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奴隶社会的第 2606 篇文章
题图:Photo by Lucas Santos on Unsplash.
作者:珊珊,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我老公不会玩英雄联盟、王者荣耀这类竞技游戏,但是居然半夜不睡觉,看电竞的决赛。他看不懂,还想看,就问我这个什么意思,那个什么意思?我被问烦了,索性放下工作,给他场外解说(解释说明游戏规则)
没错,我是个女玩家,玩龄快 30 年了。
被爸妈带进“坑”
对游戏机的最早印象是 6 岁,我家有了一台插卡游戏机,应该是爸妈为了赶时髦,就像录像机 VCD 这些,是那个年代的标配。我妈在家没事的时候就玩玩,还带着我玩,但是我没太大兴趣,等她通关马里奥后,就放那吃灰了。
小学时,我家楼下有个超级大游戏厅,我爸偶尔会去打台球,我去找他,他会给我买游戏币,说:“我看小孩都玩那些,你去试试。”那时候玩的比较多的是拳皇和街霸,老虎机还能赢几个,我会找老爸显摆,你看我玩半天了,游戏币不少反多。

中学时,网吧流行起来,妈妈学电脑,学五笔打字等电脑基础知识,让老板给我整点游戏玩玩,省得我等她无聊。这样我会了红警和 CS。然后跟同学开始玩传奇等游戏。跟同学探讨游戏里的角色、装备,被认可被羡慕的感觉可是真好。
高中只有周六下午提前放学,固定的解压方式是跟男同学们在 CS 里打打杀杀。别人的父母是带着皮带去找儿子的,我就不一样的,我妈去找我,顺便还给我结账。
大二开始接触竞技游戏,玩魔兽争霸,那时 Dota 还是魔兽争霸里的地图,现在的英雄联盟就是这出来的。不得不承认当你带着团队逆风翻盘的那种成就感,现实中很少能体验到。当时还觉得同寝室的其他女生看剧很浪费时间,不如玩游戏收获多,不仅收获了友谊、自信,以及手脑眼的协调能力,甚至是团队管理能力。
玩了这么多游戏,耽误学习了吗?
我虽然不是学霸,但是重点高中是自己考上的,一本自己考的,每年都拿奖学金,大学毕业也是北京市优秀毕业生。
由于玩得多,我很早就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样的游戏,有的游戏看下介绍就碰都不碰。我很少在游戏里花钱,我知道一个游戏我大概会玩多久,甚至都能猜到一个游戏的盛衰周期。所以时间和金钱投入都比较理性。
一是我爸妈不限制我玩,当一个东西足够触手可得,就不会时刻地惦记,如获至宝般的珍惜。
二是他们保留对外部世界的好奇且没有任何偏见。我家楼下就有网吧,透过窗子能看到玩 CS 的人,我爸问我:“他们玩那个头不晕吗,我看着都迷糊呢。”我说:“我看也晕得恶心,但是我玩就不晕。”“哦,这就跟有人坐车晕车,开车不晕一样。”他不会说这个游戏暴力、这个游戏不好,只针对他看到的进行客观的探讨。如果他像别的父母一样,上来就批判一番,孩子大脑里第一反应就是你不懂,瞎说什么呢,懒得理你。
三是跟孩子保持足够的连接。学生阶段,我父母从来没有给我报过学科类课外班。他们会带我去乡下摘山里红,去水库游泳划水,去溪边野餐,去山里采榛子、采蘑菇等等很多有趣的事情,所以我能快速从虚拟世界里抽离出来,享受现实生活的美好。
当然我这一路的玩伴,有高中辍学和被开除的,也有大学肄业的。但想来都是因为游戏吗?表面上看是的,游戏耽误了他们的学习时间,没日没夜地玩,其他事情没心思做了。
▲ Photo by Ciaran O'Brien on Unsplash
现在回想这一个个真实的案例,我发现没有一个最开始是因为游戏本身好玩而玩成最后这样的结果。
邻居弟弟,一个懂事礼貌的男孩,就是学习不太好,初三开始频繁去网吧。家里爸爸、妈妈、哥哥轮番带着皮带满世界网吧找他,找回家男子单打、混合双打伺候,最后他说要么你们把我打死,要么我自己去死。这么一说家里人也怕了,发现的确打折了 3 根皮带,也还是管不住,最后辍学在家玩了一年去上了中专。
高中同学的“张百万”,属于默默无闻的那种透明的学生,突然有一天全班男生都为他沸腾,其他班来找他的人也多起来了,为什么?因为他在某网游里,几万人的区里拥有了第一把屠龙刀,这样的荣耀谁顶得住!荣耀还带来了钱,高二他通过倒腾游戏装备,赚了第一桶金 1000 多块钱,给自己买了 600 块钱的皮夹克,还在班级开起了小卖部,人送外号张百万。他家庭条件不算差的,但父母对于他花钱的管控非常严,荣耀他并不是很在乎,笑笑了之,但是游戏里的钱他很认真,想方设法从游戏里赚钱,学习越来越差,最后结果可想而知。
肄业的男生是山东的,考上了浙大,他说高中三年太压抑了,学校家里对他报了很大的期望,都认为他能稳进清华。但是他说:“我进大学想的第一件事就是,这四年我要狠狠地玩回来!”最后就把自己玩到了肄业。
全村里很多人问我们,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其实,怎么办的前面是为什么?不知道“为什么”,“怎么办”是没用的。
父母分析过孩子为什么爱玩游戏吗?
1.社交需求
社交需要是每个孩子的基本需要,而且随着孩子的成长,同伴关系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每个孩子都需要融入集体,得到同伴的认可。融入同伴的一个很重要的方式就是有共同的兴趣、话题,如果大家都在聊一个游戏,你既不会玩,也不知道大家在聊什么,那就无法参与大家,慢慢地也容易感到被孤立。所以很多孩子玩游戏正是因为他周围的小伙伴都在玩,这是他的社交需要。
这种就不是沉迷,也不需要干预,我们只需理解孩子。
2.成就感来源
成就感和自我价值感是每个孩子的根本需要,也是成长的动力。如果孩子在生活中找不到成就感,那就会沉迷于游戏里,因为游戏中太容易让他有成就感:一个动作就能赚钱,一个操作就让对方掉血,到最后胜利的“大成就”。
很多孩子沉迷于游戏世界,是因为在父母眼中,他们学习不好,没有自控力,缺乏责任感,不知道上进......这样的评价让孩子觉得自己一无是处,非常挫败,找不到成就感,从而也把孩子推进了网络世界。
日常生活中,我们要看到孩子点点滴滴做的好的地方,哪怕一次被放对位置的水杯,都值得被看到,被欣赏。注意不能过分夸赞,也不利于孩子发展。这样才能重建孩子自信心,把他把游戏里拉出来,如果直接“拽”那只会适得其反。
3.纯爱好
有的孩子未来想加入电竞职业。电竞职业选手也是万里挑一,可以带着孩子了解一下,去报名,看会不会被录取。调查数据显示也是万分之一的概率。而且我还发现一个常见的现象,就是学习有方法的孩子,985 学校的学生玩游戏都玩得要好不少。
4.家庭原因
陪伴也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基本需要,如果亲子陪伴不够,孩子更倾向于从游戏中寻找快乐。还有就是家长的认知,如果家长视游戏为洪水猛兽,一味制止阻拦,反而会让孩子更加上瘾。相反如果我们选择信任、尊重孩子,孩子反而会在游戏中更有自控力。
所以要给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同时,家长提高自己的认知,更加理解孩子,孩子有我们这样强大的后盾,才不会沉迷某一样东西。
5.你的提醒一切都是徒劳
家长越提醒往往孩子越沉迷,这里面有两种心理机制在起作用。
第一就是自主权的争夺。如果你不让他玩他就不玩,那孩子内心深处会觉得他遵从于你,这会让他觉得很没面子。所以往往是家长越反对,孩子越坚持,孩子用这种方式来告诉你“我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
第二点是禁忌效应。如果一件事情越被禁止,那它就越神秘,越有吸引力。父母越是禁止孩子玩游戏,孩子会越觉得游戏好玩,就越容易上瘾。
理解人都有放松娱乐需求的,有的人需要游戏,有的人需要跳舞,有的人需要刷剧,每个人放松的方式不同。
理解孩子的玩游戏的需求,是学业重了,需要游戏做暂时的压力释放,还是想在喜欢的人面前出出头,打出个王者。
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玩游戏”或者“痴迷一样东西”而耽误了学习,耽误了休息,其实可能是我们没有看到他们“冰山”下面的问题。
如果你也想: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给孩子正确的回应和支持
学会理解孩子,做跟孩子有共同语言的父母
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始终跟孩子站在一起
全村家庭教育的《站在孩子的角度看问题》课程也许会对你有所帮助,扫码即可参与。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