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大家分享了一篇关于兴趣班的文章:儿子被学校管弦乐团挑中,我们却坚决放弃了...
后台挤满了大家的留言,其中有一条@叶,点赞很高:练琴时的畏难情绪要怎么处理?
本来我想写的,但最近咳嗽的厉害,半夜半夜睡不着,所以让Nancy写了。
她家六六正在学小提琴,态度和成效都不错。我虽然没写,但分享了很多我带大宝练琴时的成功和失败经验,一起看看吧~
那些不堪回首的失败经历……
身为琴童妈妈,哪个没有因为“练琴”跟孩子大战过八百回合。甚至,连战斗的套路都一模一样!
第一招:哄
面对一个不想练琴的孩子,很多人的第一直觉,就是哄。方式多种多样,但基本都是这样的开场白:你好好练琴,就可以……
之前一起上课的一个妈妈,孩子上课不想练琴,她就会在孩子耳边说:你还想不想去星乐园了,想去的话就好好练。
这个方法,本质上说就是“物质奖励”。刚开始好用,但没过多久,就会失灵。
孩子要么练琴时光想着拿到奖励,应付了事、效果不好;要么“胃口”越来越大,常常开出无法满足的条件。
物质奖励将原本“我要做Y”变成“我要X,所以才做Y”,把原本积极的自主感,变成为了拿到奖励才去做的“谈条件”。
第二招:劝
讲道理的方式,几乎所有爸妈都会用到。我们经常会告诉孩子:
学什么东西,都会经历失败和困难,从失败里总结经验,迎难而上,才能真正进步。
说实话,现在的孩子都很聪明,父母口中的道理,他们其实都懂。
真正的难点,不是孩子不懂道理,而是他懂道理,依旧不敢做、不想做。
第三招:训
如果前面两招都不好使,此时父母的耐心基本耗光,就很容易用“终极必杀技”——河东狮吼:
“你怎么回事,昨天还弹得好好的,今天又不行了”

“你有没有在听啊,刚说了这里不对,要改啊”
“早跟你说了,每天都得练,就算哭也要练”
“练琴累,干什么不累啊,想要学好,没有捷径,就是练!”
面对“训,孩子的反应不太相同:
有的因为害怕而屈服,一边哭一边练,内心却极度委屈、一百万个不情愿;有的直接爆发,要么哭、要么吼,亲子关系瞬间土崩瓦解。
不管哪一样,都是“两败俱伤”的结果,更惨的是,训也是治标不治本。
今天训完哭完,表态以后好好练。结果到了明天,又要把“哄、劝、训”从头来一遍……
为啥我们越劝,孩子越不想练
孩子学琴、练琴的过程,跟两个人从恋爱到结婚的状态特别像。
  • 刚开始是“甜蜜期”,学什么、做什么都特开心、特来劲;
  • 后来新鲜劲儿过了,进入“倦怠期”,一说学琴、练琴就烦;
  • 再后来难度上来了、遇到坎了,就直接进入“冷静期”,想着干脆不练了、直接放弃。
有没有发现,孩子想不想练琴,跟情绪有很大的关系。甚至可以说,孩子的情绪,决定了他学琴、练琴的态度。
这其实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的大脑有两个区域,一个是情绪脑,一个是理智脑:
  • 情绪脑:关注眼前和感觉,怕麻烦,重视快乐。
  • 理智脑:聪明有远见智慧,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
两个大脑对外界的刺激反应,也是不一样的。情绪脑因为路径短,反应更快。
并且,理智脑虽然更理性、高级,但它的比重和发育速度,都比不上情绪脑。
所以,当理智脑和情绪脑发生矛盾时,往往是具有主导优势(占据80%)的情绪脑会赢。
孩子练琴,总是出现畏难情绪,其实也是情绪脑在作怪
当孩子疲倦时,情绪脑会第一时间跳出来说“练琴太累了”;当孩子拉错、弹错时,它也会跑出来说“练琴太难了”。
此时,不管理智脑多清醒,都无济于事。
这就像一个人走玻璃栈道,理智脑告诉他“很安全”,但他还是会因为情绪脑的“恐惧”,而迟迟不敢迈出一步,吓得连连尖叫。
所以,想要解决孩子练琴的畏难情绪,关键在如何引导孩子来应对“情绪脑”。
将练琴变成“可量化”的任务
前面我们说了,情绪脑注重当下的快乐。
所以,想要干掉畏难情绪,要做的就是让孩子的情绪脑兴奋起来、快乐起来。
具体怎么做呢?
其实很简单,把练琴变成一个可以量化的“游戏”
我想大家都有带娃识字的经历,如果我们拿识字卡给孩子认读,没一会儿他们就跑开了,因为没意思。
但如果换做“识字软件”,大多数孩子坚持的时间会更长、效果也不错。
为什么?因为软件把识字的过程“游戏化”了,简单又有趣。
将一个字的认、读、写分成好几个关卡,本身就弱化了每一个环节的难度;
同时,孩子闯关成功,不仅能收获成就感,还能收获小星星,是实打实的正反馈。
如果我们把这个过程,投射到练琴上,也是可行的。
确定一个明确的目标
跟孩子一起坐下来,讨论今天的练琴目标。
千万别觉得这个讨论没有意义,很多孩子抵触、害怕练琴,就是因为爸妈或者老师定的目标太高,孩子能力够不到,才会一下子恐惧起来。
所以,讨论的价值,就在于找到一个可以落在“学习区”的目标,既跳脱了舒适区(太简单),又避开了恐慌区(太难)。
我陪孩子练琴,一般会把目标分为时间质量两个维度。
▶时间维度
是指规定练琴的时间,对练琴的效果不追求完美,孩子尽全力练,时间练满,就可以结束了。
比如,每天饭后练琴半小时。
这个维度的目标,主要是应对新学的曲目、孩子觉得有难度的曲目。
时间维度的目标,不对练习效果做规定。
目的是让孩子卸下心里的包袱和胆子,用轻松的心态去面对“比较难的任务”,是从“不会”到“会”的过程。
如此一来,情绪脑就不会产生“太难了”的负面反馈。
▶质量维度
是指对练琴的效果有要求,做到熟练、准确,是一个精益求精的过程。
这个维度的目标,主要是针对已经很熟练的曲目而言的是一个从“”到“熟练精准”的过程。
质量维度的目标,是在孩子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和认知的情况下进行的。
所要达到的目标也是孩子努把力可以做到的,因此,不容易产生畏难情绪。
当然,这两个维度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完全可以根据孩子的练习情况和情绪状态,灵活切换。
因为,目标的最终确定,不光看能力,更要考虑心理。让孩子始终有一个“垫垫脚”可以够到的目标(落在学习区,而非恐慌区),是最理想的。
任务拆解与及时反馈
面对一个过长或者过难的曲目,也可以跟“游戏闯关”一样,进行任务拆解。
把一个曲目,拆成N个片段,一个一个分段练习,让孩子先分别练习“闯关”。等每一个都熟练之后,再尝试着合并在一起。
这样既高效,又能缓解曲目的难度,最重要的是,降低了孩子的抵触和恐慌。
目标确定,任务拆解后,还有一个很容易忽视的环节,就是及时反馈。
在我看来,及时反馈如果做得好,是最容易让孩子收获自信、克服“畏难情绪”的方式。
那具体怎么做呢?我的方法是,给孩子每一次的表现打分。
为什么要打分?
因为它是可以量化的,大人可能觉得无所谓,但孩子却乐在其中(越小的孩子越是这样)。
想一想游戏都是怎么让孩子开心的,不就是闯关之后,给他们一堆小星星或者装备嘛。
我们不用装备,靠一张嘴足以。
  • 孩子每练习一次,我都会根据他的表现,打一个分数。
  • 然后告诉他,这次练习哪里好,哪里不好(不好的点,就是扣分点)。

  • 如此一来,孩子每一次都可以通过分数,特别具体地看到自己哪里有优势,哪里有不足。为了尽快满分通关,他也会很认真地纠正自己的问题。
这个道理,其实和下载是一样的,进度条从0%到60%再到99%,我们可以清晰地感受到下载的快慢。

孩子也可以从每一次的打分和反馈中,看到进步、了解不足,从而产生一种我一直在进步的成就感”
为孩子提供 “表现” 的机会
虽然我带娃练琴也有段时间了,但是还没有正式参加过什么演出或者比赛。
但是,从我身边很多琴童妈妈那里,我都找到了一个共通点:
这些孩子都曾因为练琴难、累、枯燥,而产生抵触、畏难、拖延的情绪和问题。但是,转变都发生在某一次“演出”或“获奖”之后。
就像前一篇文章中,一位朋友的留言@微笑。
其实,孩子之所以会发生这样的改变,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
比赛、获奖、考级,除了能够证明实力,还给了孩子们一种“被需要”的价值感。
这其实也很好理解,就像老师给学生们讲课,当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听我讲时,我会觉得自己的课“有价值”。这种感觉,会不断带给我认真备课的动力。
孩子也一样,一次小小的演出经历,可能就会让孩子切身地感受到“练琴的价值”。
所以,平时我们可以多给孩子创造一些“正式表现的机会:
  • 生日聚会上solo、朋友亲戚婚礼上表演;
  • 班级联欢会上、学校的校庆演出机会;
  • 报名参加学校或者当地的乐团,找到一起努力的同伴,也会给孩子带来极大的信心和动力。

今天,虽然讲的是“孩子练琴时,如何面对畏难情绪”。
但如果孩子学习或者其他事情上,产生了畏难情绪,也可以用文章里的方法,尝试着解决,因为,方法都是相通的。
当然,除了上面这些方法,培养孩子的“逆商“、“内驱力、“时间管理”能力,也非常关键。之前也写过很多相关的文章,大家也都可以参考下:
川妈说说
那天我们讨论这篇文章时,不约而同提到一个问题:孩子不想练琴时,我们不可能马上就放弃,总要“逼”一下,但关键是逼到什么程度就该放弃了?
我说,这个问题我思考了很久,一直想找到可量化的指标来参考,却始终没有找到。其实,坚持还是放弃,是非常个人化、情境化的选择,很难用一刀切的方式给出标准。然后,我跟她们讲了大宝中断学习钢琴的过程。
起因是疫情,他的老师离开北京后一直没有回来,前后有一年多的时间。只能改在线上上课,进展很慢,很多细节老师也照顾不到。我也因为二宝小,没那么多时间陪他。慢慢地,他的指法出现了问题,养成了不好的弹奏习惯。伴随越学越难,错误的阻碍作用越来越明显,他的学习节奏越来越慢,老师不满意,他自己也灰心,慢慢表现出对钢琴的不耐烦、甚至厌烦情绪。虽然,我们后来更换了老师,新老师也很配合大宝的节奏,边纠错边学习,费了很大劲、想了很多办法但还是很艰难。
他嘴上说想学,但练琴不主动,我多催他几遍常常会生气。我和川爸讨论了很久,决定跟他摊牌。我们一起分析了他学习钢琴的现状,如果继续将面临怎样的困难,如果中断学习(我们不认为是放弃,而是阶段性中断)意味着什么。讨论之后,他决定再坚持一段时间,我们支持。
一个月后,他主动提出先中断,我们同意了。一直到现在,除了偶尔二宝玩钢琴时,他会弹个简单的曲子,很少碰钢琴。我们才放心了,没有遗憾了。当然,我们一直有跟他说,放弃钢琴不代表你的能力不足、被困难打败了,只是你们不适合;别纠结过去的付出和投入,享受之前带来的快乐,现在你不能从中快乐,暂时放手也很好;你已经努力、尽力过,不要再难为自己(太想说还有我们);但别断言你和钢琴从此再无缘分,等你还想弹它时,我们还会举双手赞成。
她们听我讲完,觉得大宝非常可惜,如果没有疫情、换个老师,也许会是另外一个境况。我很淡然地回答,也许是吧。但其实从一开始,我们就知道,他不可能以此为生,仅是兴趣而已,疫情和老师只是催化了选择的提前出现。万事万物的发展,都会受到偶然、不可控的影响,由此可能走向完全不同的轨道。我们与其浪费时间和精力感叹遗憾,不如放下包袱、轻装上阵,向前看向前走。他才刚9岁,未来很长,一路放弃了绝大多数,最后他才找到真正所爱。
推荐阅读
儿子被学校管弦乐团挑中,我们却坚决放弃了...
娃学了1年跆拳道才知道,里面的门道太多了!
为什么学棋的孩子成绩更好?带娃学了国际象棋之后,我就明白了
看到这里,别忘了点个“赞”或“在看”
鼓励一下~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