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数据,辨清事实。
关键词:Covid-19;Omicron
2022年11月26日,对于COVID-19大流行来说,是一个特殊的日子:突变株Omicron命名一周年【1】。
2021年11月26日,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将新冠病毒突变株B.1.1.529升级为令人担忧的突变株(Variant of Concern, VOC);其系统命名定为Omicron。
(🔺新冠病毒VOC毒株的流行情况。我们在WHO原图的基础上做了标记)
我们对WHO在对Omicron突变株命名一周年的总结进行了简要整理。
1,真实世界中,Omicron造成的疾病严重程度低于Delta。
WHO认为这是多种因素所致。包括Omicron突变株更嗜上呼吸道,疫苗接种和感染使得人类对新冠病毒出现免疫力。
该报告称,WHO及其合作伙伴估计:到2022年3月全球近90%的人口已通过疫苗接种或者感染产生了针对新冠病毒的抗体。
2,疫苗预防感染的保护力显著减弱,但预防重症/病死的有效性仍然很高。
WHO承认,疫苗的保护力随接种时间而减弱,对于预防感染的保护力衰减尤为明显。
但是疫苗对于预防住院和病死的保护力仍然很高。
3,Omicron出现后,尚无新的VOC突变株
尽管新冠病毒仍在不断进化,但与疫情早期不断出现新VOC毒株不同,Omicron出现后未再有新的VOC毒株。
我们继续引用刘善虑团队的流行株来源图来展示目前的新冠毒株进化来源。可以看到,目前所有流行毒株几乎均来自于Omicron BA.2毒株。
(目前主要毒株的来源及突变位点。图源:刘善虑团队研究,Hanson临床科研做了修改)
4,WHO总结Omcron目前新毒株的特点:
  • 都具有高度传播性;
  • 在上呼吸道复制,与之前VOC毒株相比,引发重症的可能性更低;
  • 免疫逃逸更明显。
面对传染性更强的新冠病毒,我们尤其要提高警惕。
结合Eric Topol给出的防疫建议,特别需要注意:
  • 避开人多拥挤区,保持社交距离;
  • 戴好口罩,以预防感染;
  • 加强接种疫苗,以预防重症;
  • 快速抗原检测,以早期诊断和治疗;
  • 感染者注意隔离,以避免传染给家人或社区。
(防疫的有效措施。图源:Eric Topol)
参考资料来源:
【1】https://www.who.int/news-room/feature-stories/detail/one-year-since-the-emergence-of-omicron
【2】 http://www.nhc.gov.cn/xcs/yqtb/202211/e81e0b0f7499477186e560696f1af64e.shtml

本期编辑Henry,微信号healsan。
Hanson临床科研团队,由6位在美国的医生及医学科学家组成;目前在美国主要从事新药研发和临床科研。
点击👆,关注医学科研进展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