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2022年度威廉·科利奖(William B. Coley Award)揭晓,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1996届本科校友、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中国科学院院士邵峰与哈佛医学院Judy Lieberman、Hao Wu,美国基因泰克公司Vishva Dixit四位科学家被授予2022年威廉·科利奖。邵峰是自1979年以来首位基于在中国本土做出的原创科学发现而获此殊荣的科学家,并作为获奖代表进行主旨演讲
关于威廉·科利奖
威廉·科利奖(William B. Coley Award)是肿瘤免疫学届顶级大奖。该奖项设立于 1975 年,以纪念肿瘤免疫治疗先驱威廉·科利博士。威廉·科利奖由美国纽约癌症研究所(CRI)负责评审,授予在基础免疫和肿瘤免疫学领域做出重大贡献的杰出科学家,他们的科学发现使人类对免疫系统、癌症和其他疾病有了深刻的理解,推动了基于人体免疫系统的多种疗法的发展。
利用免疫系统对抗癌症,并不是最近才诞生的新概念。早在100多年前,威廉·科利医生就曾对癌症患者注射细菌或细菌产物,以求增强免疫系统的活性,治疗癌症。一些资料表明,威廉·科利在他40年的行医生涯里,曾对近1000名癌症患者进行过类似的治疗,是当之无愧的癌症免疫治疗先驱。遗憾的是,受限于当时的科技水平,威廉·科利开创的这种免疫疗法概念太过超前,疗效也不够稳定,并未得到重视和推广。
如今,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肿瘤免疫疗法成为肿瘤研究中最为重要的领域,多款通过调节病人免疫系统来进行肿瘤治疗的药物已经获得批准上市,以威廉·科利命名的基础免疫学和肿瘤免疫学奖项——威廉·科利奖,也成为免疫学领域的最重要的奖项之一。在获得威廉·科利奖的科学家中,迄今已有多位获得了诺贝尔奖。
细胞焦亡领域的原创性发现
邵峰199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1999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取得硕士学位后,邵峰选择远赴美国深造,获得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并先后在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产出了一系列重量级成果。
邵峰在美国
2005年,邵峰毅然回国,加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对于这份执着,邵峰说,自己的内心深处一直有一份认同感:如果自己学有所成,从事的工作能对提升国内科研水平有哪怕是一点帮助,那就一定要回国
当时的国内,生物技术、生命科学研究起步不久。邵峰组建团队,开始从事细菌感染、免疫防御分子机制等领域的研究。他说,地球上的生物千姿百态,但是在研究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最有价值的还是去研究和人类健康与疾病相关的问题,“希望我们的研究能更好地理解癌症等疾病的发生机制,并且找到更多的治疗方法。”
邵峰在实验室与学生交流(中国科学报 郑金武摄)
目前,邵峰是天然免疫和细胞焦亡领域最为领先和贡献最大的国际科学领军者之一,其研究成果得到国内外同行的广泛关注和承认,极大地推动了领域的发展,特别是近年他对于Gasdermin家族蛋白的研究,开启了炎症与免疫研究的新方向,同时也为包括脓毒症和肠炎在内的多种炎症性疾病的药物以及肿瘤免疫治疗药物的研发提供了新思路,引起了国外很多大药企和生物技术公司的高度关注。
2022年,邵峰因其在细胞焦亡(pyroptosis)领域的原创性发现获得2022年度威廉·科利奖。邵峰实验室2015年在世界上首次揭示了GSDMD作为炎症性caspase底物来执行细胞焦亡的分子机制。在近10年的研究中,又陆续将这一家族的其它蛋白GSDME和GSDMB的机制阐明。基于细胞焦亡的免疫激活特性,也开创性的建立了通过细胞焦亡来提高抗肿瘤免疫活性的概念框架。这些工作不仅重新定义了细胞焦亡的生物学概念,同时也深刻的改变了大家对程序性细胞死亡的传统认识。
 人物简介
邵峰,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学术副所长、资深研究员。
1996年,邵峰毕业于北京大学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1999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硕士学位;2003年获得美国密歇根大学医学院博士学位,之后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圣迭戈分校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进入哈佛大学医学院进行博士后研究;2005年回国后进入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工作,先后担任研究员、高级研究员、资深研究员;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2013年作为首位大陆本土科学家获得国际蛋白质学会颁发的鄂文·西格青年科学家奖;2014年入选国家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15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生命科学和医学学部院士;2016年入选第二批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2017年获得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杰出成就奖;2019年获得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2021年荣获“突出贡献中关村奖”。
邵峰主要从事病原菌和宿主相互作用的机理研究,在病原菌毒力机制和抗细菌天然免疫领域取得系列重要原创性发现。
祝贺邵峰校友!
来源:炎明生物,中国科学报
责编:陈韩梅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