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关注“尹哥聊基因”
北京时间10月3日17时30分许,2022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在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揭晓,该奖项被授予来自德国马普研究所的科学家斯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今年的诺贝尔奖单项奖金为1000万瑞典克朗(约合人民币640万元)。
获奖者:德国马普研究所万特·帕博(Svante Pääbo)
获奖原因:其对已灭绝古人类基因组和人类演化的贡献
2010年,斯万特·帕博和哈佛医学院大卫·赖克领导的研究组对已灭绝的尼安德特人(Neanderthal)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分析,发现非洲现代人中没有发现任何尼安德特人的遗传成分,但是在非洲之外的现代人群中都有1%~4%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组成分。

近五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回顾
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是最具威望的医学研究奖项之一,在今年诺贝尔奖出炉之际,尹哥也带大家回顾下近五年来(2017年~2021年)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情况。
★   2021年   ★
获奖者:美国科学家戴维·朱利叶斯(David Julius)和阿德姆·帕塔普蒂安(Ardem Patapoutian)。
获奖原因:他们在发现温度与触碰“感受器”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人类感知热、冷和碰触的能力对生存至关重要,是人们与周围世界互动的基础。日常生活中,人们认为这些感觉是理所当然的,但实际上感官和周围环境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戴维·朱利叶斯利用辣椒素发现了皮肤神经末梢中对热有反应的“感受器”;阿德姆·帕塔普蒂安则使用对压力敏感的细胞发现了一类新型“感受器”,可以对皮肤和内脏器官受到的机械刺激做出反应。他们的突破性发现引发了很多相关研究,使人们对神经系统感知热、冷和机械刺激的机制方面的理解得到了快速提升,而且这些知识正被用于开发治疗多种疾病的疗法,如慢性疼痛等。
★   2020年   ★
获奖者:美国科学家哈维·阿尔特(Harvey J. Alter)、查尔斯·赖斯(Charles M. Rice)以及英国科学家迈克尔·霍顿(Michael Houghton)。
获奖原因:他们在发现丙型肝炎病毒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血源性肝炎是可能导致肝硬化和肝癌的全球重大健康问题,此前对甲型和乙型肝炎病毒的研究已有不少发现,但大多数血源性肝炎病例仍无法解释。哈维·阿尔特最早确认一种未知病毒会导致“非甲型非乙型”的慢性肝炎;迈克尔·霍顿用新方法分离出这种病毒的基因组,随后病毒被命名为丙型肝炎病毒;查尔斯·赖斯则证明,丙型肝炎病毒自身即可导致慢性肝炎,而不需要其他病原体“助力”。丙型肝炎病毒的发现揭示了其他慢性肝炎病例的病因,并使血液检测和研发抗病毒新药成为可能,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
★   2019年   ★
获奖者:美国科学家威廉·凯林(William G. Kaelin Jr)、格雷格·塞门扎(Gregg L. Semenza)以及英国科学家彼得·拉特克利夫(Sir Peter J. Ratcliffe)。
获奖原因:他们在“发现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氧气供应”方面所做出的贡献。
动物需要氧气才能将食物转化成有用的能量,人们了解氧气的基础性重要作用已有数个世纪,但细胞如何适应氧气水平变化长期不为人知。三位科学家发现了“细胞如何感知和适应不断变化的氧气供应”,并确认了“能够调节基因活性以适应不同氧气水平的分子机制”。他们开创性的研究成果“揭示了生命中一个最基本的适应性过程的机制”,为我们理解氧气水平如何影响细胞新陈代谢和生理功能奠定了基础,为人类开发出“有望对抗贫血、癌症以及许多其他疾病的新策略铺平了道路”。
★   2018年   ★
获奖者:美国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James P. Allison)和日本科学家本庶佑(Tasuku Honjo)。
获奖原因:他们在癌症免疫治疗方面所作出的贡献。
长期以来,癌症一直几乎相当于绝症的代名词。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种调动人体免疫系统攻击肿瘤细胞的新思路在医学界出现,科学家曾尝试用细菌感染患者来激发免疫系统,但效果有限。当时人们发现,人体内有一些蛋白质会促进或抑制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如果把免疫系统比作一辆汽车,触发全面免疫反应的蛋白质就是油门,而抑制免疫反应的蛋白质就是刹车。詹姆斯·艾利森的主要工作是分析CTLA-4蛋白对免疫T细胞起到的“刹车”作用,并逐步发展成可应用于人体的新疗法。几乎同一时期,本庶佑发现了T细胞上的另一个“刹车”分子PD-1,基于此开发的阻断疗法已被证明更为有效。人类对抗癌症之路依然漫长而崎岖,两位获奖者所取得的突破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让人们了解到,癌症的一个重要解决方案或许就隐藏在我们自己的身体中。
★   2017年   ★
获奖者: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霍尔(Jeffrey C. Hall)、迈克尔·罗斯巴什(Michael Rosbash)和迈克尔·扬(Michael W. Young)。
获奖原因:他们在研究生物钟运行的分子机制方面的成就。
春去秋来,潮涨潮落;花开花谢,夜去昼来;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自然万物的行为都按一定的节律在运行,尽管过去人们知道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生物都有内在的生物钟,但其中原理却长期不清楚。1984年,杰弗里·霍尔迈克尔·罗斯巴什迈克尔·扬的团队各自独立地从果蝇体内分离和提取出Per基因,并把其编码产生的蛋白称为Per蛋白。他们发现,在夜晚Per蛋白会在果蝇体内积累,到了白天又会被分解。由此,Per蛋白会在不同时段有不同的浓度,以24小时为周期增加和减少,与昼夜节律惊人地一致。此后,迈克尔·扬又发现了第二、第三个节律基因,称为Tim基因和DBT基因,其编译的蛋白可与Per蛋白相互作用。这些研究帮助人类在分子层面揭示了控制昼夜节律的蛋白质工作机制。
其他奖项揭晓时间
★  物理学奖   ★
最早于10月4日星期二,当地时间11:45(北京时间17:45)公布。
颁奖地点: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
★   化学奖   ★
最早于10月5日星期三,当地时间11:45(北京时间17:45)公布。
颁奖地点:瑞典斯德哥尔摩瑞典皇家科学院。
★   其他奖项   ★
另外还有文学奖、和平奖、瑞典国家银行纪念诺贝尔经济科学奖分别在10月6日、7日、10日陆续公布,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持续关注。
— THE END —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