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全网热议的一天!
刚刚,中国知名官媒发声,
引发全网热议,
而澳洲也发布一些好消息...
几小时前,《人民日报》第02版刊发署名仲音的评论员文章发布中国最新看法——
《“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
全文如下: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10月10日通报,9日,31个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报告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434例,其中本土病例373例。当前,全国疫情仍然呈现出“点多、面广”的特点,国内还有一批中高风险区,防控任务艰巨繁重。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要深刻认识到“动态清零”可持续而且必须坚持,继续科学精准抓好疫情防控工作。
疫情是一场大考。疫情防得住,经济才能稳得住,人民生活才能平平安安,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平稳健康。必须清醒看到,我国是一个有着14亿多人口的大国,加上地区发展不平衡,医疗资源总量不足,放松防控势必令易感人群感染风险加大,一旦形成规模性反弹,疫情蔓延势必会对经济社会发展造成严重冲击,最终付出的代价会更高,损失会更大。
坚持动态清零,较好地平衡了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关系,能够让我们用最小的代价实现最大的防控效果,最大限度减少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实践来看,正是因为坚持动态清零,我们才保证了极低的发病率、死亡率和住院率,以及社会、经济的平稳运行。如果算总账,我们的防疫措施是最经济的、效果最好的。实践充分证明,我国疫情防控有良好的成本效益比,动态清零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是现阶段我国及时控制疫情的最佳选择。
衡量一种病毒是否严重,将传播率和致病率两者相乘,是一个重要指标。奥密克戎的传播力远大于流感和此前的新冠病毒毒株,且部分奥密克戎变异株亚分支的免疫逃逸能力出现明显增强,对老年人和基础病人群仍具较大威胁。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达2.67亿,老年人群体数量多,如果选择“躺平”,疫情蔓延开来势必造成人民生命、财产更严重损失,其所带来的公共卫生风险难以估量。坚持动态清零,就是对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最好践行,也是巩固我国来之不易防控成果的最佳选择。
应该看到,动态清零并不是追求完全零感染,而是发现一起、扑灭一起,既不让新冠病毒在疫情发生地流行,也防止病毒传播扩散到其他区域。这意味着,一方面我们不能放松防控,搞“一放了之”;另一方面我们也要警惕过度防疫,坚决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等现象。坚持动态清零,必须不断提高科学防控、精准防控水平。在疫情防控过程中,有的地方优化布局核酸采样点,设立电子地图,让群众方便查询和就近采样;有的地方根据流调结果,科学划定中高风险地区和管控风险人群;有的地方建立“1+N”群众诉求排忧解难平台专班工作机制,第一时间回应解决群众诉求……各地实践启示我们,提高疫情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防控工作才是真正有力度,也才会更有成效。
与疫情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是实力的较量,也是意志的比拼。当前,全球疫情仍起伏反复,我国外防输入压力不断增大。毫不动摇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因时因地因势不断优化防控政策措施,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这既是秉承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的基本要求,也是遵循科学规律、保障人民根本利益的必然选择。
此外,今早,
新华社也刊发评论称:
疫情防控绝不能放松。“躺平”没有出路。
坚持才能胜利。抗疫两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第九版防控方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行之有效的,我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
抗疫还远未到可以“歇歇脚”“松口气”的时候。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

我们会继续关注以上最新更新,

👇 第一时间内容请点下方关注获取 👇
以下是新华社文章全文:
刚过去的国庆假期里,全国多地在活跃文化和旅游消费市场的同时,严格落实疫情防控措施,多措并举保障群众出行安全,守住不发生规模性疫情的底线。但也有部分地区疫情出现反复,防控仍面临较大压力。这再一次证明,疫情防控绝不能放松。
当前,新冠病毒仍在持续变异,传播力和致病力并未减弱。如果不能坚决果断落实既定的防控政策,不能科学精准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那么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必将会遭受巨大冲击,未来的经济发展和正常生活也将失去稳定保障。
“躺平”没有出路。目前来看,绝大多数“躺平”国家都付出了巨大代价,感染新冠病毒仍是一些国家人民的主要死因之一。长期新冠症状负面影响也不容小觑,多名外国专家表示,新冠后遗症还导致医疗成本增加、劳动力减少,对经济发展将产生负面影响。
坚持才能胜利。抗疫两年多来,我们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和“动态清零”总方针,最大程度保护了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实践已经反复证明,第九版防控方案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行之有效的,我国完全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实现动态清零。
面对复杂的疫情形势,关键是要克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工作。一方面,必须落实好“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另一方面,也要防止简单化、“一刀切”和层层加码,进一步提高防控的科学精准水平。既有防控力度,又不失暖心温度,将疫情处置对社会的影响降至最低。
抗疫还远未到可以“歇歇脚”“松口气”的时候。动态清零是现阶段基于中国当前疫情形势的最佳选择,是综合社会成本最低的抗疫策略。保持战略定力,坚持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压实属地、部门、单位、个人“四方责任”,把疫情防控的大网织紧织密,坚定信心、保持耐心,我们一定能够赢得最后的胜利。
这一消息发布后立即引起全网热议,

部分评论如下:
你怎么看待以上?

接下来,是一则来自澳洲的新闻...
澳洲大降移民门槛!
英语要求都放低了!
多个专业及格分就能移民
据了解,联邦政府已让英语水平较低、经验较少或资格较低的全科医生、教师、早期教育工作者和老年护理护士更容易在澳大利亚申请工作,因为它在海外投放了更广泛的网络来填补全国技能短缺.
这种转变引发了对剥削的担忧,一些紧缺领域的工人进入澳大利亚时会误以为他们有资格获得所需工作,而他们不满足专业注册机构提出的额外要求。
潜在的技术移民必须提交一份在澳大利亚工作的意向书,然后才能被邀请申请某些签证。
要被邀请,他们必须达到一个分数门槛——因职业而异——根据年龄(年龄限制为 45 岁,40 岁以上的人的分数更低)、英语水平、教育资格和工作经验获得分数。
作为 8 月邀请轮次的一部分,各专业人士收到邀请所需的积分显著降低。
中学教师4月份需要90分才能获邀申请签证,现在只需要65分,幼儿教师和老年护理护士也一样,几个月前都需要85分。
全科医生的门槛从上一轮的90分降低到65分。
近 13,000 名海外工人在 8 月份收到了申请永久技术签证的邀请,这是自大流行以来最大的一轮邀请,针对关键需求领域的职业,大部分在卫生部门。
移民部长Andrew Giles表示,政府正在修改部长级指示,以解决该国面临的技能短缺问题,但他没有详细说明。
“前政府忽视了移民制度。九年来,包括在前内政部长 Peter Dutton 的领导下,澳大利亚因在签证处理方面缺乏行动而受到阻碍。”
政府已投入大量资源处理签证申请,在 6 月至 9 月中旬期间处理了近 200 万人的申请,并承诺在上个月的就业峰会之后将年度永久移民上限从 160,000 人增加到 195,000 人。
内政部发言人表示,自 2019 年以来,每个因素的得分保持不变。
“及格分数”(65 分)也是如此,在该分数上,工人可以对技术独立签证和技术工作区域签证进行申请。
发言人说:“所有通过打分测试的申请人必须至少表现出合格的英语水平——根据职业要求而更高——并且他们的技能得到了相关评估机构的积极评估。”
但前移民部副部长 Abul Rizvi 表示,有几个职业的邀请门槛已经达到了他们能做到的最低水平,即 65 。
“如果你将中学教师从 90 降到 65 ,你显然允许技能较低、英语水平较低等的人,”Rizvi 说。“基本上,任何在系统中拥有合适职业的意向书的人都会收到邀请。”
上周发布的年度技能优先清单显示,过去一年短缺的职业数量从153个增加到286个。雇主在 8 月份发布了 301,000 个职位空缺,比去年同期增长 37%。
注册护士的需求量最大,而老年护理部门一直在流失员工,提供者警告说,除非他们能找到数万名员工,否则他们将不得不关闭。
澳大利亚护理和助产士联合会联邦秘书Annie Butler表示,工会担心的是,虽然政府让人们更容易到达澳大利亚,但他们可能无法完全满足专业注册要求。
“我们不希望给人一种错误的印象,他们会发现在这里注册更容易,然后发现他们被剥削,并最终被用作个人护理人员,而不是护士。”
政府还开始扩大主要用于农场劳动力的太平洋澳大利亚劳动力流动计划,以填补老年护理的空缺。
内政部发言人表示,澳大利亚的工作场所法律和员工保护适用于所有工人,无论其公民身份或签证身份如何。
希望,明天能有更多好消息...

我们会继续关注以上最新更新,

👇 第一时间内容请点下方关注获取 👇
文章素材来源:新华社;人民日报
https://www.smh.com.au/politics/federal/visa-changes-lower-the-bar-for-migrants-to-fill-in-demand-jobs-20221009-p5bobf.html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