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回复“听课” 免费听课哲学100问》5期

特别推荐
5 本 哲 学 新 书
维特根斯坦为何在人生最后时光里思索颜色
古代波斯帝国里的“替身国王仪式”是什么?
如何跟随哲学家找到当代人的反“空虚”指南
从人类的苦难经历里,我们能学会什么?
5本上新好书
一起看
1.《论颜色》
[奥] 维特根斯坦 著;孙周兴 译
我们如何得当地谈论颜色?
当我们说到颜色时,到底说的是什么?

维特根斯坦在人生最后十五个月里关于颜色的思考笔记。
牛顿的颜色理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如今已经成为全球人类的“常识”和“习惯”一一我们认为,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光谱色”是天经地义、与生俱来的了,没有人愿意怀疑和否定这种“基本知识”。
但我们必须再三向自己提出这个问题:人如何学习颜色名称的含义?
历史上的哲学家附带谈颜色者不在少数,但形成专论者却是不多,维特根斯坦这本书或许可以松动我们关于颜色和观看的固化理解
1. 一种语言游戏:报道一个特定的物体是比另一个物体更亮还是更暗。——不过,现在有一个相似的语言游戏:陈述一些特定色调的亮度关系。(这是要比较:确定两根棒的长度的关系——以及确定两个数字的关系。)——这两种语言游戏中的句子形式是相同的:“X比Y更亮。”但在第一种语言游戏中,说的是一种外在的联系,句子是时间性的,而在第二种语言游戏中,说的是一种内在的联系,句子是无时间性的。
2. 在一幅画中,一张白纸从蓝天获得它的亮度;在其中,蓝天比白纸更亮。然而在另一种意义上,蓝色是更暗的颜色,白色是更亮的颜色(歌德)。在调色板上,白色是最亮的颜色。
3. 如果我说一张纸是纯白色的,如果这张纸可以与雪相对照,它现在看起来是灰色的,那么,在它的正常环境里,我或许还有理由把它称为白色的,而不是浅灰色的。情形或许是,比如在实验室里,我使用了一个精细的有关白色的概念(例如,我也使用一个精细的有关准确的时间规定的概念)。
——维特根斯坦
如何得当地言说颜色?这是本书的根本追问。维特根斯坦背后有他反对的本质主义的传统颜色理论,特别是牛顿的颜色理论,更有让他欣赏又令他不满的歌德及其友人伦格的颜色学说;他尝试颜色探讨的第三条道路,可谓“现象学-语言哲学的颜色论”。这种颜色探讨是开放的和自由的,它力图超越科学还原论,也想与文艺的和神秘的色彩言说保持距离,而首先是要唤醒一种敏感的颜色感觉力。因此,本书没有告诉我们颜色是什么,而是留下了一个不定的结论,即颜色和颜色感知的不确定性。诚如作者所言:“在每一个比较严肃的哲学问题中,不可靠性直抵根底。我们不得不总是准备好去学习某种全新的东西。”
本书除了458条维特根斯坦关于颜色的评论思考外,另附译者孙周兴教授攥写的《译后记》,解析牛顿的颜色理论、歌德及其友人伦格的颜色学说,以及维特根斯坦的“现象学-语言哲学的颜色论”,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原典。
图书订购↑
2.
《古代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简史(公元前550—前330年)》
[美]马特•沃斯特 著;吴玥 译
回溯古老波斯文明之发端,纵览帝国之成败起伏。
囊括最新考古发现与铭文解读,古波斯史的前沿研究成果。
全面介绍阿契美尼德帝国兴衰史,波斯史的入门杰作。
替身国王仪式
公元前522年的危机在历史上占据了非常大的篇幅,而这个新生帝国的稳定在此时面临着重大的挑战。各种不同的历史资料都记载了如下内容:兄弟之间的互相残杀;精心策划的阴谋掩盖;一个替身与一名冒名顶替的国王;以及一小群发现了真相的英雄。这些英雄们杀死了这个假国王,并让波斯再次走上了正轨。
在此前的近东历史上,人们会通过所谓的替身国王仪式(substitute-king ritual)来对抗威胁到国王安全的不祥之兆。一个替身会被选中(往往是一个心智不健全的人)来坐上国王的位子。这个替身穿国王的衣服并佩戴王家的饰品,他坐在王座上,吃国王的饭食,甚至睡在国王的床上;而与此同时真正的国王则躲在暗中。这样的话,注定要发生在国王身上的灾难性命运便会发生在这个替身身上。而这个替身也不可能幸运逃脱:在结束使命后替身国王会被杀死(在亚述时代一般是一百天后),这便可确保真正的国王身上不会发生危险——至少人们是这样相信的。
替身国王仪式甚至到了公元前323年亚历山大大帝统治时仍在进行,这是当时亚历山大为了阻止自己的死亡做出的徒劳努力。有的学者认为这样的习俗便是大流士所讲述故事的背景。虽然这是一个很聪明的想法,但我们却无法确定其真实性。
阿契美尼德波斯帝国在大流士一世统治时期达到了其疆域的巅峰,统治着从印度河流域到欧洲东南部和从喜马拉雅山脉的西端一直到非洲东北部的领土。古代史教授马特•沃特斯细致考察了阿契美尼德王朝历史,对历史学家在重塑和理解阿契美尼德历史时面临的多种解读问题进行了思考。沃特斯讲述了从公元前五、六世纪帝国的先人所生活的年代一直到马其顿征战后的阿契美尼德波斯人的故事。他用生动的叙述手法为我们讲述了帝国如何在两百多年的时间里保持着自己的活力并在中东、希腊和欧洲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3.《虚无主义》
[荷兰]诺伦•格尔茨 著;张红军 译
一本写给当代人的反“空虚”指南!
哲学家苏格拉底、笛卡尔、休谟、康德、尼采如何看待“虚无”?
看透虚无主义的本质,找到人生的意义。
以哲人之思,剥出虚无主义脉络
苏格拉底:虚无主义可以通过启蒙来克服。
笛卡尔:虚无主义可以通过自律来克服。
休谟:虚无主义不可能被克服。
康德:虚无主义可以被克服,代价是……
尼采:我们需要虚无主义。
在漫长的求索旅程中,无数有识之士在思索着战胜虚无的方法。
生活在轴心时代的柏拉图写下洞穴的比喻,点燃智识的烛火,他借苏格拉底之口说,虚无主义可以通过启蒙来克服
在传统价值观受到质疑的启蒙运动中,笛卡尔为寻求人的价值而探索着。他意识到理性的重要性,写下“我思故我在”。他说,虚无主义可以通过自律来克服。
启蒙运动的归纳者康德则给出了一个相对乐观的回答。在他看来,人类的认识从感性开始,经过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理性是人类认识的最高能力,它要求知识的“彻底性”。由此,他相信,虚无主义可以被克服,只是需要付出代价。
虚无主义究竟产生于何处?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它,从中汲取精神力量?或许,这本《虚无主义》正适合成为你的指路明灯!
本书内容遴选自“麻省理工大学出版社基本知识系列”丛书,汇集各领域专家,专为大众读者写作,深入解读与日常息息相关的专业议题。它语言生动,译注丰富,倾注译者心血,尽全力弥合东西方文化差异。即使此前未接触过哲学的读者,也会在第一次读到本书时沉浸于浅显而不乏哲思的文字中,产生深刻的人生思考。
在设计上也独具特色,大字反色插页,随文提示核心要点,助你在阅读过程中随时把握警句;深色小开本,质感高级,便于携带,可以让你把握碎片时间,随时阅读。
重磅推荐↓
推荐哟↑
4.
《历史的恐怖:
西方文明中生活的不确定性》
[美] 特奥菲洛·鲁伊斯 著;付有强 译
探索西方社会如何应对危险与危机。
一本反思西方社会中的个体和集体如何逃避历史及其恐怖的著作。
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皆为历史上的“恐怖事件”,而这样令人不安的事件的发生是倏忽的,充满了不确定性。历史学家鲁伊斯非常像一位致力于探索人的生存状态的学者,他在这本书里探讨了人们如何回应西方文明中生活的不确定性。
这本书的基调更多的是沉思,而不是说教。它没有指责或轻视人们逃避死亡的可悲尝试, 而只是希望人们认识到各种可能性。鲁伊斯在写作中穿插了个人轶事,但并不主张一种尝试胜过另一种。所以,这本书不是一本自助手册,但它见证了西方社会如何赋予人类痛苦和苦难经历以深刻的意义
周遭的危险和不确定性,随时可能袭击我们,自然灾害和人为灾难可以在一瞬间改变人生。当任何一种灾难夺走我们所珍视之物,并摧毁我们对自身命运的掌控感时,我们会产生深切的焦虑和生存恐惧。
这是一本关于个体和集体如何应对危机和不确定性的著作。历史学家鲁伊斯从心理史学入手,探讨“中世纪没落时期”的人们如何回应生活中的不确定性。面对掌控的局限性所产生的深切的缺陷感和生存恐惧,有人转向宗教谋求解释,有人拥抱无处不在的消费文化,有人沉迷转瞬即逝的快乐……他们为伤害和恐惧寻找慰藉。
本书择取从古代到近代的历史事件,将其与文学典故、个人反思相结合,探求西方社会的男人和女人如何赋予人类痛苦和苦难经历以深刻的意义。
5.《逻辑原理》
[英] F.H.布拉德雷 著;庆泽彭 译
“现代哲学中的芝诺”

“哲学家中之哲学家”
严格说来,凡不存在是非真伪的知识的地方,就无所谓判断;而是非真伪既然建立于我们的观念对实在的关系之上,所以一说到判断就不能没有观念
非但我们不使用观念就不能够判断,而且严格地讲,如果不把它当作观念来用,也还是不能判断
我们必得要已经知道它们并非实在的东西,而是单纯观念,只是本身以外某一事物的标记。观念非到成为符号不能成其为观念,而我们非到能使用符号的时候,也就不能有所谓判断。
我们假定观念为一种现象,与感觉及情绪等量齐观,视作当然。一面把这些现象看作心理的事实,我们又竭力要找出观念和感觉之间的分别(成绩如何,暂且不管)。
但我们聚精会神这样做的时候,却忘记了逻辑使用观念的方法。我们一直没有看到,在判断中,任何事实从来不是它自己所指谓的东西,或表示它本身的面目;我们一直没有学习到,凡有是非真伪的地方,我们所使用的都只是这个事实的意指,而不是它的存在。
从逻辑的观点来看,观念就是符号,除了作为符号而外,没有任何别的用处。说起来也许平淡无奇,但首先还须解释一下符号是什么。
无论什么东西,都可分为两方面,(i)存在和(ii)内容。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可以察觉有了那个东西,又知道它是什么东西。但是一个符号除了这两方面而外,还有第三方面,即它的指谓,或意思
我们可以说,归根结蒂,没有一个标记不是观念,但这里我们却要记住,至少在逻辑上,一些观念都是符号。我们所认识的每一件事物,都作为一个心理事实而存在,具有各种特殊的性质和关系。
本书共分三部:第一部论判断,第二部论推理,第三部还是论推理。布拉德雷把逻辑作为一门学科,认为通过它我们可以对思维的特殊功能进行说明和解释,通过它我们可以超越直接经验;逻辑涵盖了今天属于知识论的主题。布拉德雷反对身心分离的观点,认为人类的思想不能脱离它的世俗背景。本书以论判断部分价值较大,影响较大。在增订版中,作者对第一版的正文基本未作什么修改,但每章加了许多“增补附注”,有时多至六七十条。
罗素哲学卫衣
秋天了,穿出你的哲学个性
罗素卫衣↓
哲学卫衣↑扫码查看
 - 独家课程(0基础)- 
哲学启蒙  +  艺术启蒙
西方哲学史丨西方音乐史
0基础入门·小白畅听·赠送资料
👇 附逐字稿👇
哲学简史
音乐简史
扫码订购 - 永久收听
附文稿+赠送资料
逻辑图领取(很重要)
下图扫码 · 售后服务
👇阅读全文订购《哲学100问》(0基础入门)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