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语了…👇
淡化色斑 强效美白

别急,女艺人的新照片,在文末👇

被老业主问过101次,这些年,我到底去干嘛了?

嗯。。。这些年,我做了很多事,生了个孩子,投了一堆公司,学习了很多金融知识,下场从0起盘做了很多新业务,摸了海外供应链,陪跑了一些产业带。
总之,就是做了很多很宏大很艰难很凶险,公认九死一生,有去无回的事儿。
但是,我乐意。
创业对我来说,就是“过把瘾就死”
我把我内心深处蠢蠢欲动一直想做的事,大事小事,都玩了一把大的,赔了大几千万,买了一身惨痛的教训,很任性,很过瘾,很值得。
我做砸的case,投挂的公司,血本无归的孵化项目,烧掉的都是我给品牌做咨询挣的钱,还没亏到投资人的肉里,董事会也没什么可说的。
就像Musk要造火箭,谁能拦得住他疯逼,除非董事会能自己再找一个Musk来。
我是一个目标感非常强的人。
投资者和创业者的心态立场完全不同,投资者是完全财务向考虑,买进卖出利益最大化。
但对我来说,决策没那么简单,因为,公司成长的曲线、财务回报的曲线,是要和我个人下半生的规划,双线并轨的。
我是一个人,不是一台赚钱机器。
我们,有爱,有理想,有抱负,有家庭,血肉之躯,共存滚滚红尘。
我不软弱,不怕苦,不贪恋现世富贵,熬得起冬夏蛰伏。
但是,我想要的成就感,是基于“改变世界哪怕一点点”,基于我所believe的理想事业基础上的。
如果我不能认同这件事,到底对社会,对他人,对行业,创造了什么正向价值——抱歉,我说服不了自己
有很多钱,很多生意,很多成功,我没命挣,也丢不起这人。
作为一个三观过于早熟的成年人,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激进的成功模式,我说服不了自己,无法自洽。
钱说服不了我,成功说服不了我,我们,是非常典型的价值观驱动型创始人。
可能是因为早早就深知家族基因决定,我活不了太久,想要的又太多,所以,我把我的人生按照55岁就死的节点来规划,每一个人生阶段的倒逼紧迫感都是极强的。

按照我的计划,20-30岁专心打拼,30岁之前结婚,40岁之前拥有一家10亿估值的公司,生个孩子,45岁之前进入人生第二曲线。
关于第二曲线,我原本的计划,是想成立一家消费基金,只投消费,甚至只投美容和健康,基于我十几年的行业沉淀、跨国资源和对消费群体的深度洞察。
但是,很遗憾,你看这个该死的年景,该死的中美关系,该死的滞涨和大萧条,不可撤销的内循环大趋势,注定了,这个时间点,做消费基金是不理性的,还是做重做垂做孵化,依然专注我擅长的领域围小生态。
2018年起,我出国找标的,用的是当年最流行的“JV反向控股模式”,我在欧洲和美国市场看了很多很多很多的项目,最后带了不到20个标的回国,当时我手里也不过才只有几千万。
在几位行业资深前辈的指点下,最终锁定了2个待投项目、连条款细则都发了,双方律师都找了,DD都做了,最终是因为突然爆发的中美贸易战,我痛定喊停的。(事后证明,简直太对了。)
阴差阳错,如果没有18年跟老外这么一通精疲力竭的商业谈判,后来也不会促成18-20年,我在香港和大陆投了几个早期消费品公司,赌对了新消费头茬小红利。

我并没有把所有我投的牌子,都选进大眼睛来卖,尤其是香氛、个护,生意归生意,品味归品味。
流量是品味的敌人,你懂的。
商业上大成功的品牌,往往品质很难符合我们的执念。

2020年发生了什么,你们都知道了

大环境,疫情的爆发和资本市场的疯狂。

小环境,就是我个人融了4000万美金和历经万难生了个孩子。
我融的4000万美金,其实很大一部分钱,是用来回购老股的。
我的天使投资人,陪跑5年,翻10倍,敬我们伟大的友谊。
我的理念一直都是,既然是朋友,当年冲着信任你盲投,那就更不能辜负相识于微的盲信,替投资人挣钱,挣到钱,是我们创始人的良善与本分。
2020年,是新一波疫情反复的开始,也是新一轮经济大周期爆发前的“回光返照”。

20年下半年的资本市场,热到烫手,新消费赛道的PS倍数长疯了。

我看BP一直看到11月底推着轮椅回协和做产检,当时我在电话里跟几个创始人说的是,等我生完孩子。
当时钱热到什么程度呢?
热到我去医院生孩子,也就两个月吧,很多创业公司的业务数字没有本质变化的前提下,估值翻了好几倍。
幸亏,阴差阳错,我没投。
感谢20年21年,新消费我一个项目都没投,否则22年,估计我也在楼顶上排队呢
对了,20年21年我还差点控股个波兰牌子,幸亏最后关于核心研发技术的条款没谈拢,否则这次俄乌开展,波兰搅屎棍,又要砸手里了。

人生的每一步重大选择,当下真是没有人知道是对是错。
我老公他们公司,在疫情很严重的当儿,借钱花了1亿美金迅速控股了一家全球行业排名第二的细分垂类芯片公司。
谁知道今年国内市场停摆成这样,现在他们全靠海外市场盈利来补贴国内紧缩。
22年,你们都知道发生了什么。
资本市场,一泻千里,中概股的市值都跌破账面现金了,非常非常非常疯狂,很不理性。

整个22年,我都不看品牌了,发现整个市场信息过载,根本不缺品牌,缺的是新消费品牌成功的几大核心能力结构,于是我开始花时间去研究生态链。

像TP、DP、视频投流服务商、MCN、ODM柔性供应链、创意策划执行公司、私域代运营商、海外原料供应商......这些都属于生态链

只要把几大核心能力模块,拼版拼起来,在同一赛道,同样的操盘模型里,锁定某个固定阶段的成功,其实,品牌的成功,是可以复制的。
事实上,以我的海外实验室、供应链、顶级原料资源,我要像早年那批香港人,跑到瑞士做几个所谓蓝血贵妇品牌,一点都不难。
但问题是,C端市场一向都是——
认知大于事实

主流市场是不愿意为一个中国人创立的高端美容品牌买单的,即便整个研发供应链在海外。
小而美当兴趣做做还行,正经当个生意,商业逻辑跑不通。

所以,我想得很明白,我愿意花更多时间和精力,去赋能比我单枪匹马更有机会的品牌合作伙伴。
这也是为什么羽心堂的Yvonne,让我推荐Branding团队做溯源内容时,我说我自己下场给你做。
我也在思考我的人生第二曲线,生态链重点该怎么布局?
哪些我没有基因,不具备的能力结构,要通过入股小而扎实的服务商公司,来补短板。
哪些我擅长的领域,要重新组队孵化成立新业务新公司。
最终,要结合我所能辐射的能力链条和资源生态,来把整个故事串起来,我还是很专注的做消费,只做美容和健康消费。
说人话就是,
我不懂的那些业务模块,比如DP自播、爆款视频投流公司、达播孵化MCN,甚至知识付费领域,只有优秀的小创业公司,我都有兴趣通过合作去验证业务能跑通,建立信任,最终股权绑定,批量赋能,深度绑定。

而我擅长的长板,以前并没有拿出来商业化的能力模块,现在会组队做成块状业务,做小Firm,把经验价值体系化。
比如,我很会给品牌做商业定位,梳理系统的品牌视觉语言,搭建品牌的全域形象策略,产品sku tree和用户生长体系的双向规划,用户体验体系反向影响生产系统,包括从0到1全域营销的规划。
说白了,我只会做从0到1,从1到10,我不会。
以我的经验体系,扶持一个品牌从0做到一年3亿,不消耗品牌生命周期,不激进,不疯狂打折,很爱惜羽毛的完成从0到1,是我的强项。
其实,我的能力结构,就是蛋糕上的草莓。
特别适合那种巨无霸企业又大又糙,不知道怎么搞品牌心智的
或是供应链起家,跑大流水,不知道怎么做C端市场的。
好了,贴了那么多死样怪气的女人头,我只是想说,当年我就是这样一个又傲慢又葛的女人,爱喜欢不喜欢吧
说了那么多与你们无关的行业“废话”
你们唯一关心的,不就是,我到底下乡干嘛去了么?

我都录在视频里了呀
👇
接下来两年里,我还会做很多跳出你们想象的新尝试
旺盛的好奇心,注定我的叛逆期,从18岁绵延到了40岁,也许还会持续到50岁60岁,如果我能活那么久的话
虽然,按照主流价值观,中年得女不差钱,我理应进入一切求稳的安逸中年。
可是,正因为我已经40岁了,剩下的时间不多了
人生短短几十个秋,谁知道意外与明天,哪个会先来?
想做的赶紧去做,别纠结,别憋屈,别遗憾。
如果,
你想要获得最大限度的自由
那么你先得接受不被理解的寂寞
拥有不被喜欢的
勇气

人生苦短,
常在爱中。
波兰大A  祛痘 
痤疮   抑黑头面膜
今日份小可爱

最近的户外活动

是抓蜗牛 追野猫和打羽毛球
只要给口吃的
人人都是亲妈
继续阅读
阅读原文