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北方已经是冬天了,但是南方还是夏天啊!为了照顾一下南北方的朋友,我们来讲讲秋天的故事……
在深秋的山野里,总会遇上一些不知名的小野果,每次都要充满疑惑:这是啥?那是啥?能不能吃?
今天我们就来讲讲秋天的野果,以后见到这些小果子要记住了~

牛叠肚
牛叠肚:泡泡,一团汁水!
别名:山楂叶悬钩子、托盘、婆婆头
学名:Rubus crataegifolius
大小:球形,1.5倍花生米大
特征:多汁多水
分布:东北、华北等地
太行山中这种红红的野果叫“婆婆”,到了大别山区,名字却改为了“泡”。高粱泡、三月泡、老山泡、栽秧泡……这些俗名其实挺容易理解,果子吃进嘴里,就像吃了水泡一样,满嘴汁水,酸甜宜人!
无论是“婆婆”还是“泡”,它们都是一类野果的统称,这些果子的中文正式名叫做悬钩子,属于蔷薇科悬钩子属,不同的“泡”,就是种类不同的悬钩子。
青藏高原的凉山悬钩子
每“一颗”酸甜多汁的果实,其实是由许多小果子聚集而成的。西方有些号称树莓或覆盆子的水果制品,其实就是以悬钩子果实为原料制作的。

后来,我在北京的公园中再度遇见了“婆婆”。这是华北地区最常见的一种悬钩子,正式名叫做“牛叠肚”,因叶子略似山楂,又名“山楂叶悬钩子”。我尝了几颗果子,还是熟悉的味道,很多汁。
东北茶藨子
东北茶藨子:酸甜的,谁是醋栗?
别名:东北醋栗、狗葡萄
学名:Ribes mandshuricum
大小:球形,60%花生米大
特征:一捉捉一串
分布:东北、华北、西北等地
东北茶藨(pāo)子有个高大上的别名,叫做“东北醋栗”。没错,就是近些年来颇有名声的“醋栗”——早年间,这名字我国写作“醋李”,其实这俗名,就是虎耳草科茶藨子属植物的统称。
西方的红醋栗、黑醋栗进入我国市场,除了作为高档水果,酿制的果酒、果酱等制品也都跻身“绿色生态健康洋货”行列,甚至传说醋栗可以治疗关节炎、皮肤病、近视眼。

黑醋栗
很多茶藨子味道都还不错,不过,最另类的要属刺果茶藨子,它藏在我国北方的山林中。
成熟的刺果茶藨子像是个刺球,吃起来很有一点点自虐的快感。
刺果茶藨子
软枣猕猴桃
软枣猕猴桃:从地上捡起来的才好吃
别名:软枣子、藤瓜
拉丁学名:Actinidia arguta
大小:椭球形,3~4倍花生米大
特征:完全不像猕猴桃
分布:全国大部分地区
我国有超过50种的野生猕猴桃,其中毛茸茸的种类,也有表面没有明显毛的种类,比如软枣猕猴桃就像它的俗名“藤瓜”一样,确实像个瓜。
市场上的猕猴桃,是由中华猕猴桃驯化、改良后得来的。所以面对其他形态的猕猴桃,人们总会心怀疑惑。
中华猕猴桃
其实只要尝一口就明白了嘛!
遇到软枣猕猴桃先捏一捏,如果没变软的话,并不好吃,不过变软的果子们大多数都已经掉在地上了。想要吃它,只能从地上捡还没摔烂的。
西南草莓
西南草莓:小心摘出高原反应
别名:滇草莓
学名:Fragaria moupinensis
大小:草莓形,2~3倍花生米大
特征:就是小个儿草莓
分布:西南地区
注:配图为青藏高原的黄毛草莓,摄影牛洋
我曾经在青藏高原的林边草地上,遇到一片成熟的西南草莓。野草莓比普通草莓略小,果子有一点点蜂窝状的凹陷,吃起来没有太多汁水,不是很甜,却有别样的香味儿。
草莓吃的部位,其实是膨大的花托,并不是真正的果实,果子是草莓上像芝麻粒一样的部分。
目前市面上的草莓,经过了人类选育,凹陷很浅,相当于可食部位就增大了。但野生草莓的凹陷,通常会更深更明显些。
桃金娘
桃金娘:变成黑舌头别怪我
别名:岗棯、棯菇
学名:Rhodomyrtus tomentosa
大小:椭球状坛子形,1.5倍花生米大
特征:一吃一嘴黑
分布:华南、西南等地
注:配图为地棯。
有一次,朋友说要带我去公路边的树丛里找岗捻。在华南地区,“棯”字按照粤语发音,应当读作“聂”。
“有了!”只见他大手一挥,指向一株约有一人高的灌木,枝头挂着几朵残存的紫红色花,更多的则是小坛子状的紫色果子。果子我没见过,但那花我可认识,这不是南方常见的花卉“桃金娘”嘛!
桃金娘
原来岗棯就是桃金娘的果实。桃金娘常生于酸性土山坡上,花开得鲜艳,所以近些年来南方栽种比较多。
岗棯有一些细小的种子,嚼起来疙疙瘩瘩,倒不令人反感,关键是味道还挺甜美。只是,如果吃多了,果子会把舌头和牙都染成紫黑色,而且容易便秘!
南酸枣
南酸枣:吸溜吸溜鼻涕果
别名:鼻涕果、醋酸果、五眼果
学名:Choerospondias axillaris
大小:椭球形,3倍花生米大
特征:黏糊糊
分布:华东、华南、西南等地
“我要去找五眼果,就是‘五眼六通菩提子’!”然而,带我寻果的师兄递上来一个果子,说:“你尝尝,鼻涕果。”
果子呈椭球形,外皮黄色,捏起来略软,里面大约有核。稍用力捏,皮破了,果肉黏糊糊的,是浑浊的半透明灰白色。我小心地吃了一点点黏糊的果肉,酸!
南酸枣果实高挂在树梢
其实那枚果子,把果肉都吃干舔净,我想要的五眼果就出现了。果子的正式名叫做南酸枣,五眼也好,鼻涕也罢,说的都是它。
里面的果核,就是常见的“菩提子”之一,而外面的果肉,则是南方小孩子们的常见解闷食品。我也终于理解了南酸枣名字的由来,真的好酸!相比于北方的酸枣,还是南酸枣更加名副其实。

火棘
火棘:嘎吱嘎吱救军粮
别名:救军粮、火把果
拉丁学名:Pyracantha fortuneana
大小:球形略扁,70%花生米大
特征:还是磨成粉更好吃
分布:华中、华南、西南等地
这种红色的果子叫火棘,别看它红彤彤,其实并没毒,可以吃。据说,火棘果子磨成粉,可以作为粮食的替代品,所以它的俗名是救军粮。
但是我觉得火棘并不好吃,口感干涩,嘎吱嘎吱,咬一嘴碎渣子,结局就是呸呸呸吐了一地。后来有人纠正道:你吃的果子可能已经干了吧,新鲜的略酸,味道还可以。
沙棘和火棘的形态相似,但果实颜色偏黄,多汁而较酸。

嗯,其实很多野果,我都不是在最适宜的时候吃到的——山楂、酸枣之类,失水之后,就会变成一堆渣子;山荆子、杜梨等果子,则要经过霜打,否则酸涩难吃;不软的猕猴桃全是涩味,简直扎嘴;过熟的草莓干瘪无味。

说到底,吃野果,作为一种体验就足够啦,酸也好涩也好黏也好渣也好,怎么都好。
撰文 | 天冬  
摄影 | 彭鹏 等  
图片 | 部分图片来自123rf
微信编辑 | 谢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