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1466字,阅读约需4分钟]
最近疫情多地散发,很多城市、小区、居民都面临着封控、隔离的问题。圆方的小区也不例外,在业主讨论群里看到了一个有意思的选择题。
如果你得了新冠,愿意居家隔离还是集中隔离?
大部分选的都是“居家隔离”。
如果你的邻居得了新冠,你希望他居家隔离还是集中隔离?
大部分选的都是“拉走集中隔离”。
同样的问题,只是换了一个角度,就能够得出来截然相反的答案。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最难的就是换位思考
换位思考,其实需要从两个角度去看。
先说说关于换位,一个很经典的案例就是“踏板效应”。
在人潮汹涌的公交站,有许多着急等公交的“天选打工人”,一辆蜗牛一样驶过来的公共汽车终于停稳了,这时一大群等了很久的人拼命地往上挤。
很快,车厢里塞满了人,车门口也挤满了人,关上车门都很困难。这时候,还在车下面的你,会拼命地对车上的人说“再往里去一去,我都马上可以站在踏板上了!”
于是,一阵用力地推、挤、攘、压,你终于手抓车门,脚踩踏板了!可是当你踏上了汽车的时候,你回过头来,看到车下面还在奋力争取往上挤的人群,你会说“别挤了、别挤了!没地方了,等下一趟吧!”
转瞬之间位置变了,态度变了,思考变了!这也是“换位”带来的改变。
上面这个“踏板效应”听起来像是一个段子,但其实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
职务争取上是这样的,争取的时候各种途径努力想办法,职数超了也各种变通,一旦解决就反对再继续有人争取来分薄权力。
孩子上学时是这样的,重点学校重点班哪怕人数超了也一定要挤进去,而一旦进去了就反对再有其他想挤进来的插班生。
商业竞争也是这样的。街上三家水果店生意很好,哪怕没位置了也要开一家,一旦自己开起来,旁边再开自己就受不了。
一旦人们由资源争夺者变为拥有者,心态的满足以及维护自己的立场占据了思想的全部,从而做出了截然不同的选择和判断。
上面讲的是“换位”,下面说说“思考”
生活中我们遇到的绝大部分问题,其实并不是“换位”所带来的立场转换,而恰恰是“不能换位”所带来的不认同和不理解。
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立场,每个人又都有自己所需要保卫和守护的利益。
一个比较好的社会结构和发展态势是什么样的呢?其实应该是“每个人都追求提升自己的利益”与此同时“社会整体利益的改善”。
正如《国富论》里面所讲述的观点:
“面包师清早起来做面包,不是为了怜悯那些早晨上班的人没有早餐吃,而是为了追求自己的利益”
但是,物极必反,在事物不同发展阶段,又会呈现不一样的结果。马克思指出如果大众不受约束的趋利行为发展下去,最终会带来“社会整体利益的下降”。
而世界也早已从几次经济危机和世界范围内大的冲突证明了“不受约束的趋利行为”发展到极致的“贪婪”会带来什么。
但是,这种“贪婪”能被制止么?
很难,因为不能“换位”。想要说服一个人为了整体利益的长期成长,放弃或者让渡出来一部分自身的“权力和利益”是极难的。
正如开篇所提到的“隔离”。当我们没有身处其中,不需要自身付出代价和成本的时候大家都能够明白,“隔离”应该是真正“清零”的好办法,长期看,一小部分人的“隔离”会对整体社会恢复正常生活是有好处的。
但是,当我们深处其中的时候,当自己需要去“隔离”,为社会整体恢复“付出和牺牲”的时候,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纠结”和“不满”。
“隔离”是如此,“防控”是如此,“经济”和“财富”也是如此。
要完善分配制度。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坚持多劳多得,鼓励勤劳致富,促进机会公平,增加低收入者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范收入分配秩序,规范财富积累机制。
——大会报告
认可圆方你怎么看
快快去点亮「在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