶又递水又送小点心,等我落座后,只点了盘拍黄瓜!
一本书,可以看一辈子,也可以看一秒
在高中时,一次拿一本就够读,到了大学,一次拿十本都不够读。为什么?
这里涉及的问题,是读书的不同目的、不同境界。
孩子在低年级的时候,读书是以读里边的故事为主,是一个线性思维的过程。
比如孩子读一本小说,就会跟着小说的情节,从第一章看到最后一章。
这种读书方式,是“看热闹”。
大部分人读书,可能一辈子都停留在看热闹阶段。
市面上大部分书,也确实,只看个热闹就够了。甚至有的书,看热闹都嫌浪费时间。
但有些书,比如经典的文学名著,看一遍以后,还可以再看无数遍。
不但是看这本书,还可以同时拿出很多同类的书,一股脑地看。
不但是看这本书本身,还可以同时拿出很多研究这本书的书,比较着看。
这就是“看门道”了。
比如我看《红楼梦》,没看一辈子,总得有小半辈子了。
正是因为我把这本书看了这么长时间,所以,但凡是跟红楼梦有关的书,我打眼一瞧,就知道它属于什么流派,是搞版本考据的,还是搞文学理论的,是赏析人物性格的,还是打着红楼梦的幌子谈爱情玄学、工商管理学、家庭伦理学的。
而如果我当时只想看跟红楼梦里的诗词有关的书,那其他书,我当然看一秒钟就扔一边啦!
所以,如果有人说自己一秒钟看一本书,那真不是夸张。
每个孩子,都会在学生时代读到很多经典书籍,我是建议,孩子早日邂逅几本既够看一辈子、又有能力只看一秒的书。
像那些真正的学者,他们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域,大多数时候,就是从一本书开始的。
可能是从红楼梦开始,再从红楼梦拓展到研究牡丹亭、金瓶梅,再拓展到明清俗文学。
我身边很多老师同学,学富五车的样子,好像什么都知道,他也确实比一般人知道得多,但越是这样的人,越是谦逊:“这个我是外行,只能简单说几句……”
但对于自己读得最透的那本书,他们却可以当仁不让,一秒钟做判断。
这才是最正宗的读书法
有的孩子,看书特别快,但每一本都是只图看热闹,看完了扔一边,这样虽然积累了阅读量,但其实对学习知识的作用不大。
而有的孩子,看书特别慢,我们就要分析一下具体情形。也许他是没掌握读书要点,分辨不出重点;也许是他识字能力差、理解能力差;也许,他是在认认真真地把书看透,他在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这本书。
如果是最后一种情形,那老母亲应该高兴啊!
当然,并不是所有的书都适合很慢地看,得是真正的好书,才值得。
像一些让孩子上瘾的快餐文学,网络漫画,孩子看得如痴如醉,几乎看不进别的书去,那当然不行。像现在很多成年人喜欢看网文一样,一部几十万字的网络小说,一天就刷完,刷完后啥都没记住,还不如玩一局消消乐,放空一下头脑。
孩子的时间很宝贵,我们自己筛选又没那么犀利的眼光,读名著当然就是最高性价比的选择。
有的妈妈说,孩子就是不喜欢读名著。
我说,不可能。
名著有那么多,不喜欢这本,总会喜欢那本。这里说的名著,基本上约等于“名小说”,小说都是故事,跟电视剧一样,悬疑剧家庭剧宫斗剧职场剧……总有一款适合咱。
具体一本书怎么读,我是建议按这几步走——
第一遍,快速读故事
就图一个字:爽!
大部分名著,孩子能快速通读完,就挺不错,知道这本书讲的是啥,起码以后跟人聊天时,就算自己说不上个所以然,但能巧妙地跟着附和两声,就挺长脸的。
第二遍,读自己最喜欢的章节
一本书翻完,孩子觉得意犹未尽,翻回去读自己喜欢的章节。
如果孩子表现出这个信号,那老母亲要窃喜了:有门儿!
第三遍,列全书大纲
如果孩子能在快速通读的十本书里,有一本让他愿意重读自己喜欢的章节,那我们就可以介入,引导孩子一起,整理全书大纲。
用思维导图也好,用大白纸也好,反正,就是把整本书的全貌扒出来。
比如我读《白鹿原》以后,就按时间做了一个白鹿原年谱和关键事件表。(但是读《红楼梦》时也想整理个年表,就发现了大bug,后来才知道这是红学界的一大公案)
如果这些方法还嫌麻烦,那可以直接整傻大黑粗的方法:抄目录。这个方法最适合章回体小说,带孩子读四大名著的,就可以用这个方法。
第四遍第五遍第六遍第一百遍……
读到这个阶段,孩子就可以把这本书,花式地读起来了。
比如我当初读《天龙八部》,发现乔峰真厉害,为了找带头大哥,转遍了大半个中国,我就拿出一张中国地图,把他从出场到结局去过的地名都标出来,什么燕子坞、少林寺、雁门关、泰安、信阳,后来还为了救阿紫去了长白山……
除了地名,还可以研究穴位,把书里边提到的所有穴位,对照人体穴位图,都找出来。
如果想专门研究语文,可以专门看里边的环境描写,可以研究里边的人物外形描写,可以去找里边的比喻、夸张等修辞,还可以研究里边出现的诗词、俚语、成语……
还可以去看别人怎么从历史、文化、隐喻、象征等角度去解读这本书。
每翻这本书一遍,都带着一个目的、一个主题去翻,这样就算是翻一百遍,也都会有新的收获。
一本好书,就是一座知识宝藏,同时,又有无数喜欢这本书的人研究过它,有很多成果可以借鉴。所谓登堂入室的境界,也就可以很快达到啦!
更多文章推荐
(部分图源于网络)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