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没有多少人知道小老饭庄当年是刚刚出狱的劳改犯开的,尤其是近几年才开始去那里的客人。
只有少数人还能指着坐在门口的老板老掰凶恶的面相,在饭店里忙里忙外的二哥胳膊上的纹身,讲着自己道听途说的他们年轻时候叱咤风云的传说。
金灿灿的黄色是店内的主色调。往往人声鼎沸烟雾缭绕的时候,食客们会拥挤在不大的店内空间里。显得金色更加地密集、几乎填充了视野里面剩余的空间。以至于墙上密密麻麻的明星和老板老掰的合照,在金色的簇拥下,竟然有了一点欧洲宫廷肖像画的味道。
虽然说光从照片上看,每个明星站在表情凶恶的老掰旁边都像是被劫持来的。
店里的招牌菜是红烧牛窝骨,它招牌到什么程度呢?假如客人没有果断地点出来这道菜,那些纹龙画凤的服务员会很直接地告诉你,"你点的介似嘛,介不好吃,来个牛窝骨,牛窝骨不戳。"
顺便一提招牌牛窝骨是有真材实料,炖的软糯烂熟入口即化

还带着一股淡淡的奶香
在这里"必点菜"就真的是必点的。这不是一种建议,而是一种命令。
最常见的形式就是告诉你菜单上的菜是"没有的",好几页的菜单其实形同虚设,甚至点菜这个环节也是形同虚设的。看着客人点烦了甚至会直接把菜单抢回手里,"差不多得咧,我再给你点个那嘛。"
金灿灿的菜单也和店里的装饰形成了呼应

加上服务员的黄马甲一起构成小老饭庄最重要的主色调
顾客不是上帝,这里的主角只能是服务员。
“我亲眼看到一个客人去洗手间走错了地方,服务员以为是客人要进包间,就直接训斥客人。”
太多人抱怨小老饭庄服务很差,但是那些抱怨的人,大多数没有听说过关于这个饭店的另一个故事。
常年坐在靠窗四人座的老板老掰,年轻的时候曾经是红桥区西北角远近闻名的大耍。年轻的时候,因为朋友开车和人吵架,自己逞义气上去帮忙被判了六个月。出来后没了当年的嚣张,那股子义薄云天的劲儿倒是不减。几十年下来,陆陆续续招待了劳改所里出来的400多个狱友。
有人看不起病的时候他给垫过钱,有进进出出七八次来了小老之后当服务员从此再也没犯过事儿的,有过被判了二十年放出来之后在小老干了几年回老家过上正常日子的。还有狱友干了一段时间发现自己实在不适合低三下气,干脆借了老掰一笔钱自己出去另起炉灶的。
那家借小老钱开出来的饭店
就是后来颇具名气的四辈羊汤
提来小老他也在央视的节目上东张西望了一下"不敢说。"
考虑到这一切,如今他们的随和热情已经是非常有行业服务意识的了。
甚至熟客离店的时候,服务员不忙的话会主动给打一壶店里的热水。——他们不怕你占便宜,他们怕你不地道。
倒不是纠结一份牛窝骨能挣多少钱,可能就是他们觉得"来小老饭庄不来份牛窝骨"算是不地道的行为吧?
传说中权力和暴力总是相伴出现,其实我觉得那些社会大哥们替客人点菜倒不是因为蛮横惯了,也许以这种方式才可以更好地发泄他们曾经过度充沛的权力欲。
另一个体现权力欲的地方是和明星的合影了。
店里最不缺的就是明星的照片,其次不缺的就是老掰的脸。每一面墙上都能看到两张以上的老掰的面容,除了那面挂着他和郭德纲合照的。
这个位置下面也是老掰最喜欢的位置,生意一般的时候,老掰就会坐在这里和伙计街坊们聊聊天。
"德云社食堂"是小老饭庄另一个更广为人知的名字。他跟天津曲艺界的关系密切到这家店从来没有过正式的演出,但是美团上面却打下了"有表演"的tag。
不知道那些客人们是不是在期待着随机遇到的角给你在大哥不耐烦的瞪视中来一段现挂。
关于小老饭庄的一切都是神秘的,它像是被一层层规则的迷雾包裹着,每个人一眼望过去都能看到自己想象中的那家小老饭庄。门口坐着面容凶恶却一直笑嘻嘻的老掰是这一点最好的诠释:路过的路人只会以为这就是一个典型活跃在红桥地区的耍儿;来追星的德云女孩会知道这是自己偶像最喜欢的饭店的老板;再熟悉一些的会小心翼翼地给你讲讲他朋友"老掰"年轻时怎么在号子里叱咤风云。
但事实上,关于小老饭庄的秘密不止于此。沿着小老饭庄和老板老掰的线索深挖,才发现这家永远挤满人的小老饭庄会成为几乎所有天津红桥区故事的暴风眼。
首先令最多人好奇的,这家充满Gangster气质的回民苍蝇馆子到底是怎么成了德云社的根据地的。
比较没有争议的说法是"这就是郭德纲小时候的味道。"
不过这个种说法完全经不起推敲。红桥西北角可以说是天津美食的中东地区,充满蛮荒的气质,苍蝇馆子频出,却又在遍地"卫嘴子"的天津悠然自得,不会特别强烈地抢夺和平还有南开的风头。但是如果争起来"正统"、"地道",那么随时就是一场可以同归于尽的圣战。
除了号称王者的牛窝骨之外,红桥区本土的老饕基本上不会把它作为第一选择。"比上不足比下有余。"是小老饭庄在这些人嘴里最常听见的评价。
资深的德云女孩会把另一道招牌菜"全爆"打包回家跟通心粉拌在一起,告诉你这才是最地道的吃法。然后进一步向你解释着,"与其说这是郭德纲成名后才喜欢上的饭店,只有少部分人才知道,郭德纲六岁学评书的时候,就跟老掰认识了。俩人是彻头彻尾的发小关系。"
甚至于她会煞有介事地给你讲讲郭德纲年轻的时候,老掰怎么给他摆平过事儿,郭德纲成名之后又怎么带着徒弟们照顾生意。
这一切故事如果放到美国皇后区的贫民窟里能讲出来无数个,就像是某个Rapper成名了之后成为了圈子最能赚钱的红人,一挂小时候的朋友也跟着挣到了大钱。红桥的荒蛮也给这个类型的故事提供了土壤。
唯一的差别在于,那家酒吧的老板有个homie是个Rapper,老掰的homie是个讲相声的。那家酒吧的仓库里藏满了毒品和枪,老掰现在最大的爱好就是养几只象征和平的鸽子。
最后一个版本带着些都市传说的味道。
据说老掰原名王平,和郭德纲的妻子王惠是本家的兄妹。这个说法的来源已经不可考,不过从目前能看到的信息,王惠确实是来自天津红桥的回民。天津红桥的回民往往人不多,而且特别团结。
"小老"在天津话是老末的意思,指的是老掰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前面一个哥哥四个姐姐。其实这个家族基本上垄断了红桥西北角的餐饮业,起名的逻辑都和小老饭庄如出一辙。二姐是卖牛肉的,三姐开了家"王三姑牛肉饼"是天津牛肉饼界的王者,四姐开的老姑卷圈也算是本地一方不小的"诸侯"。唯独大哥的饭店叫做"鸿起来",没和家里排名联系起来,名气没小老大,但是是一家地道的狗食馆子,经常会成为卫嘴子对天津清真菜更为硬核的选择。倒是小老饭庄其实在老食客心目中没他哥哥姐姐那几家高。
不知道为什么,把这个家族掰扯清楚之后,我好像突然感觉到了一股西西里人在天津的感觉。
甚至老掰这个称呼在起名的形式上都和"教父"有了一股说不上来的趋同。
所以以什么样的模版讲述小老饭庄的故事是最吸引人的,只取决读者想要看到怎么样的故事。一个有些名望的天津狗食馆子,一个劳改犯改造创业然后回馈社会的典型案例,一个天津演艺圈最重要的根据地,它可以是一切。
这没有任何冲突。匪帮,狱友、姐妹、街坊、发小、兄弟这一切的关键词都会指向一个共同的叫做集体认同的逻辑,指向小老饭庄和门口一直坐着的老掰。
我会在开头拿出来最吸引你们的,结尾用我自己的,我第一次去这家饭店的时候想起来的一个段子。
《白银饭店》这张专辑,它的名字来源于一个故事,传说中每一个从甘肃省白银监狱里服刑完毕的人出来第一件事,就是接他出来的人会带他到监狱门口的白银饭店吃一顿饭。
听完这个故事之后,我瞬间觉得《白银饭店》这个名字充斥着,西北的荒凉萧瑟,和对漂泊未来的茫然。甚至于这张专辑里面苍茫的民谣歌声都具备了一些具象。
但是当我在老掰最喜欢的位置吃饭的时候,看着上面笑嘻嘻的郭德纲,突然想到把《小老饭庄》塞进去,几乎完美得天衣无缝。
撰文3F王编辑3F王
上下滑动查看更多
我想加她微信,她却让我扫她纹身?
包里揣着自行车座的天津人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