饥肠辘辘的你,如果去快餐连锁店用餐,那么在取餐口,你大概率会看到如下画面:
后厨毫不避讳地拿出料理包,加热两分钟,然后熟练地撕开包装,倒入准备好的米饭上。
2分钟后,你的午饭就上桌了。
预制菜在餐饮行业大行其道背后,其核心的底层逻辑是B端厨房工业化降本提效的现实需求。
与此同时,随着“懒宅经济”兴起,以及疫情影响下家中用餐需求增多,预制菜在C端崭露头角,成为了无数被“996”摧残的饮食男女们的续命料理。
如此市场热潮下,已经坐拥“中国最大餐饮食材加工中央厨房产业园”的新乡原阳,正在加紧布局,欲在预制菜领域谋得一席之地。
截至目前,原阳拥有食品行业预制菜企业40余家,菜类品种达300余个,2021年共完成工业总产值45.35亿元,同比增长16%。
当下,驶入预制菜千亿赛道的原阳,喊出了“打造全国最大的预制菜产业发展基地”的口号,不仅正当其时,更有无限可能。
原阳,南靠郑州,北傍新乡,是传统的农业大县,也是经济弱县。
2021年,原阳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还不足20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的占比接近20%。
凭借农业资源基础,食品加工业成了原阳的支柱产业。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食品产业总产值达到72.37亿元。
展望“十四五”,原阳为食品产业设定的小目标是“两百亿级的产业集群”,而这也将会成为原阳最大的产业集群。
而预制菜这个千亿赛道,便是原阳借以用来壮大食品产业的核心路径。
关于预制菜的定义,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但行业内暂且有一个共识——它是指以农、畜、禽、水产品为原料,配以葱姜蒜等各种辅料,并经预加工而成的菜品。它一般采用冷冻、真空等方式包装保存;购买后,只需进行简单的加工即可食用。
超市货架上待售的预制菜/视觉中国
目前市面上的预制菜,根据“需要加工的程度”可以分为四类——即食食品、即热食品、即烹食品、即配食品。
起初,预制菜更多地存在于餐厅的后厨,尤其是近年来外卖经济的爆发式增长,给餐饮业的出餐效率提出更高要求,从而为预制菜市场提供了发展机会。
然而随着消费意识和消费场景的变化,预制菜市场开始更多地从B端走向C端,从个性化消费走向零售化生意。
一方面是因为现代人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从而催生了宅经济和懒人经济;另一方面,受疫情影响,民众在家吃饭的需求增加,于是,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把原先只出现在酒店后厨的“半成品们”买回了家。
据天猫数据,2020年预制菜销量同比增长111%,自热火锅等新式方便速食在天猫上的销售增长超过50%,预制菜需求呈快速增长趋势。
此外,艾媒咨询预计,未来中国预制菜市场将维持20%左右的增长率高速增长,2023年市场规模将超5000亿元。
预制菜从B端向C端的推进,不仅为预制菜企业提供了有待淘金的千亿蓝海市场,也为原阳这类具备食品生产优势的经济后发之地,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间。
今年3月,爱跟海底捞叫板、从河南起家的巴奴火锅,将总部从郑州迁址北京,但它最大“后厨”却仍留在了新乡原阳。
每天凌晨,位于原阳的巴奴中央厨房灯火通明,几十辆冷链物流车排着队,准备把加工好的毛肚、虾滑等新鲜食材运往近百家门店。
位于原阳的巴奴中央厨房,投资约1.5亿元,年产能达2万多吨,能够满足近百家直营门店的食材供应/河南商报
不止是巴奴,在这处中国最大的餐饮食材加工中央厨房产业园内,还聚集着绝味鸭脖、姐弟俩土豆粉、阿利茄汁面、魏家凉皮、菊花开手撕藤椒鸡、九豫全酱卤肉等从事预制菜生产加工的企业。
已经拥有800多家门店的姐弟俩土豆粉,正是通过“中央厨房+预制菜”模式迅速发展的快餐连锁企业。
为了让客户在所有门店吃土豆粉时享受到相同的口感,“姐弟俩土豆粉”先将散配做成集成料包,此外,还通过工厂统一制作、冷链配送的方式,完成了无明矾土豆粉的标准化生产和使用;同时,通过统一生产配送油炸杏鲍菇、肉丸等方式,尽可能减少门店食材自采,提升门店运营效率的同时,降低食品安全风险系数。
据艾媒咨询的分析,预制菜B端用户需求的前三位分别是:减少损耗、减少流程、节约厨房空间。
而“中央厨房+预制菜”的模式,正巧完美契合了餐饮工业化背景下,餐饮企业降本提效的强烈诉求。即该模式下的规模采购、集约生产,有助于餐饮企业节约后厨面积,降低租金成本;提升出品效率,减少材料损耗;稳定产品品质,提升食品安全。
而对于C端消费者而言,艾媒咨询调研结果显示,其主要诉求为省时、健康、性价比高。
目前,原阳投资3000万元建设区域性食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为食品企业提供原材料及食品质量检验和监测,以保障预制菜的品质。
据原阳县统计局统计,今年一季度,原阳县预制菜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28家,增加值同比增长13.6%。
随着,原阳预制菜产业的集聚效应越来越强,据当地媒体报道,“安井”速冻食品、“麦金地”团餐、上海“好孩子”等一批食品产业中的“大咖”,相继来原阳考察洽谈,原阳预制菜产业有望进一步壮大。
预制菜赛道很热,不过也很拥挤。
从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来看,国内预制菜行业整体上仍以中小规模企业为主,市场集中程度较低,区域性特征明显,行业中各企业市场份额有限,大规模全国化经营企业数量较少。
于是,在此千亿市场蓝海中,不止是原阳,一批具备食品产业基础的核心县市,开始主动布局,竞逐预制菜市场红利。
其中就包括来自山东的“蔬菜之乡”寿光和“食品强市”诸城,来自广东的“鱼米之乡”肇庆高要,以及立志于做“水产预制菜美食之都”的湛江。
但在预制菜产业领域,原阳拥有一定的优势。
首先,背靠“中原粮仓”河南,原阳在发展预制菜产业方面,拥有上游原材料供给的比较优势。
河南夏粮丰收/视觉中国
粮食大省河南,仅用全国1/16的耕地,就生产了全国1/10的粮食、1/4的小麦。此外,河南还是全国第一粮食加工大省、第一肉制品生产大省,生产了全国1/2的火腿肠、1/3的方便面、1/4的馒头、3/5的汤圆、7/10的速冻水饺。
其次,由于预制菜产品依赖冷链运输,因而基于物流成本的考虑,以及产品新鲜程度的要求,预制菜产品的配送半径面临诸多限制,而河南居“天下之中”的区位,则让原阳具备了一定的位置优势。
立足大中原的原阳,自县城驱车3分钟即可驶入全国交通主干网,25分钟即到新乡,30分钟可达省会郑州,40分钟可抵新郑国际机场。
此外,为了做大做强预制菜产业,原阳制定了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金九条”,在资金奖励、融资上市、技术创新、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支持,并已向当地企业兑现了1800万奖励承诺。
为了支持预制菜产业创新,原阳与河南牧业经济学院联合成立中国(原阳)预制菜产业创新研究中心,并新规划25平方公里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建设20万吨级冷库及配套设施,预计一期项目年底投入使用。
同时,原阳的上级政府新乡,也拿出真金白银支持预制菜企业发展。
据今年4月发布的《新乡市重点产业细分领域支持政策》,对于进入大型商超、连锁酒店、餐饮企业供应体系,并且年实际直接配套金额首次超过5亿元、10亿元、15亿元的预制菜企业,新乡市将按新增地方财政贡献20%,最高100万元进行奖励。
原材料供应保障、食品产业基础、区位优势以及政策扶持,此类种种因素加持下,入局预制菜赛道的原阳底气雄厚,并将力争今年预制菜产业营业收入突破100亿元,“十四五”末达到200亿元。
在吃货界,中国人说自己第二,恐怕没人敢说自己第一。
即便是在受疫情拖累的2021年,全国餐饮收入仍高达46895亿元。
而属于餐饮业新兴市场的预制菜赛道,随着资本追逐、玩家涌入,业已成为“风口”,不少城市都开始加大布局,渴望从千亿行业红利中分一杯羹。
而原阳正是这批“玩家”中的率先入局者。
并且在产业基础、区位优势、政策扶持等种种利好加持下,原阳有望成为行业的领导者。
从“经济弱县”到“预制菜之都”,原阳乘风而上,等待蜕变。
参考资料:
[1]餐饮供应链深度:纵览万亿预制蓝海,群雄逐鹿正当时,德邦证券
[2]国内预制菜第一股,分享万亿行业红利,国海证券
[3]2022年中国预制菜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报告,艾媒咨询
[4]豫见预制菜系列报道,大河财立方
[5]原阳县国民经济运行分析,新乡市统计局
—END —
 “城市之光”视频特辑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