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    者:蒂姆·伯克黑德(Tim Birkhead)
译    者:朱磊  胡运彪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20年6月
定   价:60 RMB
2016年8月下旬,自己在参加英国国际赏鸟博览会Birdfair,原定今年八月举行的第32届受疫情影响取消,部分活动将转至网上在线举行)期间,有幸现场聆听了蒂姆·伯克黑德教授的演讲。结束之后,还参加了接下来他的签售环节。当天蒂姆教授现场签售的正是他2016年出版的新书,The Most Perfect Thing: Inside (and Outside)  a Bird's Egg(书名直译的话,就是《最完美的事物:一枚鸟蛋的内外》)。
蒂姆教授及其签名,左图是他举着一枚象鸟蛋,引自SBSG网站
蒂姆教授任教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长期从事鸟类性选择、种群动态和科学史方面的研究,因在行为生态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于2004年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院士(Fellow of the Royal Society,缩写FRS)。科研之余,他还写出了多本面向大众且颇受好评的佳作,其中至少已有4本引进了简体中文版权,如此规模在眼下的出版业里应该也算得上是一景了吧。而目前已经面世的译著均由商务印书馆推出:《鸟的感官》(Bird Sense: What It's Like to Be a Bird, 2012)、《鸟的智慧》(The Wisdom of Birds: An Illustrated History of Ornithology, 2008)和《剥开鸟蛋的秘密》。
蒂姆教授写作出版的部分书籍,引自https://www.sheffield.ac.uk/aps/staff-and-students/acadstaff/tbirkhead2
鸟的感官》是从视觉、听觉、触觉、味觉等方面向读者介绍了当时(2012年以前)最新的研究成果,丰富了人们对于鸟类的惯常认识。《鸟的智慧》则是关于鸟类学史的著作,大致描绘了从17世纪中叶至20世纪之前鸟类学逐渐成长为一门严肃科学的历程。而《剥开鸟蛋的秘密》更像是前面这两本书某种意义上的一个集合,在从蛋壳到卵黄由外而内介绍鸟蛋基本结构的过程中,也将人类如何一步步深入对于鸟蛋这一“最完美事物”认识的经历娓娓道来。
蒂姆教授自20世纪70年代初开始就以崖海鸦
Uria aalge
)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长期的工作,而该种的卵由于形状和卵色的极大变异,在过去也曾是鸟卵收藏家们孜孜以求的对象。事实上,早期我们许多关于鸟蛋的知识,也正是来自这些不惜花费重金收集鸟蛋(
但这样的行为如今已经既违法又不合理了,请勿效仿
)的人们。

崖海鸦巢里的一枚卵,引自《剥开鸟蛋的秘密》
蒂姆教授以一名叫做乔治·勒普顿(George Lupton)的英国律师收藏鸟蛋(尤其是崖海鸦的)的经历为贯穿全书一条线索,按照从蛋壳到卵黄由外而内的逻辑线索,深入浅出地为我们剥开了鸟蛋所蕴藏的种种神奇之处。
勒普顿以及当年收集鸟蛋的场景,引自《剥开鸟蛋的秘密》
据估计,目前全世界共有约50亿只蛋鸡,中国每年鸡蛋产量达到惊人的近4900亿枚。如果按照生物量(biomass)来计算,以家鸡为代表的约600个各式品种的家禽占到了如今地球上全部鸟类的70%,而超过9000种的野生鸟类却只占了30%。家鸡无疑应算是大众最为熟悉的鸟类,而鸡蛋也早已成为我们日常饮食乃至文化中的重要组成之一。
可能由于家鸡太过常见,使得很多人对于鸟类的基本认知都源于它们,或许这就是涉及野鸟救助时,无论什么种类,大都是一碗水一把小米标配操作的由来吧
但是,熟悉并不必然等同于了解。事实上直到今天,围绕着鸟蛋依然有着不少的未解之谜。蒂姆教授在书中并没有简单直接地给出结论,而是展现了人们对于某一个具体生物学现象认识及其发展的过程。他在不露声色之间解释了一个科学发现,或者说,一个好的科学研究应该是什么样的。而这一点,个人觉得尤为难能可贵。
《剥开鸟蛋的秘密》目录
啰嗦了这么多,其实就想表达一个意思,蒂姆教授又为大家呈上了一部佳作。只希望我们的翻译没有太拖人家的后腿... 最后,要特别感谢家人们在翻译过程中一如既往的支持、鼓励与关爱
最后的最后,借用一位编辑朋友的话:书印出来之后才是图书生命的开始,现在最发愁的就是销售了”。目前各大电商已陆续有售,如果您感兴趣的话,可点击“阅读原文”可进入商务印书馆的官方旗舰店选购,谢谢支持!
荐书系列

欢迎关注鸦雀有生,这里有关于鸟兽、自然、保育、图书等方面的独到见解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