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电影《瞧这一家子》剧照
供销社印记
文/梅朵
据说最近基层都在重建供销社。生于七十年代的我, 在记事的时候供销社已经式微,然而,一些片段依然深深地刻在脑海里,如今忆起恍如昨日。
布票与花衣裳
作为老三届返乡的知青,母亲是乡村秀才,家中总有年轻姑娘央求母亲代写情书(在当时的农村,找参军的对象是一种时尚)。其中有个我最喜欢的漂亮姐姐在母亲的帮助下要结婚了。那是我最喜欢的姐姐之一,记忆里一直是她的高挑的身材与漂亮的红唇。
记得当时母亲翻箱倒柜找布票给这个姐姐做贺礼,小小的我惦着脚尖想看看那窄窄小小、花花绿绿的一方票证,母亲却怕我损毁,只是托在她的手心掌心给我看,我从布票上学会了“尺”、“寸”、“丈”等计量单位。
图源网络
当时小小的我并不清楚布票的具体作用,但却从心眼里知道只有拿着这个票证才能到万能的供销社购买布匹并最终成为过新年时候的花衣裳。因为女孩子对于新衣服的天然的挚爱,布票、供销社与新衣服之间的联系让我对供销社无比膜拜,在我童年记忆里,供销社简直是万能的魔法世界,那里有着无数我可望而不可及的物件。
当我望着母亲掌心的布票时,我是多么地想去拥有这些窄窄的票证啊,那是我对新衣服的无限的渴望。只是我知道,我家与供销社相隔天涯,我无法也不可能拥有这些布票,更不可能拥有花衣裳。
糖果与故事
另一个关于供销社的记忆片段来自于同龄伙伴。
村上有一个比我稍大一点的姑娘,据说爸爸在供销社任职,其家庭在村上甚是显赫。这个姑娘因为有着父亲的光环,无论到哪里总是趾高气扬,她身边总是围着一群小朋友。如果这些孩子行事符合她的心意,姑娘会赏赐她们一颗糖果。
大概受家庭的影响,我一直不善于迎合他人,尽管也想要糖果,却不喜欢围着这个姑娘转。当姑娘发现我不去迎合她的时候,她便试图联系其他孩子一起孤立我。那时候的我尽管年纪小、还没有上学,但受母亲和奶奶的影响,擅长讲故事,身边也会有一些小朋友。见此情景,这个姑娘扬言说凡是跟我走得近的小朋友永远不可能得到她的糖果。在她的威逼利诱下,我眼睁睁地看着不少孩子在糖果和故事之间艰难选择,最终的结果是,很多小朋友不敌糖果的诱惑而投奔与她,孤零零的我只好给我的小黑狗讲故事。
五香瓜子和盐
第三个关于供销社的记忆片段来自买盐的经历。
母亲身体不好,奶奶缠过的小脚无法走长路,作为家中长女的我很小就开始帮家里买盐。我们当地的供销社设在距离我家大约两公里的靠近公路的村上。对于几岁的孩子,这个距离几乎遥不可及。然而由于供销社的诱惑,我还是雀跃前往。通常,母亲将钱和写着购买量的纸条仔细地藏在我的衣兜深处,我便提着一个小袋子上路了。
从村里出发一路向东,经过一条小河再穿过大片田野才能到邻村。记得一个闷热的夏天,小小的我穿行在大片葱茏的玉米田里,湿热的风和着甜腻的玉米味笼罩着我,明晃晃的太阳照得我头晕目眩,即使这样还要时不时地捏捏口袋里的纸币,生怕有一点闪失。
墨绿的、似乎无边的玉米田总是让我想起《聊斋》中的无数灵异,甚至还有各种传说中的鬼怪,越想越怕、最后一路小跑穿过望不到头的玉米田。当我上气不接下气地跑到供销社的时候,头发早已经湿哒哒地贴在脑门上。
供销社有着高高的门槛,门内透着幽深的光,电风扇嗡嗡地转着带着惬意的凉爽,高高的柜台后面两个阿姨一边聊天一边磕着瓜子。我小小的、汗津津的身子在清凉的风扇下慢慢舒展,阿姨们瓜子的香味婉转地钻进我的肠胃,肆意地刺激着我的味蕾,小小的我吞咽着口水感受着这夏日的绝妙。
当肺腑全部充盈了阿姨们的瓜子香味后,小小的我踮起脚尖努力趴在柜台上。可惜个子实在太小,就算我再努力踮脚,也只有半个鼻尖露出柜台上。柜台后面的阿姨们却不理会,照样一边悠闲地磕着瓜子,一边肆意阔谈着,不时发出愉快的笑声,半黑半白的瓜子壳在她们指尖翻飞,我能想象那胖乎乎、香喷喷的瓜子仁的美味……在我一次又一次踮着脚趴在柜台上连连叫着阿姨后,才终于有个阿姨极不耐烦地向我转过头。
“阿姨,阿姨,我要买盐”。我拼命踮着脚让自己看起来高一点,并奋力举着妈妈写给我的纸条。
“买盐?穿着开裆裤的你会买盐?”那个终于将头转向我的阿姨轻蔑地嘲弄着我。
听到终于有阿姨跟我说话,我忙不迭地拼命踮着脚将母亲的纸条递过去。
阿姨最终不耐烦地接过了纸条和钱开始给我称盐, 一边嘟囔着,“柜台都够不着,还要我弯腰去拿钱,这家大人也真是懒,哼”。我能从她的嘟囔声中感受着她的极端不情愿,为自己个子太矮感到深深的抱歉。
“砰”地一声,阿姨看也不看我一眼就将称好的盐袋子丢在柜台上,又立即坐回去嗑起了瓜子。
阿姨这随意地一丢,那看似近在咫尺、躺在柜台上的盐袋子对我而言却遥不可及。我试着跳了好几次,可是指尖还是够不着盐袋子,只好焦急地、一叠声地喊着“阿姨、阿姨”。
那个称盐的阿姨最终翻着白眼将盐袋子扔给了我,回头跟另一个阿姨抱怨着:“家里大人真是放心,打发柜台都够不着的小屁孩买盐,真是烦死了。”另一个阿姨也附和着怪罪我家里的大人们。在阿姨们的不耐烦和白眼中,我终于提溜着盐袋子跨过高高的门槛溜出了供销社。提着盐袋子再次穿过玉米地的时候,阿姨们的瓜子香味一直氤氲在脑海里,供销社勾起了我对五香瓜子的无限向往。
如今很多年过去,每当忆起童年,那幽深的供销社的穹窿、阿姨的白眼和不耐烦依然历历在目,那个有着供销社工作的爸爸的姑娘的骄傲也深深印在我的脑海,还有供销社里的大白兔奶糖、五香瓜子,那是童年永远可望不可及的奢侈品,在未来的成长路上,我一直不敢去尝试这两样零食,只怕破坏了它们在我心底的神圣与诱惑。
我从小对于供销社的印象就是有点高不可攀,是万能的。供销社,国营食堂都是和计划经济捆绑在一起的概念,过了这么多年,又回来了,现在的这个供销社和之前的供销社还是一个体系吗?令人困惑的同时不免有点忧心忡忡。
作者简介
梅朵,出身草根的中科院博士,曾为某高校教授,现流浪苟活于海外。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