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感谢腾讯花了这么多钱做公益!
是的,感谢腾讯把公益这个概念让这么多普通人知晓。
是的,感谢腾讯提供这么“好”的捐款平台,让大家这么容易就募集到资金。
======以上是感谢的说话省略千字=====
当大家都在做着过去三天募捐成果反馈和总结之际,我就跳出来吐槽了~
【站在用户角度的公益,而不是假设用户的需求的公益】
是的,那个凌晨开抢,的确坑爹。
6号晚,估计大部分公益机构的传播管和筹款官都没法早睡。大家都等待着凌晨的配捐开始。7号早上醒来,发现配额已经省得不多了!天啊!那个晚上到底发生了神马情况?!
我估计腾讯基金会是收到不少的反馈,所以非常“聪明”地,在7号通知大家,8号和9号的配捐时间改为早上9点。
设计对白:“你看,我多为大家考虑。“

在我看来,这一个“公关”不算成功,甚至说让人对基金会的公信力产生一点点质疑。一个全国性的活动,在活动开展期间可以临时改变规则,并且没有及时和全方位的通知各个募捐主体,这算不算是一个糟糕的决定?
反正作为募捐的机构,我们没有收到任何电话、邮件通知说更改了规则!简直就是一个寡头的霸权思维。按道理,普通机构参与到这个线上募捐平台,虽然没有签署合同,但也应该有一个契约关系,单方面更改募捐的规则,配捐的时间,我不知道是否属于违约?
如果更改配捐时间的决定在7号前,我相信大家都是欢天喜地的。然而,当所有公益传播官筹款官都把文案和海报做好了,并且宣传了一天了,这个时间突然说时间调整了,那不是制造更多的加班和抱怨吗?
公众筹款这个传播链条,也不完全由公益机构能够把握。也许那一条凌晨“开抢”的微信已经过万阅读了,然而新一天我们刚发出的“9点才好下手“的文案打开人数缺是寥寥无几。

那些以为在服务用户的人啊,你到底有没有真的把用户放在首位,还是假装在关注用户的需求?

这些事情,多得多了。天冷了,给老婆婆送衣服。人家老婆婆5年都不换一件衣服,你们志愿者每年都给我送,还不如给我买个衣柜好了!
【用商业营销的思维做公益,真的好吗?】
999元的限额,美其名就是鼓励更多人参与捐赠,另一面则是强迫更多人绑定银行卡。难道你不让金主一下子砸10万,金主就不会通知下面所有员工给我每人捐999吗?有心“抢钱”,怎会抢不到。只是,在公益的道德绑架之下,原本很多不愿意绑定银行卡的人,不得不去绑定个银行卡了。不然,你的朋友会说你不支持公益,不然,你的老板会给你脸色。
没有配捐,很多人就不捐。天啊,我是在很多群看到的声音。甚至有一些人说,我帮你捐钱(挣腾讯的配捐),你退钱给我。这都成了刺果果的交易了!!!让我想起打车大战巨额的补贴之下,有很多人也利用漏洞挣补贴。在这个部分,我想说的是,这种商业营销思维之下,是覆盖了很多人,看上去很多人“看到了”公益,但也许只是让更多的人“误解”了公益
没有配捐?没有小礼物?那我不捐了~
这世上,钱是最简单但又最不重要的事情。有一句话说,钱不是万能,但没有钱则是万万不能。然而,在一个公民社会的氛围里面,真正重要的也许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信任和尊重。传统认知里面,我们通过捐钱,就能够救死扶伤,拯救社会。然而,复杂社会之下,更多社会问题不是个案,也不是显性的,更不是简单投入金钱就能够解决的。就像解决一个家庭暴力的问题,难道给钱,施暴者就不会施暴吗?
我们需要引导捐款人和社会公众,思考NGO的效率,思考NGO的创新。
更多,但不一定等于更好。
我们不断诱导公众理解为“捐钱做公益”,但缺乏引导他们去思考——这些钱是如何发挥作用的。
我们不断强调,这三天腾讯会如何如何,却忘记了其实平常我们都可以做一名捐款人。更忘记了告诉你的服务对象,你如何如何!
我们不断提醒,要拿到腾讯的配捐,只是我们却没有看到,真正能够长久打动人的不是这一次,而是你的扎实工作。
是的,有更多的小朋友有午餐了。然后明天还继续有午餐吗?正如,配捐没有了,你的捐款人还给你捐钱吗?
【关于那些“恶”,是谁诱导的?】
网上曝出一些机构把自己的钱挪出来捐进去,争取配捐;或者是让员工捐,然后下个月多发工资;又或者多个机构之间互相为对方捐等方式。第一种方式我不确定在财务和法律上是否可行(估计风险很大!!)。但我觉得有不少“聪明”的办法应该是可以打擦边球的,可以做到合情合理合法。然而,我们是去抱怨和吐槽大家“走偏门”,还是我们可以去思考更本质的东西?
哦,是的,人性!哦,是的,监管!哦,是的,道德!还有......
腾讯基金会既然“慷慨”得“坦胸露乳”地说,来吧,大家捐钱,我配(song)捐(qian)。
那么,只要规则允许,谁会看到钱不争取?你既然利用大家贪小便宜的心理来做事件营销,这个活动也注定有很多贪小便宜的机构和人会参与。有很多时候,不是规则的问题,而是出发点就已经注定了结果。当你把宣传的重点放在有钱配捐的时候,大家血红的双眼已经忘记了其他你所希望带出的公益理念和社会价值——眼中,就只有qian!qian!qian!
在广州,有一种出租车是“黄的”(广骏出租车),大家不会因为它没有补贴而不坐它家的出租车。因为它在大家的认知里面,是“安全”,而不是“有着数(广东话,有好处的意思)”。而坐“黄的”的人,也一般是对安全和高品质服务有要求的人。我身边家人,如果晚上坐出租车,都宁愿等“黄的”。
一个事件营销下来,大家都只把腾讯基金会看成抢钱对象,看成是冤大头,这又是贵基金会想要的结果么?
【那些公民的陪力、捐款的文化在哪里?】
达成目标的道路总有很多方式的。
我们理解的,更好的世界,是怎么样的?把营销传播和项目资助结合在一起,真的好吗?那些神马大赛,要有多少个投票多少个点赞才能入围,不也基本异化成为刷票大赛吗?
我们到底是更在乎腾讯那个“1”,还是捐款人的那个“1”?
我们在很多宣传文稿里面,都在强调,腾讯会配捐啦!但实际上,真正的发动机和参与者,是每一个捐款人!

9月10日,配捐不再,但公益募捐依然继续,我们可以怎么做?
对于“寡头公益”,壹基金可以找可口可乐配捐,同样的邓飞哥哥也可以找到大企业配捐。
然而,绝大部分的草根的微小的机构,根本没有多少影响力和传播覆盖力,那些做个案支持的,那些做议题倡导的,那些做弱势群体权益的呢?
长此以往,我们是在培育捐款人了,还是在消灭捐款人?
冰桶挑战用了多少钱?腾讯为了达成“99公益日”这么火热的效果,用了多少钱?这些钱直接捐给公益组织,这些钱去开发更多有效的项目,又会有什么样的效果?又或者,通过QQ的弹出窗口,通过微信的第三方平台接口等方式来为公益组织提供宣传推广机会?
用钱来砸营销,我觉得是最不动脑筋的办法。而你也只收获了一群关心你的钱,而不是你机构使命愿景的人!
我常常跟同事说,80分已经做得很好了,但我的要求是150分,所以80分是不及格的。花钱做了事情,ok。但我们更要评估,花钱的效率和性价比。
有同事问我,十年后大家是不是会习惯使用手机打车。补贴是在培育大家使用打车软件的习惯。同样,配捐也是在培育大家捐款的习惯吗?
我的反思是,如果没有补贴,十年后大家是不是依然会使用手机打车?如果答案是“是”的话,那“补贴”的意义仅仅就是营销和抢生意而已,补贴也仅仅是让大家学会使用某个软件而不是养成某个习惯。
本质,是我们的产品、我们的服务,有没有社会价值。如果没有社会价值,配捐就只会沦为骗钱套现的渠道而已。
如果有人给钱你,让你喝三聚氰胺的奶粉,你会喝吗?
别那么天真的以为,因为配捐,你的朋友就会成为你的捐款人。那是她/他学会了用微信付款而已。真正重要的,是你所做的工作,有没有被社会需要。
我没有要求同事立刻在三天公益日完了之后做反馈,我们的定位是,平常心看待这个活动,把这个募捐的机会看成是持续性的。该什么时候反馈,就反馈。如果我们想在这三天之外都有捐款人的话,我们本身就应该清空这三天。
腾讯的价值,不仅仅在于钱,而是一个更好的沟通和互联的渠道。捐款渠道中的留言功能和认证功能都很好。但依然没有办法跟捐款人交流,没有办法让陌生捐款人成为熟悉的志愿者。
如果你提供一个有效和方便的捐款渠道,我想,不用9999万,也许也能够达到类似的效果。
我只能说,99公益日是一个很好的营销活动,但是不是一个很好的公益活动,对我来说,答案是否定的。
是的,腾讯配捐的诚意真重要。但是,每一位捐1块钱的人更加重要。
等我这一两天有空,我会发兄弟篇——腾讯乐捐的2个BUG!敬请关注!
========
俊步,是一个“陈嘉俊及其好朋友的故事书”
俊步,是一个分享原创思考的平台
俊步,是一个记录成长轨迹的地方
俊步,私人微信号:greenyishi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