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的碰撞   民声的回鸣
有品格  有良知  有深度  有温度
作者郝景芳
 你要很努力,才能过得平平凡凡
文/郝景芳
前几天我见了一位年轻的导演,他写了一个剧本,问我是否感兴趣参与创作。
故事讲的是一个北京大厂的程序员,辞职之后在西南高原旅行,追寻自己梦里的女孩,深入密林,遇到伙伴,也遇到刁蛮的路人,一路走,一路追寻。最终虽然女孩消失了,伙伴也消失了,但主人公获得平静的幸福,开了一家客栈,写旅行畅销书。
导演说:这是真人真事改编,想对很多辛劳工作中的年轻人说,可以更多倾听自己的声音,找到自己真心想要追寻的事物。
他问我对这个故事是否感兴趣,我说不太感兴趣。我说我早过了被“辞职去追寻真我”的故事打动的年龄了,我现在只被“用力活着”的故事打动。
作者今年国庆节摄于大理
——当一对父母攒了一年的钱,终于攒够了一次带孩子旅行的钱,因为太珍贵,所以一路上神经紧张到吵架,因为生怕搞砸了唯一的机会。当一个外卖小哥带着孩子送外卖,孩子在外卖箱里睡着了,等红灯的时候,外卖小哥不断回头调整,怕孩子闷着,又怕孩子吹着。当一对创业小本经营的夫妻,因为疫情工厂全停,只还有四个月现金流,忐忑地商量要关停公司、及时止损还是坚持赌一把。
在所有这些悲情的时刻,人的身体里有一种脆弱而又坚不可摧的力量,热切又绝望的力量。这是我现在被打动的东西。
我对辞职旅行寻找文艺自我的故事,早就不感兴趣了。
年轻时容易把旅行当作某种救赎,但现在知道,旅行就是旅行。人生的救赎不是你逃离的事情,而是你愿为之呕心沥血的事情。
这两年所有人都不容易。
因为疫情来袭,2020年5月,童行书院退掉了自己在北京西城白塔寺租的四合院。当时疫情严重,我们线下课全停,只好减少成本。前几天,我询问这个院子的物业方——实力雄厚的国企——这个院子的归属,想再去看看,结果听对接人说,从2020年开始,这个院子就没有再租出去。童行的牌子还挂在墙上。
原来,将近三年时间,退掉的四合院都没能再租出去。
童行书院确实很难,但四合院的物业方又何尝容易?他们当初花大钱从居民手中回收院子、请国际知名设计师设计装修、引无数领导嘉宾来参观,最后又能如何呢?一个国际建筑师的院子,在我们退租两年半的时间里,竟然没有找到一个租客。那么当初收院子、装修院子的成本,又该找谁摊销呢?
悲伤的是,即便是听到了这个消息,我们也依然租不起曾经的院子。那个光影斑驳的四合院,咖啡香与木桌椅的温暖,是一年50万租金的结果。而今年线下招生收入很难达到2019年的1/4。这就好像听见曾经的男友依然是单身,但自己仍然无法重续前缘。
作者今年国庆节摄于大理
最近这几天在大理,见到多家关门的客栈或咖啡馆,空空如也招租。
这才是现实啊,哪有那么多在客栈获得救赎的灵魂。
据说今年,18-25岁的年轻人失业率达到19.9%,还有人说是严重低估了。
这一代年轻人,很有可能一毕业就失业。
但为什么不会引发社会内乱呢?
因为今年毕业的年轻人,已经是00后,他们的父母普遍是70后,也就是赶上了改革开放全部红利的一代人,做生意赶上百废待兴,买房子赶上拆迁盛行,提前占据了企业里的优势位置和国际开放的资源通道,因此这一批毕业大学生,有啃老的资本。
那么下一批呢?等十年之后,10后的大学生毕业,他们的80后父母,又能否承担孩子的啃老负担?80后是第一批独生子女,一对夫妻要赡养四位老人,又赶上毕业不包分配、工作不分房子、房价飞涨、金融危机、二胎和三胎政策。可以说机会都被80后错过了,负担都被80后赶上了。那么当80后的子女大学毕业就失业,一对夫妻负担两位老人+两个孩子的生活,还能负担得起吗?那时候的失业会不会引发社会危机呢?
我们不知道。
我们只是被大时代、大政策裹挟的小人物。
赶上繁荣,赶上衰落,赶上开放,赶上战乱,如同海浪上的飘萍,没有决策自己人生时代的能力。在时代里穿梭,大起大落,繁华低谷,都得承受着。
我们曾经赶上这两千年来最好的时光,但我们的下一代就未必有这么幸运了。
作者今年国庆节摄于大理
有很多人,不能接受“下凡”的生活。
今年暑假在深圳,和一个书店老板聊天,她说现在的大学毕业生能力都不太行,眼光还挺高。有一个男生来,说自己“不期望很高,就想要平平凡凡的生活”,这可能是因为他的家里期望他有更加成功、大放异彩的人生。在他看来,来书店工作就是一份“下凡”的生活,是自己“屈尊来做”的工作。书店老板没有要这位不接地气的小伙子,她要的是为这份工作全力以赴的人。
当时我和书店老板说:“他还不知道的是,想要平平凡凡,就得拼尽全力。”
拼尽全力,还不一定就能过上平凡的生活。
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往往不甘愿孩子是个平凡的人。
看着两三岁的孩子,总是幻想“我家宝贝莫不是个天才”,然后生活里经常焦虑的是:“我只是个平凡的父母,会不会耽误了我家天才宝贝?”
这种玫瑰色的滤镜常常让父母对孩子有没来由的失望,明明孩子各方面做得也不差,但父母仍然觉得孩子让自己大失所望。其实父母生气的是:现实中的孩子,偷走了想象中的那个天才。“你是谁?你怎么回事?你是从哪儿来的?你为什么不能原文阅读《哈利波特》、用英语做演讲?为什么不能小学毕业考到KET、PET的大学水平?为什么不能五年级学完初三数学?为什么不能每天乐趣就是琢磨竞赛题?你是哪家冒牌货?你把我的天才还给我!”
只有摘掉滤镜,才能看到孩子的不易:99.9%的孩子从来没有“我莫不是天才”的困扰,而是每天都要在“我莫不是个傻子”的自我怀疑中,克服重重心理困境,拼尽全力才能不被他人甩下。
作者今年国庆节摄于大理
该有多超脱,才能共情孩子的自我质疑。
最近,我女儿发明了一个词,“学民”——意思是“学习的民众”,既不是“学霸”,也不是“学渣”。她对自己的定位就是“学民”。
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词,莞尔一笑。后来仔细想想,能做学民已经是她努力的结果。海淀作业很多,家庭全部高知,课外补习成风,成绩普遍内卷。而我从未push女儿的学习,她能在这样内卷的大环境里,靠自己的努力跟得上同学前进的速度,完成老师的所有要求,从来不曾掉队,还能自己激励自己前行,这就很不容易了。
成为“学民”,已经是她非常努力的结果。
有时候,我们看到孩子在跑道上赛跑,跑了180名,感到很不满,但没有看见,孩子为了跑到180名,付出了多少努力。
女儿给我讲过她在游泳的时候,用什么样的技巧能超过前面的人。她说起她在其他人后面的时候,怎样鼓起勇气向前超,还琢磨了从左边超和从右边超的优劣势——考虑到泳池的转身,还是左边超更有利。
我问她:你在泳池里能超过别人吗?
她说:有时可以 ,但也会被别人反超。
这就说明她并不是领先于其他人,而是跟其他人艰难竞争——艰难超越,常被反超——这是绝大多数人都要面对的常态,无论是游泳、跑步还是学校的学习。
她把自己游泳中的感悟写成了小古文:
雨晴游法(1)
游泳之道—— 超越篇
前者不速也,后等则败也。前超则胜也。
右超,转身不利也,左超可胜也。
我把晴晴简单的“游泳超越篇”记录了下来,因为这是她在狂飙而竞争激烈的游泳赛道上思考的生存指南,是意志顽强的自我成长指南。
景芳直播预告
希望我们都能戒掉“眼高于顶”的父母的热望,为每一个平凡的全力以赴鼓掌。
如果没有人为孩子努力跑到180名鼓掌,ta又怎么有动力继续跑到179名?
宝贝,愿你在任何时候,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力量。
愿你既能承受生命不可承受之重,又能承受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人生没有容易的时刻,或许在你长大之后更是如此。但我盼着你能无视周遭的幸与不幸,在任何时候,都还能感受到自我的力量。
因为人在任何时刻,都是自由而有选择的。你的所有选择,就构成了你的真实自我。无论那是什么样的选择。
当你足够真切、足够努力地感受真实的生活,你会在你写下的每一行字、每一个文档、每一个表格里感觉到自我的分量,正如在天空、云影、霞光、树丛、石子之间感受到的自我的分量。那种分量缘于你的全情投入。
愿你每一次艰难的挣扎与超越,都不放弃,愿我在心中与你同在。
作者简介
郝景芳:作家,雨果奖得主、清华大学物理学硕士、经济学博士、童行学院创始人。个人微信公号:晴妈说。本文经作者授权转载。
平台原创文章均为作者授权微信首发,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