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PHP 为什么这么赚钱?”
大概率能在答案中看到一句话:“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知乎用户会先行考察:PHP 是不是真的赚钱?别傻了吧唧直接去论证一个假命题。
但地主家的傻儿子维特根斯坦会说,且慢,这还不对。应该先问是什么,再问是不是。
所以维特根斯坦会先考察,PHP 是什么。是一种编程语言,还是拍黄片。

1

如果维特根斯坦定义哲学,大概会是「概念考察」。
性本善?性本恶?
人生是否具有意义?
探索任何问题之前,都必须将使用的概念界定清楚。
请问什么是「本性
请问什么是「意义
请问什么是「善,什么又是「恶
若不能界定清楚这些概念,花再多时间探索前面的问题,也得不到任何有效结论。徒劳而无功
与人辩论,更是鸡与鸭讲,空费唇舌。

2

不要认为这只适用于形而上的思考。
在每一次的日常思考中,我们同样在大量使用概念。
全栈工程师能否速成?
这个姑娘美不美?
且慢回答,请先考察:
何谓「全栈工程师
何谓「速成
何谓「美
我们总是用概念来说事情,却很少对概念有所说。

3

曾经和团队成员一起排查某业务的潜在风险。讨论到某个风险点,产生了争议。
A 认为此风险很小,B 则认为风险很大。
我听他们争论一会,搞明白:此风险发生概率很低,但风险发生后的危害极大。他们虽同样使用了“风险”这个概念,表述的却是不同含义。
界定清楚概念后,他们搞明白原来并无冲突,且反而互补了事实。
每一次将模糊的概念界定得更精确,我们对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认识,就会更加深入。

4

我分享过的四象限分析工具,要发挥最大效用,往往在于:对一个模糊概念进行考察,分辨出两个更清晰的概念。
比如:
当别人思考某需求强不强时,你思考的是:
1)此需求的人群大小;
2)此需求的刚性程度。
当别人思考某任务急不急时,你思考的是:
1)此任务的重要程度(对结果的影响);
2)此任务的截止日期(时间窗口)。
当别人思考某员工靠不靠谱时,你思考的是:
1)此员工能力是否达标;
2)此员工意愿是否足够。
当别人思考某决策是否值得时,你思考的是:
1)此决策短期是否值得;
2)此决策长期是否值得。

5

我也经常使用模糊概念、超概念,但当我这么做时,我很清楚我是在做艺术创作,是在满足自己的审美需求。
具体做事时,我总是想要考察清楚每一个概念。
概念考察是任何有效思考的基石。

6

这也是为什么,在非常长的时间里,我完全不愿讨论“企业文化”、“使命”、“品牌”这些概念。
直到我开始懂了一点点。
维特根斯坦:对于不可言说之物,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孔丘:敬鬼神而远之。
// 想看我的更多思考,可订阅我的付费专栏 SmallTalk,双日更。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