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丹妈

童书编辑 + 儿童心理咨询师

这几周,许多家长都在关注一部纪录片——《镜子》,北京人大附中在内的多所中学甚至停课半天,组织成千上万的学生与家长观看。



出于好奇,我花了一个多小时认真看完了部纪录片:


这部由央视花费两年时间跟拍出来的纪录片,讲述了三个平凡的家庭。


• 泽清:


初二,沉迷网上下棋,辍学2月


母亲是医院的医生,外公外婆甚至还是大学教授,但却对外孙的弃学无能为力。


• 陈家明:


高一,网瘾,想去流浪,辍学1月。


他的父亲是一名有本科学历的企业小领导,他一直想向儿子传递自己的成功经验:学习才是你唯一的出路,而孩子却一心只想要“自由”。


• 张钊:


高三,早恋,辍学4个月


父母是有大专学历的国企职工,张钊把父母赶出家,并在与父母冲突中多次表示要跳楼自杀。


这三个来自天南海北的家庭,在百般无奈之下决定将孩子送去武汉某教育机构“改造”,而走到了一起。


而纪录片一开头就是他们的爸妈求教育机构的人过来,以几乎绑架的方式将强烈反抗的孩子制服在地,押往机构。


听着儿子剧烈的挣扎,歇斯底里一遍又一遍地喊着“放!开!我!”,鬓角已经泛白的母亲躲到一边,暗自流泪。


孩子痛在身,父母痛在心。


父母明明给了孩子他们所自认为最好的一切,为何孩子还是这么的不快乐?甚至恨父母、恨学习、恨生活。


武志红老师曾经说过一段话丹妈印象深刻:“以前物质很匮乏,爱的主要内容是保证孩子的物质需求,关注孩子的吃喝拉撒,但现在,物质需求以及不再那么重要,心理需求日益突出”。


看看片中孩子的所言所行,也许所有的问题正是出在,我们真的没有明白现在的孩子到底要的是什么:




存在感

父母——“你不重要”

泽清——“我很重要”


纪录片中唯一自愿参加改造的孩子泽清,他妈妈说儿子是因为看在中央台会跟拍的份上才愿意配合,当老师问他为什么喜欢这样的采访,泽清的回答竟然是:


而在泽清之后的所有谈话中,“存在感”一直是他反复表达和要求的核心。


• 在培训学校里,泽清在和心理咨询师的谈话中说道:


咨询师问妈妈这样做给你带来怎样的感受,他的回答是:


• 在绘画治疗里,咨询师一眼就从泽清的画中,看出这个孩子内心最大的困境与需求:“表达”与“被看到”


而泽清在现实生活中看似暴力的行为,也不过是因为父母的长期漠视,使得他只能以那样“让父母‘疼’”的极端方式,去引起父母的关注与“看到”,满足自己的“存在感”:


泽清的父母爱不爱孩子,重不重视孩子?当然爱,当然重视。


但没有表达与传递过的爱等于没有,没有用行动实践过的重视等于不存在。


而他的父母把时间精力都花到哪去了?


花在了工作上(泽清母亲为医院医生,工作忙,压力大)


花在了夫妻不和导致的争吵上:


和许多网瘾少年的父母一样,泽清父母一直误以为导致孩子辍学失控的是网络。


而其实泽清要的只是游戏带来的存在感。


最新的心理研究证实,父母回应孩子的时间超过7秒,孩子的内心便会产生扭曲,长此以往或自卑焦虑,或暴躁叛逆。


而这样长期被“怠慢”的孩子更容易沉迷游戏的原因,正是因为游戏会给到他们从父母那得不到的东西:“及时反馈”


• 孩子按一个按钮,游戏就会立刻!马上!有声音和图像回应到他;


• 孩子取得一点小小的进步就立马会有比分、奖励给到他。


这样的“及时反馈”会让孩子感到极大的存在感与成就感,让他们无法自拔。


☞ 教育启示:被关心、被重视、被理解、被倾听、被肯定、被及时反馈,孩子要的“存在感”也只不过是这样而已。


如果没空,也请用其他方式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关注:出差路上一个视频,加班间隙一个电话,晚归后的一个字条,让孩子感到自己重要的方式有很多种,只看我们愿不愿去找。



自主感

父母:“你不行”

家明:“我很行”


而在第二个孩子,家明的采访中,再一次印证了和泽清案例中一样的道理:把孩子诱入歧途的不是网络,依然是父母。


家明现在所提出的一切看似荒诞无稽的想法:想去当背包客,去流浪。


其实只是为了证明“我很行”


因为父母总说“他不行”


家明其实也很迷茫,很朱武,父母用“什么都帮他做”“什么都替他决定”的方式,让他感到“我什么都不会”。


他甚至意识到了,一个没有自己想法,什么都不会,只会上学的孩子,又有什么用?!



家明的要的是什么?能让家明感觉到自己“有用”的东西是什么,是自主感!


但孩子的自主感只能通过去流浪这样的方式去满足吗,当然不是!


看看家明在采访中控诉的,其实也只不过都是些生活中的小事:


 他喜欢小动物,但从小到大拿回家的虫鸟狗猫,父母就会直接丢掉;


• 16岁的大男孩,穿什么吃什么父母从不让他自己选择;


• 自己总是话还没说完,就被父母打断。


在孩子的童年,在日常生活中,父母有无数个可以让孩子体验“自主”的机会。


可家明的父母都用“怕孩子受伤”““会影响学习”等等“为你好”的理由,通通给孩子否决了,剥夺了家明感受自我力量、自由的机会。


16岁的家明,彻底对父母失去了信任,决定用“流浪”这样的方式满足“自主感”,完成这场迟来的成长。


☞ 教育启示:我们无需事事都满足孩子,放任孩子,但若想满足孩子的自主感,我们就需要从儿时起:


• 给孩子“自己解决困难”的机会,让他感受“原来我有力量”;


• 给孩子“选择”的空间,让孩子感受到“原来我有自由”。


• 在孩子受伤的时候,和孩子讨论下次怎么做会更安全,而不是阻止孩子行动。


从让孩子选择今天想穿什么开始,让孩子自己独立完成一件家务开始。


满足孩子的“自主感”,就是发展孩子的“内驱力”。




被理解,被爱

家明:“我压力好大”

父母:“忍着!”


而最后那个被父母认为是早恋而不愿上学的孩子张钊,他辍学的原因又真的是因为早恋吗?当然也不是。


张钊这样一个18岁的大男孩,在说起自己不愿上学的真实原因时,眼眶都红了:


他口中压抑的学校是一个什么样的学校?


教育机构的老师给家长放了一段这个学校的视频:是一个让所有学生嘶吼着“决战百天、我必成功、谁与争锋……”的鸡血高压式学校


就连在场的家长看到这样看似“壮志雄心”的场面,都纷纷露出不适的表情,又可想而知孩子在学校中每天的压抑。


丹妈当然了解当前国内高考的高竞争性,可当我们的孩子在外面面临的都是这样无止境的高压、排名、竞争,回到家想和父母说说,得到的仍然是父母的不理解,不信任,甚至是又一次的重压。


在张钊的采访中,他的家庭也存在父母关系不和,与父母常年无法沟通的问题,当老师将张钊的想法传达给他的爸爸,他爸爸的反应是:


孩子心里的感受是怎么样,他在家庭里得不到爱,得不到理解,他怎么办?


他去早恋,他去找一个和他同病相怜,可以理解他,爱他的女孩子。


在离开教育机构后,张钊回到家决定参加高考,但他依然无法放弃这段恋情,为什么?不是因为他多爱这个女孩,而只是他自己也知道自己需要一个支撑他的力量,要不,他就空了……


时代变了,孩子要的不再只是物质


我们上一辈人出生在穷困里,许多人一辈子想的都是怎么改变穷困,努力读书,支撑我们活下去拼下去的是迪欧家庭的责任感与物质生活的紧迫感。


而如今的孩子,一出生就集全家的宠爱与财力与一身,衣食无忧,父母更无需他们负责。


支撑他们下去的是什么?


是由存在感与自主感培育出的内驱力:他们为自己而活;


是由充满理解、尊重、信任的爱:他们为爱而活。


培训机构里每天粗茶淡饭,还要做很多劳动,可进来的孩子们都比之前快乐。


华东师范大学多年从事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的陈默老师曾说:现在孩子的心理问题和过去不一样,主要源自高竞争感和高孤独感,以及父母的“高控制”。


在高竞争与高孤独中,孩子要的是什么?是精神,是存在,是自主、尊重、重视、理解!


是这些我们认为不重要、甚至从未听说过的东西,可如今的孩子却可以为它们寻死觅活,不学不眠,他们无比重视自己的感受,重视自己的意志,自己的精神世界。


(机构中一个同样被送来的12岁的女孩都能说出这样富含哲理的话语)


同片中的老师以及心理咨询师最后说的那样:


这些家长爱不爱自己的孩子?

爱啊~爱始终都在那里啊~

爱的能力始终在那里,

但因为他们对爱的理解扭曲了,

他们以为爱就是控制,他们不了解孩子需要的“爱”到底是什么样。

满满的爱,就变成了满满的控制,满满的伤害……



纪录片中的这几个孩子离开培训学校后恢复的状况并不好,对于已经有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的初高中孩子来说,治疗与修复的路恐怕还有很长,甚至是一辈子。


丹妈觉得这部纪录片的意义,也并是不教我们可以如何改变已经这样的孩子。


而只是想告诉这些孩子还在襁褓中,还在学龄前的家长,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请好好珍惜。


最后丹妈找来了这部纪录片,三集,一共90分钟,建议在wife的环境下观看,别等到对孩子绝望了,才后悔没早些看到这个


《镜子》第一集


《镜子》第二集


《镜子》第三集


   丹妈碎碎念  ● 

每次写这样的文章,心情都会挺沉重的,为那些已经出了问题的孩子感到遗憾,为不懂自省的父母感到悲哀。教育就是一种自醒,正如这部纪录片的名字《镜子》,孩子正是家庭的一面镜子,他们人生的任何一次成功与失败,都是有迹可循的因果,是父母言传身教的映照。


最近分享了几篇英语启蒙绘本解析,留言超乎我想象的热烈。10个月之后,叮当开始接触英文绘本,我给他入了几十本原版绘本,挑出来做绘本解析的都是他爱不释手翻不腻的。我会把最受欢迎的绘本组个套装,争取每本都写绘本解析,找好音频,做好点读包,让大家都能高价值地利用起来。不过目前还有几本没货,要等到大概6月初的样子才到货,所以还请耐心等等哦。


还有大家一直在催的学习书桌,本来是说5月底出的,但是学习书桌太贵重,所以特别慎重,想做到更全面,不想大家买回去失望,退货又麻烦。目前我已经买回来四款市面上最受欢迎的书桌品牌,一直在研究,争取选出性价比最高的一款推荐给大家,暂定会在6月中上旬。投影仪也别急,我几乎是每三天问一次品牌方,昨天大概确定了时间,6月中下旬啊。


最近有个想法是,以后团购的东西,不管是书还是孩子用品,我觉得凭我一个人的观点决定做不做,还是太有局限性。所以,我想了很久,决定召集一些读者来体验,大家觉得好的,我们就开团。之前咱们不是召集了一次铁粉群嘛,一直没有公布结果,其实我是已经默默挑选了20名那些留言互动最高的读者,这两天会再甄选出10名。集满人员后,我会自掏腰包,不定期寄把样书样品赠送给铁粉群的读者体验,欢迎同学们平时都踊跃留言哦。




-  End - 



回复见面礼,丹妈免费送你一本育儿秘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