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 注 电 影 派,和 片 荒 说 拜 拜
电影派
Vol.3645
在中国有一个领域永远不缺话题度。

考古。
看地位——

百年考古,硕果满满。
去年百大遗址一公布,中国考古从规模到数量直接领军世界。

看流量——
所到之处,遍地开花。
官方鬼畜整活、短视频“侦探剧式”科普。
偶尔还能给文物出土过程开个直播。
那是千万人在线围观,只因目之所及皆为“顶流”啊
你寻思寻思。
是不是四舍五入等于咱集体开了老祖宗留下的“盲盒”?
看作品——

《国家宝藏》、《我在故宫修文物》、《如果国宝会说话》.....
从真人秀到纪录片,用不同的形式帮大伙儿推开一扇扇神秘的大门。
人们为什么喜欢考古?

因为考古满足了人们对过去的窥探欲
试问谁不想身临其境的去现场感受一把考古人的快乐呢?
诶~您猜怎么着?
互联网实现梦想。
快乐这不就来了吗——
《不止考古·我与三星堆》
B站出品一出手,高分遍地走。
这一次如是。
B站9.9,豆瓣9.1,一共五集,每集45分钟。

一节课的时间能干嘛呢?
能带你沉浸式体验神秘的考古工作。
诶?咱去哪儿啊?
三星堆。
三星堆文明。
想必大家都不陌生。
作为世界第九大考古奇迹
,它身上有着太多太多的未解之谜。

但今天的主角却不完全是它。
而应该是年轻一代的考古人们。
一集上头。

欢迎来到考古打工人大型纪录片现场。
先看坑内。
瞪大眼睛看看吧家人们。

这个世界上真的有一项工作是趴着干的诶!
你瞧这深坑之上,一四四方方的小吊台晃晃悠悠的悬于半空。
考古人依次趴好,开始了一天的辛勤劳作。
此刻派爷是心生羡慕的。
不知为何,觉得这工作好生舒服啊~


但等他们干起活来才发现,这考古可真是个体力活。
真的好难。
难在哪儿呢?
恰恰就难在这“反向躺平”的工作造型上。
这里是古蜀人为您倾情打造的K8号“巨坑”。
放眼望去,层层叠叠的全是文物。
oh~

大口尊,方罍,象牙,黄金器......

种类之多,数量之大,情况之复杂。
让8号坑坑长赵昊的提取工作面临重重考验。
举个例子——
提取文物时,反向躺平的他们就好像是那个娃娃机里的大爪子。
但体验可和玩娃娃机太不一样了。
这大爪子是把把靠谱了,奈何娃娃不给力啊。
镜头里他们屏气凝神,满脸通红,一个用力浑身颤抖。
镜头外派爷我大气不敢喘,眼睛不敢眨,毫不犹豫跟着共情。
但是——
这大宝贝它就是纹丝不动啊!

你还不能用蛮劲儿来硬的。
要不然它敢跟你碰瓷儿,你就说你怕不怕吧!

大口尊:很贵很脆,受累三思而后行。
咋办呢?

一条路行不通就换另一条。
他们用木条和纱布将它捆绑,最后再用仪器辅佐送它出土。
你敢信?
他们光绑这一件事,就足足趴满了一整个早晨。
而在提取之前,清理也是重中之重的一步。
你听着吧好像就是个掏土清泥的简单工作。

但咱手动把时间线抻长了细看看,可就处处都透露着不简单。
一开始进攻K8号坑时。
赵昊团队自信开麦,要用五个月清理到器物层。
结果没想到,日子那么不禁过。
趴了五个月,他们只是从灰烬层清到了象牙层。
最后这坑是越挖越深了。
这趴活儿的诸位,是哪儿哪儿都开始不行了。
从他们嘴里最常听到的就是:
“我腰不行了,我腿不行了,我眼不行了.....”
再看坑外,更是别有一番洞天。
外面的工作是啥样子的?
是天马行空的。
咱打眼望过去,他们正在喷水,挖土,划线......
作为门外汉,派爷看的是一头雾水。
但他们中有人通过这些看似简单的步骤摸出了古人的一套房。
而后,迅速打开副本模式。
自由的在古人的房产之上逛gai,打隔梁,做文章。
那是撸起袖子就是干!
让人不禁眼前一亮啊,难道这道上古的大门终于要开缝了?

有人在和探方独处,试图从中找到古蜀人的生活轨迹。
你看这每一条线人家都有说法:
这第一层是耕土层,这第二层是近现代的,这第三层是宋代的...
她在干什么?
她在试图教会我。(bushi


偶尔也能遇上个看上去有料的。
比如船棺葬。
挖之前全是美好的畅想。

挖点兵器,找点人骨,哪怕只是一捧古人的渣渣呢!
咱也能多点研究素材你说是不。

派爷真是跟着长见识了。

这些墓具体怎么挖?
一层一层的刮。
更绝的。
那些在咱们眼里十分普通的泥巴和石块,在人家眼里却成为了解锁一段文明的密码。
具体怎么判断呢?
看泥土的颜色,摸泥土的质感,观石块的形状类型颜色等等。

但考古有时也是一“过山车项目”。

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把墓穴挖开后。
好么,人家古人压根没往里放人。
是空墓诶,惊不惊喜????
气的咱年轻考古人直接喊话古蜀人。
你们怎么肥事!
挖坑不埋人,不努力还半途而废?
古蜀人:是不是欺负我不能说话?


坑内坑外。
人人都忙的一塌糊涂,但这完全不耽误他们隔空Diss。
那是争先恐后的要从彼此身上重新“定义简单”
你在里面趴到双眼冒星,使出吃奶的劲儿取文物。
他在外面说你的工作过于简单。
你在外面拿着洛阳铲把地挖成蜂窝煤,绞尽脑汁的分析遗迹显露出的信息。
他在里面说你空有想象,没啥实际的东西。
哈哈哈哈哈哈蜜汁真实。
打工人永远觉得别的部门的活是最好干的!
但你别说。
他们的目标还是很一致的。
一个恨不得一铲子下去给你铲出个蜀王陵。
一个直接喊话蜀王,您老千万别急!我们这就来了~
蜀王:你看咱俩谁更急?
视角接地气。
是派爷看这部纪录片最直观的感受。

其实看名字,就可窥见一二。

不止考古。
它虽滋生于生僻的行业背景下,但却试图从普通从业者的视角打破刻板印象。

谁说考古就一定是枯燥乏味的?
挖出有趣的文物时,他们出口就能是段子。

你说这文物造型奇怪,好像在翻白眼。
K8的同学就说,翻白眼是古蜀人对天的崇拜

你说你挖个“小破墓”里面摆着俩石头。

过来串方的同事就立刻奉上企业级理解。

怕不是哪个小朋友的石头死掉了。
他们还能用自己的方式“透物见人”
赵昊在清理过程中,发现黄金器上有红斑。
那么,如果可以验证这个红斑是血液。
是不是就可以推断这里曾存在过一种祭祀仪式?
于是,他们先用实验排除了红斑是朱砂的可能性。
然后又用红外实验去验证红斑是否为血迹。
但因为年代太久,实验失败了。

赵昊另辟蹊径从破案上找灵感。
鲁米诺做实验
激动人心的时刻来了。
这灯一关蓝光乍现,一场穿越古今的对话开始了。
这可是跨越千年的血泪啊!
由此结论也可延展我们对三星堆的想象。
我们也就离这里的人类文明近了一步又近了一步。
神奇不神奇?
任谁看了不说一句,他们的每一天都好特别!
要说这部纪录片最打动派爷的。

除了接地气的考古人日常,还有从细微处流露出的匠心与传承。
你瞧,这里有很多老前辈洒下了他们一生的热爱。
修青铜的老郭。
小时候调皮往人家探方里扔了个自己做的假古董。
一下子被考古专家发现了他的天赋,就让他加入到了三星堆的文物修复工作。
修复工具他能用竹子自己做,修复手法更是十分纯熟。
入行以来,经他手修复的器件无数。
年轻时跟着师傅修一号大神树,一修就是十年。
当初师傅是他的主心骨,如今小郭变老郭成了众多年轻徒弟的主心骨。
这就是最好的传承。
再看。

修陶艺的曾大爷。
大爷简直就是人间国宝,别管多碎的物件。
经他的手一整,就能给你复原的八九不离十。
他可谓是百炼成神。
能根据眼前残破的器件,脑补出它本来的样貌。

然后借助各种工具,让它们重获新生。
曾大爷也在这样修复的过程中,一次次与古蜀人跨时空相逢。
一辈子做一件自己喜欢的事儿,这样的人生何其有意义,而这样的经历又何尝不是一种珍贵的文化?
四个字形容这部纪录片。
有趣有梗。
从揭秘考古人的日常工作到像是在参加脱口秀大会的搞笑旁白。
它在用一种特殊的方式带我们去感受这个职业背后的故事。
派爷犹记得。
2020年,有一位留守女孩高分报考北大考古系引起热议。
有人觉得她受人蛊惑,有人觉得考古没前途,还有人觉得这不是寒门贵子最好的归宿.....
但就是没有人愿意花一分钟去关注她为什么选择这个专业,又或者花一分钟去亲自了解这个职业。
哪怕她在微博表达自己的想法。

告诉大伙儿,她的选择正是遵从了自己的内心,是基于热爱历史所以愿意奉献和坚守在考古专业的道路上。
也仍然又一部分人并不买账。
如此在看。
这部讲考古人日常的纪录片就更加的珍贵了。
因为它始终在向我们展现考古人对考古事业的坚守,始终在向我们传达它的魅力挖掘它的独特。
你看。
无论是老一辈还是新一辈的考古人,都乐此不疲的在神秘且厚重的历史长河里贡献着自己百分百的用心。
而这种用心,就是最能打动人心。
往期精彩内容
一个在看=【今天点的人,明天都更美】
千万别随便在文章下面留言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