吼孩子这事儿吧,和挤痘痘一样,“明知不可为”,但总是忍不住“为之”。
昨天,一则#奶爸带娃加班被弄乱文件崩溃咆哮#的视频冲上热搜,隔着屏幕都能感受到家长内心的抓狂。
我当然不是神人,也有过炸毛的经历,好在我(工作所迫)爱学习,确实掌握了一些方法(感谢我娃的“调教”,给我学习的机会),今天就来和大家分享一下吧。觉得有用,记得分享给身边的姐妹哦~
今天的内容分4部分,阅读时长约6分钟。
吼孩子有多可怕?

除了吼孩子,我们还能做什么?
已经吼了孩子该怎么补救?
01
你的吼喊、羞辱,正在吞噬孩子......
提示:这部分是为了让更多家长看清楚,吼喊对孩子的伤害有多大,我们为什么不建议吼孩子。已经知道的学霸爸爸和学霸妈妈们可跳过,继续往下看。
*1
越吼,孩子越笨
哈佛医学院附属美国顶尖的精神病专科医院精神病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 ,父母对孩子长期吼叫的确会改变孩子的大脑,影响他们的智力。
Teicher 的团队分析了曾经遭受过父母言语暴力长期的吼叫、斥责、诅咒、归咎、侮辱、威胁、贬低、取笑等)的成年人的大脑,发现他们的韦尼克区(主要负责理解口语)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而这两个区域之间的连接越少,一个人的言语理解能力越差。
小时候经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人的言语智商(verbal IQ)只有112分,比那些小时候没有经常遭受言语暴力的人(124分)要低。Teicher 说:“我认为这些人没有发挥出他们的语言潜能。”
而我们国内,沈阳市心理研究所也曾做过一个名为《语言能造成多大的伤害》的教育短片,内容真的很令人震撼,大家可以提前调小音量看一看。
*2
越吼,孩子越没安全感
你可能听说过
“弃猫效应”
,讲的是一只猫咪被主人丢弃,再被别人捡回家后会变得特别乖,甚至更会讨好,因为它怕自己不乖会再次被丢弃。

对孩子来说也一样,当他们经常被家长吼喊、辱骂,他们的安全感也在一点点崩塌。
“哭什么哭?再哭我不要你了!”
“你怎么这么讨厌!我不喜欢你了!以后别叫我妈妈!”
这些我们不曾好好说出口的话,都像刀子一样,深深地刺进了孩子的心脏。
亿点点心痛
*3
越吼,孩子越自卑
“当你吼孩子,孩子不会停止爱你,但会停止爱自己。”
当孩子不爱自己时,更容易变得性格孤僻、懦弱、自卑,不善交际,甚至有可能为了保护自己不被吼,形成讨好型人格”。
而这样的自我保护机制一旦形成,孩子只会越来越忽略自己。
孩子的未来会活得很辛苦,什么事都会把别人放在首位,自己放在最后。
如果没人带他看清真相,他将一直和真实的自己割裂,备受煎熬。(别问我怎么知道的,说多了都是泪。)
*4
越吼,孩子越容易活成“另一个失控的你”
孩子是家庭的“照妖镜”,因为孩子是最擅长模仿的人,你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他都会效仿,甚至以此来向你表达爱你的忠心。
尤其孩子3岁之前,是他们性格和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
如果你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常用大吼大叫、羞辱式语言来宣泄情绪,那么你会发现,孩子在和其他小朋友处理遇到矛盾时,也会跟你一样,将来还可能成为情绪的傀儡,被情绪操控,不能理智的处理问题。
看到这里,估计大家都在想“我也知道啊,可我能怎么办呢?”
吼娃一时爽,下秒悔断肠!生气和自责的情绪互相纠缠,那种感觉我懂,你不是一个这样。
所以下面为大家总结了原则和方法,结合实际案例做演示,希望能帮到大家。
02
有原则、有方法,才是高情商做法
应对每一个想吼孩子的瞬间,都要时刻记住这5个原则
①对事不对人  ②不给孩子贴标签  ③不记仇  ④不翻旧账  ⑤分场合
再来说方法,来和大家分享一个不吼不叫的A-B-C-D-E法则,咱先来看图。
光看图有点懵,我们在案例演示一下,下面是团子和团子妈的故事,团子妈口述:

为了多陪他会儿,我下班一回家就马不停蹄地带他去楼下玩儿。
他倒好,先是抢了其他小朋友的玩具,哭嚎着不还。
后是躺在超市地上打滚儿非要吃冰淇淋,满超市的人都看着他的live哭嚎秀。
这我都忍了。
回了家,我妈刚把他的饭端到餐椅上,他一挥手都敬了土地爷。
我刚给他换的衣服以及我刚买的白T恤,都染上了油花。
我憋着火给他讲道理,他全程眯着眼睛尖叫,分贝之高简直能当场穿透我的脑浆。
团子爸还在一旁拱火:“他不吃就不吃呗,你说这些干嘛。”
于是乎,我就炸了。
接下来是团子妈按照前面分享的A-B-C-D-E法则,进行的操作。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如果还是忍不住,也做不到,请选择积极暂停吧!暂时先回避让你抓狂的环境,到一个不被打扰的空间,让自己先冷静下来。
不把坏情绪撒在孩子身上,对孩子也是一种保护。ps:要在保证孩子安全的环境下,切不可把孩子一人丢在户外。
03
刚吼过孩子该怎么补救? 
放下面子,和孩子真诚道歉
不管孩子真的有错还是无辜躺枪,当我们情绪缓和后,都应该放下大人的面子、放低姿态,为了我们的情绪失控,诚恳地跟孩子道歉:
“爸爸/妈妈刚才对你发脾气了,一定很难过吧?是我们的不对,对不起,你愿意接受我们的道歉吗?”
图片来源:《天才少女》
如果孩子愿意,我们要谢谢孩子的接受,小小的身体比我们更有力量;如果孩子不愿意,也没有关系,请允许孩子有他的脾气。
当你能接纳孩子本来的模样时,孩子更能活出他自己。
有时候我们觉得孩子错了,但不是真的错了,他只是没有按照家长的标准做事,就被贴上了做错事的标签。
1句批评配得上5句鼓励
心理教授约翰·戈特曼通过20年的研究指出,夫妇之间积极和消极互动的比值要大于5:1(又称“家庭洛萨达比例”),也就是说,我们讲5句好话或做5件好事,才能弥补1次坏话或坏事造成的伤害。
同样的影响对孩子也是如此,我们对孩子的1句批评,要至少配上5句鼓励,才可能让我们所说的话,对孩子产生积极影响,保证孩子人格发展的健全。
比如下面这些话,可以结合孩子做的事情,多多对孩子讲,给孩子鼓励:
“爸爸/妈妈相信你,肯定可以搞定。”

“开动你聪明的小脑瓜,再想想办法呢?”

“再试试看,爸爸/妈妈会陪着你。”

“亲爱的宝贝,爸爸妈妈爱你,我们看到了你身上充满力量!”
用心对孩子表达爱
盖瑞·查普曼在《爱的五种语言》里告诉我们,爱可以有5种语言,每一种都值得我们使用。
①给孩子肯定的言辞(肯定他做的事)
②为孩子准备精心时刻(共享你的时间)
③为孩子准备礼物(礼物不在贵重)
④服务的行动(为孩子做一件对孩子意义重大的事)
⑤身体的接触(和孩子拥抱、贴贴、拍背、握手)
04
说在最后 
也许你会想:“道理我都懂,可我就是做不到啊。”
讲真,能不能做到,这和你内心的渴望有关。你有10分想改变,就会收获10分改变,请相信相信的力量。
正如大多数人天天喊着减肥,却越减越肥一样,只停留在意识层面,没行动永远不会有改变。
当然啦,改变对我们来说确实是困难的,就好比,我们习惯了一种“解题思路”,一用就是20多年,突然要换一种方式,肌肉记忆都要花一段时间才能养成。
所以,给自己一些时间,人无完人,先放下对自己的限制、强求和批判,再一点点掌握新的“解题技能”,直到熟练。
重要的不是你已经做了什么,而是未来要做什么。我们都在一边犯错一边成长的路上,学会找补,不是什么可耻的事。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养育孩子从来都不只是妈妈一个人的事,而是整个家庭的责任。
希望家里人多多支持妈妈们,在她们想要改变自己,想要尝试用ABCDE这个法则时,能做她们强大的后盾。
往期推荐
01
02
03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下载育学园APP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