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文章没录音,搭配图片看更好
这年头,不管孩子将来当不当程序员,学编程都是大势所趋。
很多朋友一听到"编程"两个字,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屏幕上滚动的一串串代码,其实编程最核心的能力,并不是写代码,而是高效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这种“发现问题--拆解问题--设计流程--逐一解决”的思维方式,在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中都是用得到的。
那要怎么给娃学呢?还真不着急报班,因为对于3-6岁的孩子,编程模块和编程语言还是过于抽象了。
其实,儿童编程启蒙没那么高深,在生活中随处就可以进行,越是能直接上手的,他们就学得越快。
今天就给大家举例一些生活中可以玩的编程游戏,一步步踏踏实实玩上来,同样可以做好启蒙。
01 空间关系与发现规律
孩子还小的时候,我们可以从最基础的空间方位和找规律玩起。
空间方位
空间方位概念是进行空间思维的工具,在日常聊天中就要有意识地引导孩子去发现空间关系,比如:
小D在找东西的时候,我不会直接指给她看,而是告诉她,在桌子下面,在电视机前面等等,来引导她学会观察物体之间的空间关系。
那游戏中怎么玩呢,分享一个特别有趣的“贴五官游戏”。
画一个人脸,空出“五官”来,游戏时需要孩子蒙着眼把每一个“五官”贴到正确的位置。
在这个过程中,大人可以在旁边提示,“往上”,“往下”,“左一点”,“右一点”等等,让孩子通过听指令来辨认物体的位置。也可以互换角色,让孩子来发出指令,由家长来完成贴的动作。
想要游戏更有趣味性,那就故意给出错误指令,让对方执行,摘下眼罩那一刻,保证娃会笑翻到桌子底下去。
(注意,孩子一般到5岁才能辨认左右方位,小一点的娃很容易出错,这时候可以通过提示“吃饭的那只手是右手,那是你身体的右边”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意识到左和右的区别)
除此之外,锻炼空间方位的游戏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戳这篇查看:👉学龄前这个能力好,今后数学成绩也会好
发现规律
规律,是数学思维的五大能力之一。如果开始做数学启蒙了,应该不觉得陌生。
对应到编程中,也可以解释为现象之间必然、本质、稳定和反复出现的关系,也就是“模式识别”。明确了模式,就能够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以及怎么解决。
那学龄前宝宝怎么玩中练呢?
随手抓一把东西都可以,比如两种颜色的糖果,按规律排列,最简单的就是ABAB规律。比如“红黄红黄红黄”,一开始孩子只要出这是规律就好了。
随后是复杂规律,比如AABAAB、ABAABA,类似这样的,同样也可以按照上面的进行。
等孩子熟悉了规律之后,接着引导他去推算规律,比如给了“红黄红黄”,可以知道接下来也是“红黄”。或者在排列好的序列里去掉其中几个,请孩子填补上相应的颜色。
除此之外,还可以让孩创造规律,“试试看,你能不能摆出有规律的序列呢?如果用三种颜色呢?”等等。
还可以用乐高创造规律👉乐高只会照着图纸搭?那可亏大了!
02 编程序列和问题分解
接着,我们可以开始和孩子“真刀实枪”地玩编程了——也就是在生活中运用编程序列。
这个其实很日常,我们每天都在执行。举一个洗手的例子,如果我问你,怎么把手洗干净,也许你会回答,“用洗手液搓洗啊。”
但如果我们这样去命令计算机,它可能就卡壳了,因为机器是没有跳跃思维的,要让它顺利执行,就需要把任务中的每一个动作分解、排序:
打开水龙--挤洗手液--搓洗双手--冲洗干净--拧上水龙头--最后擦干。每一步,都有固定的先后顺序,这就是计算机编程中的“序列”。
而这种分解每一个步骤,并设计完整流程的思维方式,就是编程思维。
是不是很简单呢?那么,你一定会发现,日常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可以这样来拆解,用这种方式就能够帮孩子练习编程思维。
比如,和孩子一起想想,她最爱吃的水果沙拉是怎么做出来的,喜欢画画的,还可以把制作流程画出来(之前介绍的流程图,在这里就可以用上了,戳蓝字重温),这个过程就锻炼了孩子拆解和序列化的能力。
黄磊女儿在食谱里画了拍黄瓜的制作流程△
当然,要让孩子爱玩,还得花一点巧思,分享一个小D很喜欢的机器人游戏:指定一项任务,由小D发出指令,我来执行。
这个游戏,随时随地都可以玩起来。比如,当小D说,“妈妈,你帮我拿下饮料“。
我就会秒变机器人,用呆板的语调说:“糟糕,我变机器人了,我不知道怎么去,请编写我的运行程序,让我拿到饮料吧。”
小D一听,就来精神了,她说,“很简单呀,走到冰箱那,然后拿饮料。”
于是,我就会说“怎么走呢,往哪里走?我该走几步呢,哎呀我好乱啊”然后学着机器人的样子,在原地急得团团转,一下就把小D逗乐了。
这时,小D就明白了,原来编程,是需要把任务拆分成每一个小步骤,并按照顺序给出指令,才能让机器知道如何执行的。
一开始玩,最好是孩子说出一个指令,“机器人”就执行一个,直到完成全部指令。
等他们熟悉了玩法,就可以增加难度了,一次说完一组,甚至全部指令,再让机器人去执行,这就是一个完整的编程了。
这个游戏最好玩的地方在于,一旦编程出现bug,比如孩子忘记或者排错一个步骤,就会发生非常搞笑的事儿。
比如,小D指示“机器人”从冰箱拿饮料,却忘了先给出“打开冰箱门”的指令,那么我就会对着冰箱门一顿乱掏,假装很卖力又很费解的样子。
这一幕常常把小D逗到笑出泪来,有时候她还会故意反复这样玩。
而这个重复的过程,也是他们不断试错,发现因果关系,练习“拆分和排序”能力的过程。你看,是不是比pad上的编程游戏有趣多了?
而且,别小看这样的游戏,把“机器人想拿饮料”的任务,切分成‘走到厨房’和‘拿饮料’这两个目标,再把每个目标拆分到每一个步骤,再执行。
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在教会孩子怎么把“大问题”,划分成一个个“小问题”,再把能力可及的小问题进行一一处理的方式。
03 引入循环和条件语句
当孩子能够通过观察和思考,准确地完成整个流程之后。我们就可以进一步升级,让孩子尝试优化方案,锻炼更高阶的思维能力了。
这里可以引入计算机编程的三个方法,就是,穷举策略、和循环、条件机制。
走迷宫就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游戏,操作简单,玩法多样,孩子们还喜欢。
先用积木搭建一个小型迷宫,(家里场地比较大的,还可以用孩子的绘本、玩具排兵布阵,打造一个地板迷宫。)
准备几组卡纸,分别画上箭头(向前、左转、右转),选好起点和终点,把乐高小人放在起点的位置,然后请小朋友把小人需要遵从的指令,用箭头按顺序列出来,帮助乐高小人儿走出迷宫。
穷举
穷举法,是计算机算法中最基础的通用策略,是指:直截了当的试遍所有可能性,直到找到问题的解为止。
当孩子找不到路径的时候,就可以鼓励孩子这样去做,用穷举的方法,挨个尝试,依次排除,总能找到一个办法。
如果孩子已经有了走出迷宫的方法,我们也可以问一问,这是不是最方便的路径呢?然后鼓励孩子用穷举法找一找,有多少种走出迷宫的方法。
这个过程不仅锻炼孩子专注力和耐心,也是培养孩子用多种维度多种方式去解决问题的能力。
循环
当孩子设计出一条路径之后,我还可以引导他去观察自己的序列里,有没有反复出现的步骤。
当孩子观察到,序列中连续向前走5步,或者反复出现3组“左转、向前、右转、向前”等爬梯式步骤。
我们就可以告诉孩子,放这么多箭头,乐高小人眼都花了,下次我们可以直接在这组动作旁边,写上它出现的次数,那么乐高小人一眼就知道,这个指令他要做几遍了。这就是“循环”。
这一步就比较考验孩子发现规律的能力。用这种方式引入循环的概念,孩子也很容易理解,原来可以用更少的指令就能完成同样的任务。
条件
程序中最常见的指令是“if…else…”:如果XX,就执行A,如果不是XX,就执行B。这个指令对学龄前孩子来说难度比较高,需要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
不过转化到迷宫的游戏中,也是可以通过设置障碍来促进理解的。
比如,在小人的分叉路径上,设置一个小怪兽来回巡逻。家长可以操纵这个怪兽反复在两个路口上出现。
并告诉孩子“现在我是挡路的小怪兽,接下来我会一直在这两个路口之间移动。如果乐高小人从我在的路口走,就会被我吃掉。要怎么做才能不被我吃掉呢?”
孩子就会回答了“当怪兽不在这条路上的时候,我就赶紧走。”,那怎么才能做到呢?我们就可以引入“if…else…”了:
“你看,当小人执行到这个分叉路的时候,它会面对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它想走的A路口上,没有怪兽,那小人可以怎么办?”
“那就走A路口”
“但是另一种可能是什么呢?”
“A有怪兽”
“那小人怎么办?”
“那就走B路口”
“这个就是条件指令了,把它加入到你序列里这个位置上,我们来走一遍,看看是不是行得通呢?”
你看,通过这样一个简单的互动设置,原本相当复杂的“If… else”逻辑概念,是不是好理解多了呢?
只要孩子们能进行更为抽象的思考,我们就可以尝试引入这样的条件语句了,这样的思考,也能够帮助孩子培养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
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就是启发孩子去多思考另一种可能,比如“会不会有特殊情况呢?我可以怎么应对?”,锻炼孩子一个完整的逻辑,对于将来做任何事情都是非常有帮助的。
看到这,你是不是也觉得,原来编程启蒙也没有那么难嘛!
编程思维启蒙,运用到生活中,就是处理各种各样的小事,从这些小事中,教孩子思考问题的逻辑。
当他们掌握了这样的思维能力,学什么不是上手贼快、倍儿好玩,还超有自信呢!

最后再来点福利吧,我又给大家撸来了不少开学季奖品,这周只要是购买了开学好物专场团品的朋友,都可以去试一把,抽个奖哦❤
抽奖方式需要进入社群获取,扫描下面的二维码即可入群,如果已在群里的朋友,就不用重复进了哦
正在团
大J叨叨叨
昨天和大家分享了传统文化的启蒙资源👉我从小最怕,现在女儿基础最弱的这块“大语文”,原来能这样学,特别感概这位朋友的留言。
我自己特别认同,拥有和世界对话的能力,首先要建立文化自豪和文化认同。
觉得文章有启发
记得点赞鼓励👇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