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耀邦史料信息网(http://www.hybsl.cn)微信公众号:hybslw,订阅请点击上方蓝字“百年耀邦”
六、如何看待边区农村一家一户的生产组织
何谓新民主主义的人民经济呢?当时指的人民经济主要是指边区农民的个体经济。中国是个农业国,毛泽东认为:“在农民群众方面,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克服这种状况的唯一办法就是逐渐的集体化……依据列宁的说法就是合作化。”(P.895)
我国的农村改革首先肯定了“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的经济组织。在亿万农民中建立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和多份“中央一号文件”中,都非常明确地指明了这种家庭承包制也是农村合作经济的一种形式。以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农业合作经济中的生产、运输、消费、信用诸多事业还会更加有光明的未来。
七、新式的国家经济的模型
延安全部公营经济事业包括下列三部分:“(一)政府经营的盐业、工业及商业;(二)军队经营的农工商业;(三)党政机关经营的农工商业。” (P.810)在战争时期,党政军都有过经商的阶段,为解决本身的生活资料和事业经费,实属不得已而为之。“依1942年的计算及1943年的预算看来,(公营经济)超过了人民以租税形式交纳给政府的供给量。”(P.810)延安举办公营经济的时期是“实行统一的有计划的经营之重要时期”。(P.818)
这种共产党领导的公营经济是什么性质呢?毛泽东认为:“我们建立了一个新式的国家经济的模型,这种模型之所以为新式的,就是说,它不是俾斯麦式的旧式的国家经济,也不是苏联式的最新型的国家经济,而是新民主主义的或三民主义的国家经济。”(P.815)这话主要是针对延安的公营经济而言的。
我党实行的新民主主义国家经济,既非俾斯麦的国家资本主义,建国后,也不是苏式的国家社会主义。改革后,我国的经济制度,不管怎么改革,当时延安时期“新式的国家经济的模型”都不可淡忘,切忌走上德式的或苏式的“国家经济”的老路。
八、军队的多种本领
说到公营经济,就不能不提到边区军队参加生产的模范事例。如,三五九旅垦荒屯田事业。“边区的军队,今年凡有地的,每个战士做到平均种地十八亩,吃的菜、肉、油,穿的棉衣、毛衣、鞋袜,住的窑洞、房屋,开会的大小礼堂,日用的桌椅板凳、纸张笔墨,烧的柴火、木炭、石炭,一年中只需花三个月工夫从事生产,其余九个月时间均可从事训练及作战。我们的军队既不要国民政府发响,也不要边区政府发响,也不要老百姓发响,完全由军队自己供给,这一个创造,对于我们的民族解放事业,该有多大的意义呀!”(P.894)它的意义何在呢?“我们有打仗的军队,又有劳动的军队。”(P.893)“我们有了这两支军队,我们的军队有了这两套本领,再加上做群众工作这套本领,那么我们就可以克服困难,把日本人打垮。”(P.893)
那时的军队参加生产,其“宗旨不是为了赚钱牟利”,(P.841)是为生存,完全正确。改革过程中,在一段时间内是为赚钱,中央严令禁止是完全正确的。当时军队的多种作用,在改革中还可以作为多种有益的发挥和引申。“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利用两种资源——国内资源和国外资源,要打开两个市场——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要学会两套本领——组织国内建设的本领和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本领。”(《胡耀邦文选》P.358)
九、毛泽东如何看劳动
毛泽东对人们的劳动,有他独特的认识。马克思认为劳动有双重性,说的是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毛泽东讲:“没有他们(指军政干部和革命军人)感觉到他们的工作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不是为了什么无聊的事业而是为了神圣的革命需要,假如他们没有这种感觉,那末,是无法完成这种艰苦的生产任务的。”(P.850)他对劳动力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做出了具体全新的解释。
毛泽东以上的话就其宏观意义上来说,对所有劳动者无不如此。他认为:“农业生产愈发展,农民每年收获农产品及其副产品的数量愈增多,则其交给政府粮食税的数量在其收获总量上说来就可以减少。”1940年,公粮九万担;1941年,二十万担;1942年,十六万担。“我们提议从1943年起每年征收公粮十八万担,以后若干年内即固定在这个数目上。……这个数目以外的一切增产概归农民,使农民好放手发展自己的生产,改善自己的生活,丰衣足食,穿暖吃饱。”(P.873)
现在和过去相比,虽对象不同,其根源为:共产党领导的生产事业,不是为了别人的无聊事业,而是为了自己和与自己有关的事业。1979年,广东、福建两省在中央统一领导下实行大包干的经济管理办法。1980年实行财政包干措施,广东财政收入增长10.5%,福建增长20.5%,两省实行外汇分成制度,外汇留成均比1979年增加了五倍多。首钢等钢铁企业和建工系统,实行全员承包责任制的改革,都取得极好的效果。我认为,这都是延安经济生活,宝贵经验的继承和升华。我国的企业,不管是什么性质的企业,进行什么现代化结构的改革,实行什么样的公司治理,制度的完善都离不开毛泽东讲的劳动力二重性的关系。
十、联合公营、民营企业的金融工具如何使用
“公营经济愈发展,则人民负担就可愈减少,这又是培养民力的一个方法。而联合与通融民营经济与公营经济这两方面的工具,则是金融。”(P.752)
这是一个非常光辉的思想,但千万不能照搬。目前,我党已在一个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国中执政,国营经济应占一个相当重的地位,这种思想的光辉之处是国营企业应纾民困,以解民生之急,使人们减少负担,培养民力。
当时的边区还是自然经济占主导优势,边区掌握的金融和银行贷款给农民、手工业作坊,金融还是在简单的商品经济中流通。现在我国实行的是规模宏大的市场经济,资本市场为企业家们追逐。给予民企流动资金似乎不是大问题,但有人是否有这种顾虑,让民营企业家在银行和资本市场中配置金融资源,是否是帮助民营企业完成第一桶金,积累了原始资本?其实这一阶段已经过去了。现在的问题是民营经济的发展方向是什么?有无一个规模的问题?民营企业只要进行任何开发性、开拓性的行业,国家开发银行等政策性银行都应给予长期贷款,日本就有拓殖银行为例;民营企业进行海外投资,银行也应该给予长期贷款,美国就有官办的进出口银行为例。如能带动广大农民致富的三农企业也应该得到农业银行、农业开发银行的支持。从而使民营企业的资本金得到银行和资本市场的支持。毛泽东关于金融联通公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的论述,应为今人开一脑窍,这确是一个应该认真研究的问题。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