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真是不断有优秀纪录片冒出,我都在发现后第一时间进行了介绍:
首先是BBC开年神作《绿色星球》👉一集封神!可惜很多人还不知道
接下来继续BBC神作《史前星球》👉这9.4高分新片,让娃兴奋半个月(附中配音版)
好吧,都被BBC承包了。那,难道中国就出不了好作品?
当然不,就在前两周,一部国产纪录片横空出世,目前B站评分9.7分:
一共4集,目前播出了两集,每周一晚8点会更新一集。豆瓣虽还无法评分,但不影响大家自来水地给予高分好评:
它就是由b站(哔哩哔哩)出品、"全华班”拍摄团队打造的,讲述“中国巨兽”的年度大戏——《众神之地》
众神之地
共4集  目前更新2集
单集片长:50分钟左右
语言:普通话  
观看频道:b站
在这部纪录片中,制作团队跨越中国四角的不同生态:
从壮阔巍峨的青藏高原,到天高海阔的延绵海湾;
从茂林高耸的版纳森林,到黑土地上茫茫无边的林海雪原。
通过探寻四种令人敬畏的动物,通过努力感受它们,尝试与天地沟通。
4集,每一集介绍一种动物,它们在远古曾经是图腾,是食物链顶端的动物——
森林之王东北虎
海上精灵白海豚
雨林巨无霸亚洲象
雪山使者野牦牛
每一帧,都美得让我挪不开眼睛,太美了!
被誉为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
扎入羌塘无人区的漫长道路上
苦等,是拍摄野生动物必须忍受的过程
东北虎的眼神中充满了王之霸气
白海豚紧跟着渔船寻找捕食时机
大象爸爸在教儿子如何运用自己的力量
东北小鲵在冰冷的溪流中成长
很多人都分不清野牦牛和家牦牛
但当它们相遇时就能一目了然
高山兀鹫,藏文化中死者灵魂的超度者
各种神奇动物的闪现,上天入海,应接不暇:
渡鸦公开对秃鹫进行拔毛、叨背的攻击
鸬鹚分工明确、空海结合地鱼群进行围捕
岩鹭独自面对大风大浪辅食
寄居蟹抢房,开开心心当房东~~
此景此景,激动之余,我的民族自豪之心油然而生啊!
对孩子们来说,不仅是认识祖国大好河山、涨地理知识的好机会,更是从内心催生热爱,点亮这古老文明中所有鲜活的生命。
1
国内顶级团队
呈现不一样的人与自然
在介绍纪录片之前,我要先聊聊这部作品的制作团队。如此炸裂的作品,这要得益与制作团队的4张王牌。
♠ 导演曾海若,曾执导2013年央视暴热纪录片《第三极》,并负责监制2017年哔哩哔哩首部纪录片《极地》,评分也有9.3分之高,我已经收入观看清单了。
热爱光影的他,亲历亲为地参与纪录片的每一个细节,并立志“要将纪录片拍得和电影一样好看”
第一次出海拍摄便遭遇台风的他
无怨无悔地冲在了第一线
即便是后期制作,也是全程紧跟。
因此在他的镜头里,充满了对自然的敬畏、热情,真切地还原了野生生命的力量。
配乐由日本的神思者(S.E.N.S)负责打造,这也是神思者和曾海若的第三次合作。
我可以负责任的说,这部纪录片的配乐,实在是太绝了!
团队创作中投入了对动物的想象,赋予了灵动悠扬,如诉如泣,相当惊艳!
神思者因1988年为日本NHK电视台纪录片《丝绸之路》中担任作曲、编曲与演奏的工作而声名大噪。
而1996年为NHK电视台纪录片打造的《故宫的回忆》一曲,因其大气铿锵的历史浓厚感,至今仍为我国众多电视媒体所使用。
强烈推荐你们听听这首曲子,旋律跌宕起伏,出神入化,此生必听的那种。我就是听着这歌,一气呵成地写完的全文😜
后期制作中,b站将其升级为HDR调色杜比音效
既能满足网页及手机的最佳观影需求,又能将片中轻快空灵、悲壮凝重的自然之音完美还原。
在支持 HDR 的手机上,
还可以开启 HDR 真彩,
其 HDR 模式为 HDR10
真的一定要用杜比音效,太赞了!
配音解说由青年配音演员刘琮担任
虽是二次元出身,但刘老师醇厚的音质、清晰的咬字、缓慢的节奏里,注入了年轻一代对自然的热爱,讲述着不曾接触的凛然之感。
至此,四位一体,燃爆了!
此外,《众生之地》于2017开拍,4年磨一剑,这部作品创作团队经历的辛苦太多太多:
深入西藏圣土,寻觅野牦牛。
苦等,是组员们的日常。
在钦州三娘湾寻找白海豚。
亚洲象拍摄组忍受蚊虫叮咬
拍摄下亚洲象用“泥沙浴”降温的趣景。
拍摄大雁聚集
更让我意外的是,《众神之地》将动物行为故事化,丰富了客观性,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很好的完成了“人与自然”的沟通。
太不一样了!
这也许得益与诞生于华夏文明之初的神明,一路护佑我们祖先自黄河而下,团结紧密,互为血脉。
用骨子里的浪漫敬众神,敬众生。
2
 第一次
直面中国四神兽
有别于很多的自然纪录片,它将镜头锁定在我国的旗舰生物上。
这几种生物均从远古神话中走来,它们分别是:
野牦牛
野牦牛是青藏高原代代相传的图腾。
在藏地传说中,当世界第一缕阳光照射到刚仁波切时,便有了第一头牦牛,它是山神的家畜。
藏族先民刚刚登陆高原时,无法立足。
山神便将牦牛一分为二,一部分选择来到先民身边成为家牦牛,帮助劳作、耕作,并奉献自己的乳汁和皮毛。
另一部分,则选择继续留在山上,卧冰踏雪,成为高原上不屈的灵魂。
更以山梁之姿,成为我国最后的大型陆生野生动物之一。
天生14对肋骨(比普通牛多一对肋骨),让其拥有更庞大的胸腔和更强大的心肺功能,能适应零下三四十度的气温。
也造就了野牦牛庞大的体型,比家牦牛足足高出一倍。一旦偶遇家牦牛群,便如泰坦莅临,以威风霸气的巨人之姿,瞬间占有牛群的领导权。
它是这片净土上,神话最后的延续。
中华白海豚
中华白海豚是唯一一种以“中华”命名的鲸豚,也是保佑渔民风调雨顺的妈祖鱼。
清代时,珠江口的人们还称其为“卢亭”,这是一种神话中半人半鱼的族群。
它们以蚝为食,以壳垒屋,以贩盐为生。在南宋时被围剿,不得不退至大海。
这部纪录片的动画
也是制作精良
把白海豚称之为卢亭,暗示着它的与众不同——生性善良、热诚友好,且传奇神秘
老中青,一家三代
由灰转白,是衰老的开始
因为数量愈发发稀少,我们对它知之甚少。在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种群甚至仅存几十条,被红色名录列为濒危物种。
但它仍倔强地履行着神话时代缔结的盟约,以精灵的姿态,守护者岸上的人们。
神话不灭,薪火相传。
更让我感动的,是中华白海豚的两个救援故事。
01 淤泥中的白海豚
白海豚不会直接饮用海水,所有的营养和水分都来自鱼。由于生活在海岸线边的浅海区,来往的繁忙船只增大了它捕食的难度。
因此当渔船出海,白海豚会紧跟其后,以漏网之鱼果腹。
禁渔期或捕食困难时,白海豚更会铤而走险地游入人工饲养的蚝场,在迷宫般的蚝排中觅食。
2020年5月,一只老年的白海豚因为声纳系统老化,因无法察觉退潮而搁浅在了蚝排的泥潭里。
被发现时,身体平躺、无法动弹。并因正午高温暴晒及海水的不足,声纳系统快速崩溃,已放弃了挣扎。
急促的喘气,让它通体粉红,在泥泞中越发鲜艳。死亡或许即将来临。
人们或是用手在泥泞中奋力挖出一条水道,引入更多的海水。
或是用帆布包裹白海豚,齐步前行,将其往水深处抬去。
但一切还是要看白海豚自己的求生意识。
众心所向,有了回应——涨潮了
涌入的海水轻轻托起白海豚,抚平了它慌张的情绪,抚愈了它崩坏的声纳系统。
几次无头乱转后,锁定了族群的方向,虽踉踉跄跄,但成功游回了大海。
这我国为数不多的、成功救援白海豚的记录之一。
02 内河中的白海豚
一只老年白海豚,同样因为声纳系统的老化,从烽火角入海口、沿河而上逆流30多公里,来到了陆地水道中。
被发现时,已在此地徘徊了三天,无法返回。
看着它身上的水霉越来越来多,健康状况急剧下降,不由得让人一阵心疼。
越来越多的村民、专家加入了救援的队伍,竭尽所能地帮它穿越水道上的障碍(比如越来越多的桥),回归大海。
制作水下铃铛规划前进道路
然而,穿越桥梁的白海豚,却停下了回家的脚步,横在不远处的水域。
四天后,这只海豚被人发现死在离入海口不足3公里的河中。
看到这里,无论叮当和我都湿润了眼睛,眼泪止不住地流了出来。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几乎所有的老年白海豚,都会逆流而上,有的甚至深入内陆300多公里。
这似乎印证了白海豚就是神话中的卢亭,虽经驱赶,仍深深眷恋着陆地
到了垂暮之际,抱着“落叶归根”的决绝之心,忍受着淡水的不适,拼劲全力、用最后一丝光热,回归这片热土。
神人归来,重逢之地便是永恒
两只老年白海豚,一生一死,一正一反,也是给孩子带来死亡教育的最佳契机。
生命的意义并不在于呼吸本身,而是让人学会成长,放下固执和傲慢,珍惜并善待眼前人/物。
特别是濒危的中华白海豚,如果不再有所行动,未来的某一天,我们的孩子也许只能指着绘本上的图片怀念,再也不能看到它们欢腾飞跃的场景。
希望这一天永远不要来。
亚洲象
亚洲象是中国自古便有的巨兽,背负着黄河流域文明的传承,也是西双版纳雨林的守护神。

由于环境变化,领地被侵占,栖息地逐渐减少,家族统治权争夺日益白热化,神域逐渐崩塌。
新生小象能否存活,人象冲突可否解决,迷路的大象是否归家?
一切的答案,全在今晚8点的第三集《寻找故土》中,我是万分期待了!
东北虎
东北虎,是白山黑水的使者。
也是现存体积重最大的猫科动物,更是盘踞食物链最顶端、睥睨四方的霸气王者。
近百年来,因为栖息地的破碎和盗猎猖狂,数量锐减。人们更多只能从古老传说和影音资料中,得以窥其往日的风采。
这一次,孩子们终于能直面森林之神,值得欢呼!
无一例外,这四大神兽都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是这四方水土最精妙的设计,更是四方之神。
观众神之地,就是走进它们的世界。
后两集因为还没更新,我没法介绍更详细,只能说,值得追!
3
不一样的自然故事
紧张曲折、张力十足
因为富有人文情怀,《众生之地》在叙事上和很多自然纪录片不同。
犹旧时光中的露天电影般,用不急不缓地述说着动物们的故事。
而一波三折的剧情,既满足孩子对自然的好奇,也帮助孩子直面真实自然的残酷,引发积极正向的思考。

困 境
丨神困丨
冬季,在山下游荡已久的野牦牛们会回到山上的族群,结伴去往藏北羌塘无人区。
这是一片海拔超越5000米的荒原,也是藏地传说中死亡之地
对野牦来说,这里是冬季最后的庇护所。
但传说中格萨尔王护法之一的狼,却紧跟而来。风雪越来越大,野牦牛和狼四目相对,丝毫不放。
一场神与神之间的生存大战,一触就发。
丨人难丨
夏季,是牧民们收获的季节,但是野牦牛昆仑的出现,从牧民手中抢走了牛群的领导权。
它带着牛群在山坡上自由欢腾——越走越远,越爬越高,建立起自己的"高原王国",恣意延续着它的血脉和野性。
趁着昆仑松懈之际,牧民紧张地进行着贩卖交易,可套牛圈却不偏不倚地勒住了它孩子的脖颈。
一边是闻讯赶来的昆仑,怒目圆瞪,一边是小牛犊的拼死反抗。
一个艰难的抉择,放在了牧民眼前,手中的绳索,放还是不放?
死 亡
丨神之陨落丨
一只小牛犊落单了,狼群等到了机会。
自然本无善恶,牛吃草,狼吃牛正是道法自然的一环。任何一种生命之光的戛然而止,都在提醒生命的本意是活在当下
因此野牦牛们迎着风雪,头也不回地向着海拔更高处奔去。
翻过雪山,穿过风雪,那里草木丰沛,是所有野牦牛新一年的乐园。
丨人之悔恨丨
小牛犊在奋力挣扎中耗尽了野性的热血,没了生气,渐渐瘫软下去。
野牦牛昆仑也在最后的百米处,停下了脚步。它知道一切已经无能为力,转身离去、不再救援。
家养牦牛们纷纷围了过来,为小牛犊送别。
牧民黯然神伤,眼里满是愧疚和不舍。最后只得默默在上岗弹奏起了一曲哀歌,帮逝去的小牛犊找到不屈灵魂的归属:
// 牦牛的头变成了高山,
牦牛的皮张开变成了大地,
牦牛的尾巴变成了江河。
——《斯巴宰牛歌》
这一幕,我看得实在太揪心了。对牧民来说,蛮荒是唯一的出路。
而神人之间的破局之路,又在何方?
新 生
2016年,藏北羌塘无人区成立的保护站,这也是方圆50公里内人类唯一的据点。
出生第二天便和族群走散的小牛犊,成了救助站的临时居民。
每天早上起来等香甜的盆盆奶,开启了它新一天的功课。
接着,还要跟着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跑步、打雪战,依偎在禁区的冬日阳光下,甜甜蜜蜜。
如果不是救助站工作人员的全力付出,在最缺乏物资的寒冬是工作人员凑钱买回袋装奶,悉心照料。
小牛犊定不能健康成长,平安度过牛生中最难熬的周岁。
如果不是小牛犊的陪伴,我们也很难借助工作人员之口,得知野牦牛也如此温顺和通人性
小小的它,舌头也软软的,舔得人耳朵痒酥酥的。
牧民江才决定迎接野牦牛断角回自己的牛群。
断角给家牦牛注入了莽荒野性,解决血脉稀薄、体力孱弱的难题。
牧民则报以丰厚的草木和温暖的居所,让断角结束流量,颐养天年。
生命无法用逻辑阐述,从来只能用心感受。
人们选择了发自内心的善意举动,回馈了野牦牛千万年来的眷顾。
丹妈碎碎念
毫不意外,这次和叮当一起追《众生之地》,好几次都感动得无法自已。
特别是看到白海豚妈妈,托举死去的小海豚,7天天7天不肯离去,一度哭到哽咽。
截图自《海豚失乐园》
一部香港纪录片
要知道,白海豚妈妈每次只能生一个宝宝,哺乳期长达1年。突然,便没有机会教会孩子鱼跃、翻腾、戏水.....
然而在白海豚妈妈从不妥协,从不放弃的精神力前,我感受到强大的生命力量,如神明般笃定。
我们和白海豚、野牦牛、东北虎、亚洲象一样,同为食物链的最顶端
同进步,共生存,才是我们人类发展的根本。
众神之地、天地悠悠、敬畏永存。
高分纪录片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