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追电视剧《开端》了吗?反正我天天被安利。
男主名字是肖鹤云,女主名字是李诗情,要是连起来念,是不是很熟悉?这两个名字是从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这句诗中起的。

是谁磕疯了?噢,是我自己
图片来源:电视剧《开端》
剧看完了,那么我们今天就来讲讲……鹤。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鹤有各种吉祥寓意、高洁品质,与鹤相关的典故多不胜数,有些符合事实,有些只是想象。其实在这些典故之中,暗藏着鹤的身体密码。
一群黑颈鹤

图片来源:纪录片《国家公园》
01 鹤顶红和鹤有没有关系?
小说、电视剧里常有“鹤顶红”这种剧毒,有人以为毒药就是从丹顶鹤鲜红的头顶提取的。
多数鹤类在头面部都有红色区域,
但毒药“鹤顶红”与鹤无关。
通常认为,是古代的砒霜(三氧化二砷)纯度不高,含有较多硫化物,呈现鹤顶一般的红色,所以被赋予这个雅称。

硫化砷矿物,不纯的砒霜就是类似这样的色泽。
在鹤身上,“鹤顶红”其实是成年的标志。
以丹顶鹤为例,幼时它们头顶覆有羽毛,3岁以后,“丹顶”才逐渐显露,但彼时还是暗淡的棕褐至暗红色。4岁完全达到性成熟时,头顶才显现正宗“鹤顶红”。

丹顶鹤:这福气给你你要不要?
这块红色区域由一个个富含毛细血管的小肉瘤组成,它们会因充血而更鲜艳。在鹤类的繁殖期,“鹤顶红”便保持着兴奋充血状态。
02 长脖子里藏着管乐器?
你有没有听说过“鹤鸣九皋,声闻于天”的说法?这出自《诗经·小雅》的名篇《鹤鸣》。“九皋”指曲折深远的沼泽,此诗以鹤为喻,暗示君王广开言路、发现深藏民间的贤才。
鹤的鸣声确实高亢、嘹亮,在广阔的湿地中,能传到四五公里之外。这有赖于它特殊的发声机制。

声音真的传得很远~很远~
视频来源:Shinji kawamura/youtube
鹤的气管特别长,不仅利用脖颈长度,还在胸骨(龙骨突)中盘绕。在气管与支气管交界处,是一小段称为“鸣管”的结构——很多鸟都有鸣管,气流冲过鸣管时,管壁“鸣膜”振动,便发出特定的鸣声。而
鹤类延长的气管,能像铜管乐器一样,加强发音时的共鸣。
看了铜管乐器你就能明白了吧
图片来源:orsymphony.org
气管的长度,对不同鹤类的“音量”也有很大影响。非洲两种冠鹤气管就比较短,而我们最熟悉的丹顶鹤,气管长度超过1.2米,的确是“声闻于天”的金嗓子。除了“鹤鸣”,古人还用形容尖亮声音的“唳”字描述鹤的叫声,如成语“风声鹤唳”。

03 鹤这么高洁,只吃素吗?
白居易《感鹤》诗中,用“饥不啄腐鼠”表现鹤的高洁。苏轼《放鹤亭记》则有“啄苍苔而履白石”的描写。还有古人认为,鹤分吃素的与吃鱼虾的,吃素者血统更纯正。
鹤的确不食腐,但饮食也没有古人想象得那么“清淡”。
它们是杂食性的鸟,既吃素也吃肉。
比如灰鹤,在草地觅食时,吃叶子、果实、种子,也吃昆虫和一些小动物;在湿地,则捕食软体动物、鱼虾蛙蛇,还会刨食各种植物根茎。

正在捕食的灰鹤
图片来源见水印
15种鹤中,常在湿地活动的,嘴都比较长,两种冠鹤和蓑羽鹤则较短——它们的生活区域,都是相对干燥、草地较多的地方。“大长嘴”更适合湿地觅食,在草地就未免“杀鸡用牛刀”,它们这样的嘴长刚好。

而同样是湿地派“大长嘴”,鹤的嘴又比鹭类粗壮。因为鹭是捕鱼专业户,尖细的嘴主要当筷子使;而
鹤并不专攻捕鱼,还要靠嘴刨挖根茎,当锄头使,自然需要粗壮结实

沙丘鹤的大长嘴
图片来源:wikimedia.org
04 鹤能站在松树上吗?
小时候,很多人家里都有一幅松鹤图。古人觉得鹤与松都是长寿之物,丹顶鹤站在松树上,是国画、剪纸等传统艺术的常见主题,称为“松鹤延年”“松鹤长春”或“松龄鹤寿”。

画家黄君璧的松鹤图局部
实际上,绝大多数生活在我国的鹤,都是典型的湿地涉禽。它们的脚趾三前一后,前三趾分得很开,后趾短小、位置略高,跟前三趾不在同一平面上。
这是一双特别适合行走滩涂的脚:叉开的脚趾形成扇面,像雪鞋一样增大受力面积、分散体重,让它们更不容易下陷。后趾悬空,不怎么触地,方便它们在泥地健步如飞。
灰鹤的jio
图片来源:wiki

灰鹤脚印
拍摄:刘爱涛
这样为湿地量身打造的脚,用来爬树既浪费天赋,也未必好使。所以在现实中,基本看不到“松鹤”组合。
我们也可以看看上树的脚长什么样:同为长腿涉禽的鹭类,经常栖在树上。它们的后趾长而有力,与前三趾在同一个平面,前后对握,能牢牢抓住树枝。

站在树上的大蓝鹭
图片来源:wiki
鹭类脚印

拍摄:唐志远

当然,“松鹤延年”是一种美好祈愿,不必苛求真实。鹤的确是长寿的鸟,人工饲养的丹顶鹤有活到75岁的纪录,相对于古人的平均寿命,这数字已经很可观了。
05 晴空一鹤排云上!
终于讲到“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了。刘禹锡的《秋词》一反文坛常见的“悲秋”调调,用一只高飞入云的鹤,将情绪拉向高远,令人心驰神往。
在能飞的鸟之中,鹤无疑是大个子,它们宽大的双翼与躯干比例相称。
鹤的次级飞羽发达,翅形宽而方,这样的翅膀能更好地利用上升热气流,是一种适合长途飞行的设计。
同时,鹤类的龙骨突很深,其上附有发达的“动翼肌”,让它们能更有力、持久地拍打双翅,排云高上。

飞翔的黑颈鹤
图片来源:纪录片《国家公园》
在我国,白鹤、丹顶鹤、白头鹤、白枕鹤通常沿东部地区迁徙,路上多是平原,无需翻越高山,它们的飞行高度常保持在几百到一千米。
而蓑羽鹤,秋迁时从蒙古高原飞往南亚的越冬地,要翻越世界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
,飞行高度甚至超过8000米,将很多云朵踩在脚下。

蓑羽鹤在喜马拉雅上空迁徙
图片来源见水印
描写鹤之飞行的古诗还有:“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许多鹤类都要长距离迁徙,飞行远不止万里。比如白鹤,夏季在西伯利亚苔原繁殖,冬季到鄱阳湖越冬,单程就约有5000公里。
(我们前些天还讲了其他候鸟迁徙的故事,点这里回顾)
06 黄鹤真的存在吗?
咱们小时候都背过一句诗:
“黄鹤一去不复返,___________。”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就是因唐人崔颢的诗名扬四海。“黄鹤”一词,在古代典故中也十分常见。

湖北武汉的黄鹤楼
在世界15种鹤类中,并没有一种“黄鹤”。
不过,黄鹤楼所在的长江中游地区,是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每年来此越冬的候鸟中,
有白鹤、灰鹤、白枕鹤等鹤类,它们当年出生的孩子正是黄色。
以白鹤为例,每年5月底到6月初,它们在西伯利亚求偶、繁殖。约一个月后,小鹤出壳。再经过两个月的生长发育,到9月,小鹤的身体条件、飞行能力达到迁徙要求,西伯利亚也入冬了。小鹤跟着父母,约在10月底抵达长江中下游,开始越冬。此时,小鹤体型已跟父母相仿,羽毛却还是棕黄色。古人说的“黄鹤”,很可能就是它们。
白鹤和它的黄毛宝宝

图片来源:fareastru.birds.watch
随着成长,小鹤的羽色会逐渐由黄转白。冬去春来,白鹤北返。它们会在松嫩平原等“停歇地”进行休整。之后,白鹤父母回到西伯利亚进行当年的繁殖,尚未成年的小鹤则要离开父母,独立生活。到了秋天,它会跟同类一起,再次飞往鄱阳湖,但此时它已基本换上白衣。

不想看上面这段的,可以直接看图: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所以,同一只黄色小鹤,在黄鹤楼周边只出现一个冬天,再来时就不是那副模样了。这的确可以说是“黄鹤一去不复返”,或者说,不复返的,其实是“黄鹤”的青春……

你要是还没看够,可以看看我们的2月刊杂志
鹤在我们的传统文化中,一直都是美丽而稀少的“珍禽”代表,有诸多美好寓意、佳话传说。我们在2月刊杂志中列数了世界上的15种鹤,详细讲解了鹤的求偶舞蹈、黑颈鹤的育儿手记等,还有更多关于舞狮、芝麻、巧克力的故事~
点击下图即可购买
👇
今天将从留言区抽取5位读者
一人送出一本2月刊杂志
请各位踊跃发言!
(杂志将在年后寄出)
撰文 | 贾亦飞
绘图 | prayingzy
部分图片 | 图虫创意
微信编辑 | 阿什么爽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