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北方的冬天,通常大家想到的是干瘪的枝条、枯黄的草丛、坚硬的土地、冰封的河面……一切看起来都死气沉沉。
冬天一到,狗熊钻进树洞冬眠,青蛙在河底淤泥里沉睡,候鸟早已迁徙到温暖的南方,人类则把秋衣塞进秋裤,而那些不起眼的虫子们呢?难不成冻死了?
不能不能,你知道穿厚点过冬,虫子也不傻。它们并没有凭空消失,而是大都悄悄藏了起来。下面就跟着火眼金睛的老唐去找找这些寒冬下的小生命吧。(如果你无法忍受任何虫子的照片,现在就可以关闭页面了。)
北方昆虫安全过冬指南
生活在温带、寒带地区的昆虫,需要面对越冬的问题。大多数昆虫一生要经过卵、幼虫(稚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它们通常会选择某一个生命阶段来面对严寒、度过整个冬季。
我国北方常见昆虫中,最常见的是幼虫越冬,少部分是卵越冬和蛹越冬。而难度最大的当属成虫越冬,其代表之一就是著名的苍蝇。
越冬安家选择一:树梢+枝头
萧条又孤寂是冬日山林的主基调,空空的枝条任凭狂风摇曳。冬日里寻虫,最好是有目的地去寻找。我们选了一片熟悉的山林,那里有不少野生的山杏树,这次寻虫的第一个目标是线灰蝶——它们以卵越冬,幼虫羽化前吃山杏的叶子。
线灰蝶的越冬卵
在一个相对开阔的山坡,我很快就找到了一棵山杏树,线灰蝶的成虫也更喜欢在开阔地活动。运气不错,这棵树的树杈上,我很快在一个小芽的基部发现了一枚蝶卵。这个位置不仅很隐蔽,而且幼虫在春天孵化之后,几乎原地不动就能有鲜美的嫩芽大快朵颐!
线灰蝶夏季的成虫
在穿越一片灌丛时,我吃到了苦头——尖刺穿透裤子直扎进皮肤。驻足细瞧,原来是一丛长满尖刺的小檗。小檗是北方山林常见的灌木,它也是小檗绢粉蝶幼虫最喜欢的一种食物——因为这种虫子喜欢吃小檗的叶子,所以才被取了这个名字。
顾不上疼痛,我就地展开搜寻!干涩的灌丛中赫然挂着“一团团”的枯叶,它们顽强地“抓住”树枝随风摇摆,却丝毫没有要掉落的迹象,一定有玄机!蹲下仔细看,枯叶团上还有很多丝线,尤其在与枝条的交接处,有大量的丝线来固定。这种“叶巢”,是小檗绢粉蝶幼虫的安乐窝!
叶巢内部的小檗绢粉蝶幼虫
叶巢内部,早就铺垫了细密厚丝绒用来保暖,巢下方还有个小口,用作清除排泄物的专用通道,以保持巢内清洁。自打从卵里出来,小檗绢粉蝶就过集体生活,兄弟姐妹们集合在一起,大量取食小檗的叶片,将植物纤维转化为丝,然后开始有条不紊地联合筑巢,动作娴熟,配合默契。
夏季的小檗绢粉蝶成虫
有些昆虫天生喜欢独居,比如夏季里恼人的黄刺蛾(俗称洋剌子,满身毒刺,扎人很疼)就是这类独行侠。在下图这条树枝的侧下方,紧紧贴着一个深褐色的“蛋”,它就是黄刺蛾的茧。
黄刺蛾的茧俗称“雀蛋”
记得小时候,如果在山上找到这种茧,我都会格外兴奋,因为这可是难得美味!用石块砸开外壳,然后把里面的幼虫取出来用火烤一下,味道真是香极了!
秋末,发育成熟的黄刺蛾幼虫会爬到树木枝干的隐蔽处,建造自己的新家。它先在粗糙的树皮上啃咬出凹槽,然后用少量丝线搭建一个简单的卵形骨架,接着分泌灰白色粘液涂抹在骨架上。接下来,它用丝线和粘液不断加固“内墙”,直到吐出最后一点丝线,才肯在里面躺下休息。
黄刺蛾的幼虫
可别小瞧这个粘糊糊软绵绵的新居,只需一点微风和阳光,“蛋壳”就会变得坚硬无比,得用石头才能砸开。新居外墙表面,还会嵌满漂亮的棕色条纹,有些地方管它叫“雀蛋”,真是很形象。黄刺蛾在它坚固的堡垒里酣睡一冬,直到来年春天化蛹,羽化成蛾,翩翩起舞。
越冬安家选择二:落叶+石缝
即使掉光了叶子,朴树灰白而光滑的树干表皮还是比较好辨认的,所以走近朴树时我就会格外小心。在靠近树干基部的落叶层里仔细搜寻,就会找到一些趴在落叶反面的小毛虫。这是一群得过且过的家伙,它们不专门建造房屋,只是随便找个天然庇护所,依然可以成功越冬。
黑脉蛱蝶的越冬幼虫
这次,我在一片树叶背后找到黑脉蛱蝶的幼虫,它在树叶片上编织了厚厚的丝垫。枯黄的冬装在落叶中形成了完美的保护色,用以混淆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的眼光。早春朴树刚刚发芽的时候,它们就可以重新爬上枝头,去享受那久违的美味了。
黑脉蛱蝶的夏季成虫
山路边长着一棵碗口粗的花椒树,落光树叶的枝条露出满身扁刺,还零星挂着些干瘪的花椒。树干上有些空蛹壳,我仔细分辨,这是柑橘凤蝶羽化时留下的——附近一定它们的鲜活后代!
柑橘凤蝶与很多蝴蝶一样,有春型和夏型之分,两者外貌有明显差别。柑橘凤蝶一年可以繁殖好几代,大部分在春夏秋三季里,完成从卵到羽化成蝶的生命周期。没经历寒冬的,都属于夏型。秋末最后诞生的一代,幼虫猛吃猛长,然后就找个隐秘的地方躲起来化蛹,以蛹的状态度过冬季。来年春天,这些蛹很快羽化成蝶,成为新年第一批柑橘凤蝶成虫,也就是春型。
柑橘凤蝶三种不同色型的蛹
在附近搜索,数米开外一块突出的岩壁,正是遮风挡雨的好地方。果然,我在岩壁下面一下子找到几十个柑橘凤蝶的蛹!夏季柑橘凤蝶的蛹是绿色的,眼下为了配合冬日环境,这些蛹变成了土黄或是褐色,有些甚至伪装出了酷似树皮的纹理,几乎可以瞬间消失在你的眼前。
柑橘凤蝶的成虫
冬日的山林一片寂静。正午时分,阳光把大地晒得暖暖的,竟然有几只不怕冷的苍蝇嗡嗡出动,落在温暖的石块上晒太阳。有些昆虫强悍得令人惊讶,能以成虫的形态越冬。除了苍蝇,我在石块边的灌丛里,还发现了一片别致的“枯叶”。这是一只黄钩蛱蝶,它收紧翅膀挂在枝干上一动不动,完美地变身为一片枯叶。
越冬的黄钩蛱蝶成虫(春型)
越冬的黄钩蛱蝶成虫(夏型)
黄钩蛱蝶一年也能繁殖很多代。秋末,年度最后一代黄钩蛱蝶羽化后,就要赶紧到处访花寻蜜“贴秋膘”。冬天一到,它们会尽量排出体内多余水分,提高体液浓度以降低体内冰点。虽然此后身体代谢过程十分缓慢,但依然需要消耗少量水分来维持机体活力,为了不使体内水分枯竭,它们还要挑选一个相对潮湿和封闭的环境,真够隐忍的。
越冬安家选择三:雪层+冻土
初冬的第一场雪覆盖了整个山林,别以为这回就找不到小虫了。轻轻拨开地表积雪,在潮湿的落叶或石块底下,常会发现一些非常神奇的小虫。它们很小,体长也就1~3毫米,会因为你的骚扰而乱跳不止,这就是弹尾纲的跳虫。这类小虫种类多,与昆虫们同属六足总纲。它们分布广,从赤道到两极附近,从平原低谷到6000米高山都能生存,更有一些种类只生活在冰川和雪地中,是真正的抗寒斗士。
大多数小虫都没有跳虫英勇,需要藏在土层深处避寒,想找到它们,就得带上独门暗器——铁铲。我把目标锁定在山边一片牵牛花干枯的藤蔓边,这里的环境适合一种大虫子过冬。找了一块“疑似”地点,开挖!运气不错,没多久就找到了目标——白薯天蛾的蛹。秋末的白薯天蛾能在短短十几天里,从米粒那么小长成比手指还粗的大肉虫。然后它们爬下藤蔓,钻入土里。找到合适的位置后,它们会扭动身体,压实周围土层,并分泌出黏液不断加固。不多久,一个椭圆形的土壤温室就做好了。它们会在其中蜕掉旧皮,变成一个长着长鼻子的蛹来度过冬天。
在土层下越冬的白薯天蛾蛹
白薯天蛾的成虫
喜欢在土里过冬的还有独角仙的幼虫,它们从小就生活在土里,而且特别热爱土地,甚至以肥沃的腐殖土为食。这些懒家伙不用动地方,只要张张嘴就可以填饱肚子了。别看吃的是土,长得却白白胖胖。起初,它们只是在土层浅的地方活动,入冬后随着气温降低,它们才会钻进更深的土层。距离地表10厘米以下的土壤,温度要比大气温度高7℃以上。所以这些贪吃的大块头如果觉得冷,只要继续往下“吃”就可以了。通常,它们在地下温室里恋恋不舍地住上多年之后,才会在某个夏天的清晨钻出地面,爬上树枝,完成盔甲武士的升级。
独角仙幼虫
独角仙成虫
冬季的山林虽然不像其他季节那么热闹,但是枯枝上、落叶间,土壤里等地方依充满生命的奇迹。这些小精灵只要熬过冬天,就会在大地复苏之际准时出现,迎接久违的春天。
撰文 | 唐志远
摄影 | 唐志远
微信编辑 | 小饼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