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专家原创40000字《DRAM芯片风云》专栏
▼ 欢迎扫描名片二维码关注订阅 
作者:二马路的冰
排版:RedCandy
出品:SOlab
深度好文,3119字=9分钟阅读
文末有芯片交流群,欢迎扫码加入!
中国台湾的产业巅峰
1980年前后,中国台湾省通过为美国生产PC配套产品,积累了芯片产业原始资本,带动了DRAM产业的发展需求。
1990年,中国台湾省的GDP为中国大陆GDP的43.8%,中国台湾当局启动了“次微米制程技术发展五年计划”,投资约2亿美元,研发4Mbit SRAM和16Mbit DRAM,扶持处于起步阶段的中国台湾省DRAM产业。标志着中国台湾省在“消灭地主,发展外贸,产业转移,产业升级”的东亚发展模式中,开始进入了产业升级阶段。
中国台湾DRAM厂商的初始技术来源主要是美日德三国。比如:
茂矽电子的DRAM技术来源于西门子和美国华智;
华邦电子公司的DRAM技术来源于东芝和英飞凌;
图片来源:华邦电子
力晶公司的DRAM技术来源于日本三菱电机;
南亚科技的DRAM技术来源于IBM。
有台湾学者统计,过去30多年来,中国台湾省在DRAM产业的投资额累计超过500亿美元,有超过2万名工程师曾投身于DRAM江湖。经过“繁荣-萧条”式大浪淘沙后,茂矽电子、德碁(TI-Acer)、世界先进(Vanguard)、力晶科技等公司相继洗牌出局。当前南亚科技在全球DRAM厂商中排名第四,华邦电子排名第五但是,这两家厂商的全球DRAM市场份额之和不超过4%。
图片来源:必应
有学者分析了其中的原因,一方面,每年需要花数亿美元购买DRAM生产设备,另一方面,还需要每年支付技术授权费用,且所获的授权技术通常落后于技术母厂2~3个技术代。DRAM价格上涨的时候,日子自然过得马马虎虎。一旦进入DRAM大萧条时期,中国台湾省DRAM厂商的抗打击能力往往取决于母公司的资金能力。
2000年巅峰时期,中国台湾省仅次于韩国,成为全球第二大DRAM生产地区,但是产能(包括外商投资、合资厂商)不足全球产能的7%。当时DRAM厂商曾提出投资ASTRO(Advanced Semiconductor Technology Research Organisation)计划,聚集闲置研发人才,建立中国台湾省自主DRAM技术。然而, DRAM圈外的芯片厂商大都反对这一措施。
产业推进的挫败
中国台湾省当局曾计划投资300亿元新台币,对六家DRAM厂商进行控股整合,成立所谓的TMC公司。2008年,日本尔必达深陷财务危机,愿意向中国台湾省提供核心技术,以换取现金。但是,部分人士指称TMC是个钱坑。2009年,日本尔必达改口,拒绝转让核心技术。中国台湾当局否决“DRAM产业再造方案”,禁止所谓的国发基金投资TMC公司。TMC公司最终流产。
率先试水DRAM江湖的两个厂商是茂矽电子德碁(TI-Acer)
1987年1月8日陈正宇博士(曾任华润上华董事长)等人创办了台湾茂矽电子,并于1990年和1991年陆续收购了美国茂矽(1985年开发出64Kbit DRAM和256Kbit DRAM)与美国华智公司,并将256Kbit DRAM产品外包给日本索尼和韩国现代电子代工生产。
图片来源:台湾茂矽电子
1993年建成了6英寸晶圆生产线生产DRAM。
1995年茂矽电子在中国台湾省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
1996年,茂矽电子与西门子合资在新竹园区成立茂德电子公司,建设8英寸晶圆厂,并两家分配DRAM产能。
2001年DRAM第二次大萧条时期,茂矽电子亏损300亿元新台币.
2002年10月,英飞凌终止与茂矽电子合作关系,终止技术授权合约。
2012年,如第六回所述(详情可点击观看),日本尔必达公司的破产也波及其合作代工伙伴,茂矽电子退市。现在,茂矽电子的主要业务是晶圆代工、太阳能电池和RFID等。
中国台湾省宏碁(Acer)公司成立于1976年,靠生产计算器起家。1988年,宏碁股票上市。1989年,宏碁公司和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合作,宏碁公司占股74%,美国德州仪器公司占股26%,投资1.2亿美元,成立了合资公司德碁(TI-Acer),在6英寸晶圆上量产1Mbit DRAM,这是中国台湾省第一家制造DRAM的专业公司
如DRAM版韩国演义所述(详情可点击观看),三星电子公司于1989年已经开始量产4Mbit DRAM。德碁公司只好追加投资,并发行了9亿新台币的三年期特别股,年息5%。1992年,DRAM价格谷底翻升,德碁公司扭亏为盈。
随后又建设了一座8英寸晶圆厂。1997-1998年,德碁公司亏损接近50亿新台币,美国德州仪器公司退出合作,把DRAM业务卖给了美光公司。如DRAM美国演义所述,美国德州仪器公司于1998年退出了DRAM江湖。1999年,德碁公司被卖给中国台积电公司,账面获利超过200亿新台币。德碁公司被中国台积电公司改造为代工厂。
德碁公司年税后盈余及获利率。图片来源:网络
1994年12月,中国台湾省世界先进积体电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总投资额为180亿新台币,建设中国台湾第一座8英寸DRAM晶圆厂。股东包括中国台积电公司、华新丽华、矽统、远东纺织等13家公司,其中中国台积电公司占股30%。
世界先进公司本来想自行研发量产DRAM产品,发现此路不通后,1999年购入中国台湾省力晶科技公司11%的股份,希望借此获得日本三菱电机的DRAM技术,但是没有成功
2001-2003年,累计亏损达194.12亿新台币。
2004年,作为中国台湾唯一一家独立自主研发DRAM产品的企业,世界先进公司退出了DRAM江湖,转型为代工厂。
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圆代工营收排名中,世界先进排名第八

世界先进公司转型成功。图片来源:世界先进公司
成功开创产业新路
1994年中国台湾电脑主板生产厂,力捷电脑的董事长黃崇仁博士投资4亿新台币,在新竹市创立了力晶科技公司。如上所述,力晶科技公司从日本三菱电机获得了DRAM技术授权。
1996力晶科技公司建成8英寸DRAM晶圆厂,量产16Mbit DRAM。1998年2月力晶股票上市,但是1998年年底,力晶科技公司亏损38亿新台币。如上所述,世界先进公司本1999年购入力晶科技公司股份,共27亿新台币,成为力晶科技公司的最大股东。
图片来源:力晶科技公司
2000年力晶科技公司不顾连年巨额亏损,发行了2亿美元公司债,投资19亿美元建设12英寸晶圆厂,2002年,力晶科技公司12英寸晶圆厂建成,从日本尔必达公司获得了90nm DRAM 技术授权。
2003年力晶科技公司又动工兴建了第二座12英寸晶圆厂。
2004年,力晶科技公司的利润达到5亿美元,股价大涨,成为中国台湾省DRAM产业的股王,十年亏损一年赚回
2006年力晶科技公司与日本尔必达公司合作成立瑞晶电子(Rexchip)公司,同年瑞晶电子公司收购了旺宏电子闲置的12寸晶圆生产线,为尔必达公司代工。
如DRAM版日本演义所述(详情可点击观看),2012年,尔必达公司的破产波及到力晶科技公司。力晶科技公司被迫出售瑞晶电子公司给美光公司,债务高达1200亿新台币,被迫退市,2014年正式转型为代工厂。获得了苹果公司的iPhone 4、iPhone 5驱动芯片、iPhone 6 LCD驱动芯片之后,力晶科技公司“起死回生”。
2015年5月,合肥市建设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与台湾力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资建设了合肥晶合集成(Nexchip)电路股份有限公司, 专注于代工服务。
2019年5月,力晶科技将其在台湾省的3座12英寸晶圆厂转让给力积电,持有力积电大约25%的股份。
2021年12月,力积电挂牌上市。根据TrendForce集邦咨询发布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全球十大晶圆代工营收排名中,力积电排名第七,晶合集成排名第九。
力积电2022年产能“一片都不剩”。图片来源:力积电
1987年9月华新丽华集团投资1.25亿新台币,成立华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企业总部在中部科学园区。
1988年10月五寸晶圆厂一厂建成启用,成功生产出第一片晶圆
1994年3月研发成功0.5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中国大陆在1995年研发成功0.8微米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
1995年在中国台湾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并与日本东芝公司签订了DRAM合作研发协议。
2002年5月与英飞凌签订了110nm DRAM制程移转协议。
2011年12月自主开发46nm DRAM技术并实现量产。
2017年6月自主开发38nm DRAM技术并实现量产。
2018年9月自主开发25nm DRAM技术并实现量产。
2019年9月推出25nm LPDDR4/4x DRAM产品。
2021年6月,自主开发25s nm DRAM技术并实现量产。
华邦电子的DRAM产品的容量是4Gbit及以下,包括有利基型DRAM、移动 DRAM 和功率 DRAM 等,是全球利基型DRAM的主要供应商。主要应用场景是物联网、汽车、工业制造、手机通讯、智能电视、机顶盒、摄像头等。拥有一座位于中部科学园区的12寸晶圆厂,利基型DRAM产能为2.6万片/月。其斥资109亿美元在南科高雄园区建设的第二座12英寸晶圆厂预计于2022年底投入使
华邦电子公司的DRAM产品以利基型及移动DRAM为主。图片来源:华邦电子
如前所述,当前华邦电子公司在全球DRAM厂商中排名第五,拥有自主品牌,与中国大陆紫光集团在DRAM产品方面有紧密合作关系。另外,华邦电子拥有丰富的产品线。NOR Flash产品(占据半导体存储器市场份额的约1%)全球市场占有率占据首位。财报显示,华邦电子在2021财年营收约为33.4亿美元,其中DRAM产品营收约为8.67亿美元。
中科院专家原创出品
【DRAM江湖春秋】
👇扫描名片二维提前订阅专栏👇
友情提示:
本专栏试图运用实证研究方法来描述史上最全、最残酷的DRAM江湖,难以保证所采用的数据都准确无误,部分内容也可能有些枯燥。本文字数超过40000,请各位读者保持宽容和耐心。
-----END-----
(芯光社出品,未经允许严禁转载
芯光社ChipHub
👆 欢迎【关注】我们 👆
用心说,芯人芯事
专栏精选讲述前沿光刻技术、芯片百科知识、分享行业报告。
芯人芯事独特视角剖析时事新闻,讲述芯片人的职场故事。
此外,我们还提供资源对接、FA和企业品牌服务。
点击菜单栏“联系我们”,链接新的行业机会👍🏻

想与我们合作或提供爆料,均可联系
[email protected]

想与更多行业大咖互动交流 ?快扫码来加入
芯光社交流群~  
👇👇👇
< 微信添加请注明 “姓名-公司-职务” >
一定还想看这些~
别走!给小编点个
【在看】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